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互动交流 > 新闻发布会

从味觉高地跃升产业高地 我市出台《十条政策》助力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成为经济发展重要增长点

--

日期:2023-08-25

8月24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重庆市支持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会。

我市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定下目标  打造五千亿级支柱产业集群

会上,市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专班负责人、市农业农村委副主任陈勇介绍,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从种养业延伸出来,是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的关键,也是构建农业产业链的核心。出台《重庆市支持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政策解读》(以下简称《十条政策》),就是为了加快推动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和农民增收致富。

一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

陈勇表示,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去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均要求,延长农产品产业链,发展农产品加工、保鲜储藏、运输销售等,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流通业。

重庆市委六届二次全会也提出,实施千亿级优势特色产业培育行动,重点打造粮油、肉蛋奶、果蔬等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优势产业。全市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确立了“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将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作为三个五千亿级支柱产业集群之一来打造;

二是形成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重庆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门类齐全、底蕴深厚、基础良好,孕育出了由重庆火锅、重庆小面、重庆酸辣粉、重庆烤鱼、重庆毛血旺、三峡柑橘、涪陵榨菜、荣昌猪、城口腊肉、丰都麻辣鸡、巫山脆李、潼南柠檬等区域公用知名品牌组成的重庆“土特产”阵列。

今年3月,市政府成立了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专班予以高位推动,彰显了我市大力发展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的决心和信心。出台《十条政策》就是为了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培育壮大重点企业,加快“两群”地区协调发展,促进主城都市区高质量发展,实现我市从味觉高地向产业高地的跃升,将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打造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三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

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一头连着脱贫户增收、乡村振兴,一头连着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6月15日重庆召开食品及农产品加工高质量发展产业生态大会,发布了我市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的“爆品”机会清单,形成12个“爆品”机会产品类别,今年计划打造至少10个销售收入5亿元以上的“爆品”。同时,积极引导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企业对生产线进行数字化改造升级,面向全市征集食品及农产品加工数字化转型的储备项目192个,计划今年内实施100个。

在《十条政策》中,包括提高食品及加工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水平、支持冷链流通体系建设、支持质量和品牌建设等政策都是为了提高产品品质和保障质量安全等重要举措,是对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的积极回应。

《十条政策》落地
已取得阶段性成效

会上,市财政局二级巡视员唐峰对该政策的落地执行情况进行了介绍。

唐峰说,《十条政策》是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在市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专班指导下,由市财政局和相关市级部门共同研究制定的。《十条政策》主要涉及数字赋能、融资支持、金融加力等7个方面。6月13日政策出台以来,各部门对号入座强担当、领题作业抓推进、协作联动聚合力,已取得阶段性成效。

如融资促进方面,《十条政策》提出:对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100家领军企业、100家高成长性企业新增贷款,按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的60%,给予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的贴息支持。目前,市财政已下达1亿元贴息资金,各区县正在抓紧兑付。另外,《十条政策》还提出:设立100亿元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生态基金,目前已由市国资委牵头设立,这支基金是母基金,由区县和开发区、社会投资机构联合设立子基金,投资粮油、肉蛋奶、果蔬、休闲食品、预制菜、火锅食材、中药材7大产业领域。

与此同时,《十条政策》还提出支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对成功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农业产业强镇的,按不同的标准,给予最高不超过2亿元的奖励。目前,市财政已将2.72亿元专项资金下达到了相关的区县。

在政策性的农业保险推进方面,《十条政策》提出支持引导食品及农产品加工原辅料基地种养业主参与政策性农业保险,符合条件的给予最高不超过85%的保费补贴,市财政已经拿出贴费资金2.3亿元。

争取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项目支持
需具备四个基本条件

如何通过申报争取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项目支持,市农业农村委二级巡视员陈朝轩对此进行了介绍。

陈朝轩介绍,国家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项目有三大类,包含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农业产业强镇三类项目。这三类项目都纳入了中央财政支持。最近两年,国家每年给重庆下达申报指标,产业园和产业集群各两个项目,产业强镇则是5个项目,但实际批准的数量根据国家组织专家评审情况可能有所变化。

