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互动交流 > 新闻发布会

重庆推动“生态修复+”模式 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绿色发展动能

--

日期: 2025-02-13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发布人:

市生态环境局局长 余国东

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 袁尧

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韩列松

市住房城乡建委党组成员、副主任 席红

市城市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廖聪全

市委农业农村工委委员、市农业农村委副主任 秦大海

主持人:

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处长何涯

2月11日,2025年重庆市推进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新闻发布会召开。重庆日报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近年来,我市围绕保障三峡库区水生态环境安全的总体目标,推动“生态修复+”模式,努力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绿色发展动能,系统推进三峡库区腹心地带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目前工程整体建设进度已达96%。

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韩列松介绍,重庆推动“生态修复+”模式,努让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取得了积极成效。比如忠县独珠半岛上,“生态修复+农业”模式,建设柑橘智慧农业园,培育“独珠江村”公共品牌,带动本地村民400余人就业,让入乡创业的“新农人”尝到甜头。石柱县藤子沟通过“生态修复+艺术”,联动高等院校打造艺术写生基地,新增就业岗位537个,村民也吃上了“生态饭”。

韩列松介绍,2025年,三峡库区腹心地带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方面,重庆还将重点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首先,强化高水平保护,提升生态品质。保护好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岸线资源,禁止违法占用岸线,落实消落区分区管理,维护长江原生生态空间。严格生态保护红线管控要求,在腹心地带重点保护好藤子沟、皇华岛国家湿地公园以及武陵山、双桂山国家森林公园等,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

其次,系统推进生态修复,扮靓库区“颜值”。实施好长江“两岸青山·千里林带”、七曜山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项目,进一步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同时,持续擦亮重点区域生态本底,在丰都龙河打造以休闲游憩为主题的立体郊野空间,在万州武陵镇建设以原乡山水为主题的最美江湾,在涪陵水磨滩以“轻介入”营造城郊滨水休憩空间,不断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

最后,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壮大产业“价值”。依托库区江、湾、沱、溪、湿地、高山等特色资源禀赋优势,巩固提升云阳凤鸣、石柱冷水、万州溪口等修复成效,持续推广“生态修复+”模式,积极引导企业、村集体、村民共建、共享生态红利,增强库区人民福祉,努力打造一批具有重庆辨识度、全国影响力的生态修复标志性成果,助力我市加快打造美丽中国先行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微博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