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 11500000MB1763499T/2018-01678 | [ 发文字号 ] | |
[ 主题分类 ] | 其他 | [ 体裁分类 ] | 其他 |
[ 发布机构 ] | 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 ||
[ 成文日期 ] | 2018-05-07 | [ 发布日期 ] | 2018-05-07 |
重庆市农业委员会关于市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第0597号建议的复函






渝农复〔2018〕119号
B
董长明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生猪定点宰杀场统一烧肉皮的建议》(第0597号建议)收悉。经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重庆市生猪屠宰行业发展现状
一是生猪屠宰产业不断发展。全市现有正常运营的生猪定点屠宰厂(场)97家,年综合产能4000万头。其中,主城区9区有机械化屠宰企业9家,重庆市华牧肉业有限公司、重庆兆隆肉业公司等大型屠宰企业日均屠宰量2500头左右。2017年,全市屠宰检疫生猪941.7万头,检疫合格率98%。屠宰环节病害猪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折合2.02万头,屠宰环节“瘦肉精”监测4万份,是农业部下达监测计划的300%。屠宰环节肉品质量安全保障有力。
二是生猪屠宰行业管理不断规范。生猪屠宰法规体系基本健全,《国家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国务院666号令)及《重庆市生猪屠宰管理办法》、《重庆市生猪屠宰设置规划》、《重庆市生猪屠宰管理规范》等配套法规、政策持续施行。市、区县、乡镇三级农业部门及其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基层农技服务站)、食药监、公安、财政等部门齐抓共管、分段监管的三级屠宰行业监管格局基本健全,实现了我市肉食品消费安全的无缝对接。近年来,随着我市持续开展生猪屠宰监管“扫雷行动”、“百日行动”及专项督查等行动,全市屠宰行业监管规范有序,供给保障安全有力。
三是广大居民对肉食品消费需求不断提高。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们对品质生活要求更高,我市各大商超、肉店等市场和终端冷鲜肉销售份额不断扩大,以热鲜猪肉消费为主导的格局正在逐渐转变。猪肉产品精分程度不断提高,头、蹄、皮、血、肉及内脏等均高度精细分割,以满足不同群体的需要。以是否带皮为例,带皮猪肉越来越少,精肉、精瘦肉,乃至肉丝、绞肉等再加工产品不断出现,多元化需求发展趋势明显。
二、烧猪皮行为在屠宰环节施行的可行性分析
经多方调研,在生猪屠宰厂(场)内设置一个区域来烧猪皮,屠宰企业在落实场地、添加环保处理设置等方面均可实现。但仍存在制度标准缺失、市场统筹难、定价难等问题。
一是国家法律法规及政策没有这方面规定。无论是《国务院生猪屠宰管理条例》、《重庆市生猪屠宰管理办法》《重庆市生猪屠宰管理规范》,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分割鲜、冻猪瘦肉》GB/T9959等相关标准,均没有涉及这方面的规定。因而,在屠宰环节统一增加此类环节和工艺的要求缺乏法律法规或政策依据。事实上,烧皮的主要目的是去毛。屠宰企业可通过改进屠宰工艺,提高设备性能,加强从业人员培训等途径,使得屠宰环节的脱毛率达到消费要求。
二是烧猪皮行为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据报道,猪皮富含胶原蛋白,烧制时,高温会使高分子蛋白质裂变,成为低分子氨基酸。特别是烧焦了的带皮猪肉,还带有有毒物质。且猪皮烧后,对一些疾病的识别,如皮肤颜色、出血点及病灶均有掩饰作用。对从全国的监管情况来看,除南方少数地区有烧猪皮的习惯外,北方已经基本实现冷鲜肉上市消费,基本没有此类统一要求。
三是实际中增加了消费者成本,且统筹难度大。据了解,烧猪皮主要是对生猪的头部、脚蹄部,及对部分顾客有特殊需要的部位进行的,约占猪皮表面积的30%。重庆市主城区800多家专卖店、直营店在顾客购买后经问询烧皮,不收取费用。大型农贸市场配置有集中烧猪皮的区间,根据顾客的需求进行烧皮,收取一定的费用。个别企业,如涪陵海林黑猪在销售前统一施行了烧皮。经分析,烧猪皮行为产生了经济收入。因而是一项市场行为,属于增值服务范畴。即或没有收费的企业或专卖店,因其销售猪肉价格较高,有的甚至高出市场价4-5元,掩盖了此项服务的收费性质。
在我市热鲜肉消费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此项需求是市民在购买带皮猪肉后提出的。因而,是局部的、个别的。若统一施为,对环境危害应该更大。若按市场实际需要施为,烧多少(量)?烧后如何定价?烧了市民购买不完怎么办?市场的统筹和信息反馈如何对接等等一系列问题难以解决。关系到各方的经济利益,统筹难度大。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烧猪皮”行为不符合未来以冷鲜肉为主导的消费需求发展方向,涉及食品安全,理论研究支撑不足。且应属于食材烹制后加工环节和消费者个人行为。行政管理应采取不提倡、不主张,尊重传统和居民消费习惯,逐渐引导广大居民转向以冷鲜肉为主导的科学的消费观。
三、打算及建议
诚如你在建议中所述,烧猪皮行为对环境的污染较大,应积极予以规范。今后,我们将深入调研,加强宣传,强化协作,引导广大居民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一)加强舆论宣传,引导市民改变消费方式。重点加强《生猪屠宰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消费知识等的宣传,让广大市民充分认识烧猪皮对环境的危害性,真正了解生猪屠宰、冷鲜产品的安全性、卫生性和营养性,增强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食品安全意识和绿色消费观念,改变市民传统消费的生活习惯,形成全社会大力支持集中屠宰、冷鲜上市的氛围。
(二)加强调研,协调保障肉食品消费安全。深入开展重庆市屠宰现状专题调研,积极研制《重庆市畜禽屠宰管理条例》,延伸和建全肉食品消费和市场监管的政策措施。协调食药监、工商等部门,推动商超、农贸市场在冷链体系建设、物流配送及冷鲜肉上市等方面协同监管,减少和规范烧猪皮的行为。
(三)加强执法,推动屠宰行业齐抓共管。生猪定点屠宰是一项涉及民生的社会性工作,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各部门的协同配合。各级畜牧兽医行政监管部门作为屠宰行业监管的牵头部门将认真履职,进一步强化屠宰监管和行政执法,深入推动多部门联合执法,加强相关标准的宣传培训,积极协同各级食药监、市场监管等部门在屠宰环节和市场环节中各尽其职,齐抓共管,无缝对接,保障安全。
此复函已经市农委主任路伟同志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我们的工作。
重庆市农业委员会
2018年4月23日
(联系人:晏亮,联系电话:89133169,邮政编码:401121)
重庆市农业委员会办公室 2018年4月23日印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