在资金投入上,每个产业园支持7000万元到1亿元,每个产业集群项目支持1.5亿元至2亿元,每个产业强镇支持1000万元。产业融合项目都是采取国家下达申报指标、各省市申报推荐、国家组织评审的方式择优确定。

陈朝轩说,关于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企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争取这三类项目资金支持,经营主体要符合以下四个基本条件。

一是注册地址要在项目的实施区域内,具体产业园项目只在批准创建区县的几个乡镇实施,产业强镇项目只在批准创建的一个乡镇实施。

二是从事行业要与项目支持的主导产业相符合,产业园可支持1—2个主导产业,产业集群和产业强镇项目只支持1个主导产业。

三是经营主体要有一定的投入能力,原则上财政补助资金与社会资本投入的比例不低于1:3。

四是要建立联农带农机制,让农民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分享成果,要充分发挥项目带动农民增收作用。具体申报条件和程序,还要根据每年的项目申报通知要求,向所在区县的农业农村部门或者乡镇政府咨询办理。

申报农产品加工业市级贷款贴息补助
需具备三个条件

经营主体如何申报享受农产品加工业市级贷款贴息补助政策?会上,市农业农村委二级巡视员陈朝轩进行了介绍。

陈朝轩说, 市政府办公厅印发的《重庆市支持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政策》提出,对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100家领军企业、100家成长型企业新增贷款,按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60%,给予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贴息支持。

那么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企业要具备怎样的条件才能享受这项政策?

首先,必须进入“双百”企业名单。市里对“双百”企业明确了四个基本条件,其中入选领军企业的“门槛”是,主城都市区的企业2021年主营业务收入2亿元以上,渝东北三峡库区和渝东南武陵山区的企业2021年主营业务收入1亿元以上;入选成长型企业,2021年的主营业务收入必须达到2000万元以上。经企业自愿申报、区县审核推荐、市级组织评审,并报经市政府同意和向社会公示。最近市农业农村委已经下发通知,公布了100家领军企业和110家成长型企业名单。

其次,要符合项目支持环节。主要是对“双百”企业在2022年1月1日至2023年6月30日期间用于农产品加工、科技研发、扩产扩能等方面贷款进行贴息。

第三,没有享受过其它同类政策。已经享受其他贴息支持的,不得再重复享受这项贴息政策。

围绕粮油、预制菜等七个领域
为近4万户主体提供担保贷款163亿元

会上,市财政局二级巡视员唐峰介绍了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在支持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的具体举措,以及下一步如何完善信贷担保产品。

唐峰介绍,按照《十条政策》,现在重庆农担集团执行的担保费补助政策,补助之后企业实际承担的平均担保费率不超过0.6%,整体融资成本控制在5%以内,切实解决了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件事是专注农业,切实履行政策性担保使命。重点围绕粮油、休闲食品、预制菜等七大领域的农产品原辅料基地及加工等项目提供融资担保服务,累计为近4万户主体提供担保贷款163亿元。

第二件事是科技赋能,不断提高加工企业信贷可得率。围绕行业、区域等特征,已经开发出乡村振兴农产品加工贷、商贸贷、原产地冷链物流建设贷、养殖贷等28个农担标准化产品,在担保条件、费率、信用额度敞口等方面给予多样化服务,同时开发风险管理系统,实现农业担保全线上操作,效率提高了60%以上。

第三件事是多措并举,助力全产业链培育。创新动产浮动抵押支持大型冷链市场及生鲜销售,从原辅基地生产到加工、贸易流通,实现全产业链覆盖,助推农业产业“接一连三”。

唐峰表示,接下来全市还将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专项开发以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为主的信贷担保产品,通过贴息贴费、共建风险金、引导资金投资等措施,打好政策的“组合拳”。

二是加快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信息库建设,不断完善信用评价体系,提高金融供给的精准性和可得性。

