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指10亿产值 武隆让“小甘薯”变身“大产业”
--









第1眼TV-华龙网讯(记者 曹建)8月22日,重庆市武隆区举行“中国火锅苕粉之乡”新闻发布会。第1眼TV-华龙网记者从发布会现场获悉,武隆区正围绕甘薯全产业链发展,通过"基地—加工—品牌—市场"四维驱动构建十亿级产业集群,并计划建设1个甘薯全产业链发展体系,培育10家龙头企业。力争到2027年,全区甘薯种植面积稳定在20万亩以上,品种改良率达90%以上,加工转化率、商品化率均突破50%,年产鲜甘薯超35万吨,综合产值超过10亿元。
武隆区地处武陵山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高山气候、喀斯特山泉、油沙岩土与乌江江风共同构建了独特的微生态圈,孕育出品质优良的“武隆红薯”。该红薯富含蛋白质、淀粉、果胶、纤维素及多种矿物质,是制作苕粉的上好原料,为苕粉的筋道口感奠定了良好物质基础。在种植环节,全区甘薯种植面积稳定在20万亩,年产量近20万吨,通过“脱毒种薯+起垄栽培+测土配方”技术集成,建成100亩良种育苗基地,每年改良品种5万亩,使单产提升20%。鸭江镇双河园村、沧沟乡沧沟村等核心产区已实现“一村一品”标准化、规模化种植,亩均收益超5000元,全产业带动全区7万农户增收,户均年增收3000元。
加工环节,全区已建成3座淀粉加工厂,年加工能力达5万吨,可生产淀粉1万吨,淀粉提取率提升至92%。苕粉加工年产量突破3万吨,覆盖全国80%的重庆火锅门店,培育出“石磨苕粉”“巴蜀香”“栾氏”“中苕苕粉”“石磨贡粉”“青腾耘”等一批全国和区域性知名品牌,产品出口16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呷哺呷哺、九毛九、熊喵来了、刘一手、德庄等火锅连锁企业的品牌供应商。
品牌运营方面,2025年4月,武隆被世界火锅产业联合会授予“中国火锅苕粉之乡”称号,标志着产业正式走向全国。当前正围绕“武隆苕粉、武隆火锅苕粉、武隆烧烤苕皮”等产品推进地方生产标准制定,鼓励经营主体制定企业标准,以标准化确保产品质量。同时加强与重庆市火锅产业协会合作,全力打造“中国火锅苕粉之乡”品牌,通过“地理标志+地方标准+非遗+火锅场景”三维营销,构建“苕粉进火锅”消费场景。线上渠道覆盖天猫、京东、抖音、南航商城等平台,线下进驻大润发、华润、中百、永辉、新世纪、重百等商超,以及呷哺呷哺、熊喵来了、九毛九、德庄、刘一手等火锅连锁企业。
科技支撑方面,武隆区与中国农科院薯类研究创新团队合作挂牌成立“中国农业科学院战略合作薯类加工示范基地”,共同制定武隆苕粉地方标准;与重庆市农科院合作成立“重庆市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薯类加工试验基地”;与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合作成为万州站5个甘薯试验区县之一。此外,引进重庆之棠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联合西南大学、重庆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开展甘薯新品种培育、脱毒种薯繁育及新品种试验,目前已培育新品种1个,繁育脱毒种薯60余亩,试验筛选优质品种5个,并攻关苕粉鲜粉保鲜技术,将鲜粉保质期延长至9个月,解决了行业保鲜技术难题。
据了解,武隆苕粉传承16道古法工艺,其中“三沉三淀”技法广受行业赞誉。通过三次沉淀去除杂质、三次沥水提升纯度,还原石磨低温研磨工艺,制成的苕粉久煮不烂、入口滑糯,既保留了红薯的营养成分,又赋予了独特口感和风味。对原料与工艺的严格把控,使武隆苕粉成为重庆火锅的特色菜品,深受消费者喜爱。2025年3月,“武隆苕粉”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成为品质保障的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