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唐洪玉副教授一行到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调研指导稻渔综合种养工作
8月11日,重庆市生态渔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重庆市科技特派员、西南大学水产学院唐洪玉副教授一行到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调研指导稻渔综合种养工作,云海川(大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及大理州渔业工作站站长李志洪等陪同调研。
专家一行来到云海川(大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洱海稻鱼基地,实地察看了解基地水源情况、稻田工程建设、水稻品种、水产品品种及产量、日常管理与经营销售模式等,与公司基地负责人就目前稻鱼的发展思路、赢利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唐洪玉非常赞同该基地采用仅在稻田中央开一条沟的粗放式“稻鱼共生种养+研学”模式,真正做到了“保粮”和“增收”,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明显。稻田放养传统的大规格建鲤和异育银鲫,全程不投喂,水稻也只施有机肥,不打农药、不施化肥,完全利用稻鱼共生互利作用,除虫除草效果显著,水产品产量大约25~30kg/亩,水稻产量550kg/亩以上,水产品和水稻质量好。该模式充分利用了稻田生态系统和洱海旅游资源,游客量充足,在公众号上发布研学时间,利用研学捕作水产品、收割水稻,水产品20~25元/斤,大米8~12元/斤,该基地面积600多亩,已连续经营6年了,运行模式已成熟,是值得因地制宜推广的一种稻鱼模式。唐洪玉还指出,研学可适当延长时间,分片分区进行,避免过分集中,管理难度大。同时还可与学校、旅游研学等单位联合,做到时间、人员可控。公司负责人表示赞同,将进一步优化研学方式,更好地发挥稻鱼共生优势,充分利用洱海旅游资源,打造优质研学品牌。
版权所有: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ICP备案:渝ICP备10005495号-7 政府网站标识码:5000000061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6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