三是强化对精深加工、贮藏冷链设施等关键环节的支持力度,助推优势产业发展,以实干助推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以产业兴旺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截至7月底
我市政策性农业保险补贴达6.82亿元

唐峰同时就《十条政策》中有关农业保险的举措进行了介绍。

唐峰说,政策性农业保险是促进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政策措施,它发挥了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作用。目前,我市政策性农业保险的险种超过了100个,既涉及稻谷、玉米等主粮作物,也包括了生猪、柑橘、榨菜、中药材、调味品等重庆特色农业产业。截至今年7月底,我市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财政保费补贴已经达到了6.82亿元,为190万户次农户提供了风险保障409亿元,政策性农业保险为推动重庆的农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我市从三方面加强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一是提高保障水平。市财政局在全市范围内推行稻谷、玉米、马铃薯等主粮作物完全成本保险。保险金额由原来的每亩600元,分别提高到了每亩1100元、1100元、1240元,基本实现风险保障水平翻番。

二是扩大补贴范围。一方面,将小麦、大豆、主粮作物制种,稻谷、玉米、马铃薯完全成本补充保险等,纳入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范围。另一方面,市级财政保费补贴支持将每个区县申报优势特色险种数量由3个增加到5个。

三是减轻农户负担。为进一步提高农户参保积极性,我市降低了农户承担保费负担,进一步加大了对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产粮大县的农户补贴力度。总的来说,现在农户参加政策性农业保险可以获得的保费补贴最高可以达到85%。

对符合条件的农产品交易市场等项目
给予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补助

市商务委二级巡视员任开庆介绍了市商务委推动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惠企政策。

一是在支持冷链流通体系建设方面,对符合条件的农产品交易市场、集散分拨中心项目,按不超过实际有效投资额的50%,给予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补助。具体来讲就是支持重庆市商贸流通企业、集体经济组织等建设跨区域物流分拨中心(含电商仓),高标准建设仓储、分拣、装卸、运输、配送设施,整合上下游资源开展跨区域集配服务。支持商贸企业大力发展直采直供基地和订单农业,在优势农产品主产区或主销地建设跨区域农产品集散中心,集农产品洗选、包装、冷藏、加工、中转于一体,助力农产品流通。

二是在支持宣传推广和品牌建设方面,支持办好中国西部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简称“西洽会”),对符合申报条件的我市食品及农产品加工生产企业、经销商、产学研机构优先提供展位;参加各区县馆的,则免费提供展位。对参加西洽会的企业,通过大会宣传渠道给予品牌宣传推广支持;对参加西洽会的爆款产品,常年在西洽会官网等平台宣传推广。支持电商企业重点围绕火锅食材等实施“爆品”打造计划,开展品牌集中宣传推广活动。对于依法登记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2023年网络营业额同比增长20%,并在知名电商网站销售同类排名前列的培育“网络爆品”的电商企业,择优给予项目主体按不超过实际有效投资额40%,最高30万元的资金扶持。支持企业创品牌、创名牌,对新授予中华老字号的我市企业,每个给予10万元一次性奖励。

“重庆造”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企业
将获三方面支持

会上,市经信委二级巡视员刘群生对“重庆造”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支持方式进行介绍。

刘群生说,当前产品市场中,“爆品”已成了一个耳熟能详的词汇,这里说的“爆品”,其实也就是企业的“拳头”产品,通过把一款产品或者一个卖点做到极致,从而助推品牌的打造。今年6月,结合重庆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我市发布了《重庆市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业“爆品”机会清单(2023版)》。在发布的政策指南中,市经济信息委重点围绕粮油、休闲食品、预制菜等生产企业实施“爆品”打造计划,开展品牌集中宣传推广活动。

对“重庆造”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支持方式有三方面:一是实施滚动储备。按照“储备一批、滚动实施”的原则,市经信委每年向我市规模以上粮油、预制菜、休闲食品等生产企业公开征集主题性宣传推广和品牌建设方案。这些方案项目将围绕重庆市食品及农产品加工“爆品”机会清单,在明确实施时间、实施内容、绩效预期等情况,组织专家评审后纳入年度方案项目库。

