中国政府网|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互动交流 > 草案解读

《高质量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七条措施(草案征求意见稿)》政策解读

--

日期: 2025-10-09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为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和国家粮食安全决策部署,切实提升重庆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拟出台《高质量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七条措施》(以下简称《七条措施》)。本解读旨在阐明政策核心要义。

一、起草目的

重庆市山地丘陵多、耕地资源宝贵,建设高标准农田对稳粮增收、农业现代化意义重大。《七条措施》着力于推动建设工作提质增效,聚焦加快进度推进、强化责任落实、筑牢资金安全、保障质量可靠、提升管护水平,旨在实现更优质的建设成效。通过更严要求、更实举措、更强激励,构建权责清晰、管理规范、运行高效的建设管理新机制,确保农田建设“高”标准、管理“高”水平、成效“高”质量,为端牢“中国饭碗”夯实重庆根基。

二、主要内容

《七条措施》全面覆盖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各个环节,打出“严管+激励”组合拳:

(一)严格项目选址,科学规划设计。该条明确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选址的禁止与限制区域;指出勘察设计须落实制度标准、符合实际,禁凭空及“一刀切”设计;同时明确违规查实后限期整改,整改不到位则暂停项目审批与资金拨付(第一条)。

(二)规范招标投标,维护市场秩序。明确要求依法开展招投标活动,建立双向惩戒机制,对违法违规的招标人、投标人分不同情形提出了惩戒措施(第二条)。

(三)强化进度管控,推动项目建设。强化项目进度管控,要求加强项目组织实施,严把选址、立项、招标投标、建材、施工等各环节关口。针对建设进度滞后、整改不到位等情形建立了分级处理机制(第三条)。

(四)加强过程监管,保障工程质量。该条构建全过程质量监管体系。要求压实各参建方质量责任,对质量问题严重的项目,不予拨付或追回不合格工程款项,依法依规开展失信惩戒,并追究有关单位及人员责任(第四条)。

(五)加强资金管理,确保专款专用。建立资金全流程监管体系。强调各区县可在财政部门或乡镇的国库单一账户下设置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专门子账户,实现专账管理,强化资金支付审核要求,对未按时完成项目的区县采取扣减或不再安排补助资金的处理措施(第五条)。

(六)加强建后管护,推动长效运行。该条提出“先建管护机制,后建工程设施”“谁受益谁管护”原则,鼓励多方筹集管护资金,要求落实落细管护责任。明确对管护不力的采取通报、扣减资金、暂停申报等处置措施,要求占用补建平衡。鼓励创新采用以工代赈、村集体自建等方式,既保质量又促农民就地就业增收(第六条)。

(七)强化考核评价,完善激励机制。一是建立严格的考核评价制度,提出对未达标区县采取考核扣分措施。二是通过完善正向激励机制,将区县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成效作为市级以上补助资金分配的核心考量因素,成效突出者给予奖励(第七条)。

三、政策意义

《七条措施》是重庆市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的关键举措,以“长牙齿”的硬措施(如专账管理、进度清算、质量信用惩戒、管护申报挂钩、严厉问责)破解管理难题,树立鲜明导向,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迈向规范化、高效化、长效化。(解读单位: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微博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