二是按序推动执行。按照“谁申报、谁执行”的原则,纳入年度方案项目库的企业主体按照报送的方案内容、时间节点开展主题性宣传推广活动,对照入库方案全面推动实施,通过“月月有活动,季季有特色,年度可持续”的原则,营造全城动员、全城参与、全媒宣传、全民盛惠的消费氛围。

第三个措施是择优给予支持。企业按入库方案实施完毕后,可于次年通过市经信委专项资金申报网进行项目资金申报,申报内容包括实施完成情况、绩效成果,并提供相关票据及相关佐证材料。我委对申报的项目组织专家进行评审,择优按照不超过实施企业宣传推广和品牌建设投入费用的30%,最高给予200万元奖补。

来渝企业获得千万元奖励
需满足三个条件

会上,市招商投资局副局长杨紫璇就《十条政策》中提到的对世界500强、中国500强、行业头部和龙头企业来渝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生产基地的,按不同标准给予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奖励的获得条件进行了介绍。

杨紫璇说,招商奖励政策重点针对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项目,主要包括粮油、肉蛋奶、果蔬、休闲食品等七大产业方向,以及重点的生态项目,如食品安全、种养基地建设、品牌、平台、园区建设等,提升招商引资力度,推动产业链龙头企业落地重庆,旨在助力我市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

具体来说,政策支持对象需要满足三个条件:第一,支持对象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经营企业或管理机构,符合政策支持基本条件和产业发展方向,具有可持续社会经济效益。

第二,支持对象具体为来渝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生产基地的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世界500强、中国500强、行业头部和龙头企业。“世界500强”指的是由《财富》杂志每年评选出“全球最大五百家公司”。“中国500强”是由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按国际惯例组织评选、发布的中国企业排行榜。行业头部和龙头企业指的是对行业的其它企业具有很深的影响力、号召力和一定的示范和引导作用,并对该地区、该行业或者国家做出贡献的企业。

第三,按照“择优不重复”的原则,同一项目同类资金不得重复支持。近三年被列入严重失信主体“黑名单”、受到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以及存在应退未退财政资金行为的企业和单位,也不纳入支持范围。

《十条政策》的设计
全面体现高质量发展理念

会上,市财政局二级巡视员唐峰就《十条政策》的设计、政策的落实情况给大家作了介绍。

唐峰说,第一是高质量视角。财政资金支持规模虽然比较大,但支持政策比较分散、支持对象不够集中、支持方式也比较单一,而且利益联结也不够紧密,特别是资金绩效还有待提升,不少区县和经营主体,都希望完善财政政策,以“含新量”提高“含金量”。

第二是高质量路径。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是一个系统,只停留在一个或几个环节是不够的,必须全面协调推进。为此,《十条政策》因地制宜在工作目标上,着眼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工头销尾,以及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形成全产业链的财政政策综合体,延伸上扬的产业“微笑曲线”。产前,重在完善现代经营体系,通过壮大产业龙头、提升新型经营主体、优化社会化服务,提高组织化和现代化水平。产中,重在锻造强大产业韧性,通过守好安全底线、打好金字招牌,瞄准市场端,发力供给侧,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能力。产后,重在延链、补链、强链,既要卖出去、卖个好价钱,又要拉长产业链。

第三点是高质量策略。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和路径清晰了,关键是要匹配合适有效的办法和措施。为此,《十条政策》在政策设计上,按照简单、易行、可落地、能见效的原则,结合对已有政策的评估,以重点园区打造、重点项目建设、重点企业培育、重点环节发力等方面为着力点,拿出务实管用的财政引导,撬动新举措。通过加码贴息贴费、产业基金参与、数字化智能化改造等政策,发挥财政资金的放大作用;通过重点支持园区和龙头企业,发挥关键平台的带动作用;通过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利益共享、产业共建。

唐峰表示,有了好政策,关键是把它落实好,要确保市场主体便利、快捷享受到真金白银的政策红利,一是用好宣传平台,二是编好政策指南,三是做好执行评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微博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