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 索引号 ] 11500000MB1763499T/2021-00623 [ 发文字号 ] 渝农复〔2021〕207号
[ 主题分类 ] 农业、林业、水利 [ 体裁分类 ] 政协提案办理
[ 发布机构 ] 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 成文日期 ] 2021-04-22 [ 发布日期 ] 2021-04-22

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关于市人大五届四次会议第0396号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孙政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以乡村治理为抓手统筹推进乡村振兴的建议》(第0396号建议)收悉。经与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委政法委、市民政局、市司法局、市人力社保局、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市商务委、市金融监管局、市大数据发展局共同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感谢您对“三农”工作的关心、关注和支持!对您提出的创新体制机制、完善公共服务、提升治理能力、激发农村活力等意见和建议,我们将认真研究和采纳。

一、关于“体制机制创新”

(一)完善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机制。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调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强化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制度保障,实行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乡抓落实的农村工作机制,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责任。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省、市、县级党委要定期研究乡村振兴工作。建立乡村振兴联系点制度,省、市、县级党委和政府负责同志都要确定联系点。我市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要求,成立以陈敏尔书记任组长、唐良智市长任第一副组长的市委农村工作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各级参照市委规格成立领导小组,层层贯彻到基层一线,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机制已初步形成。

(二)建立健全多元化投入机制。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始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战略,加大财政投入、撬动金融支持、引导社会资本盘活农村资源、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多管齐下,构建资金多元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一是加大财政投入保障运转。市县两级财政均加大对农村公共服务保障力度,将村干部基本报酬、社区服务设施及公共运行经费纳入财政支持范围,并建立起适度增长机制。如渝北区建立了村干部3岗20级补贴动态增长机制。二是打通产权交易通道盘活资源。依托重庆农村土地交易所,构建了覆盖全市31个区县的农村产权交易流转平台。2020年成交地票2.71万亩,金额54.51亿元。三是多种形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深入推进农村“三变”改革试点,加快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全市98.5%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有经营收入,2020年分红达1.1亿元;经营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占有经营收入村的50%以上。

(三)配套建立考评激励机制。一是建立了考评制度。《重庆市贯彻实施〈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办法》把区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纳入市委、市政府对区县经济社会发展业绩考核。二是建立督查考核机制。制定出台《重庆市区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办法(试行)》(渝委乡振组〔2019〕3号),采取“一个区县一张任务清单”方式严格考核。每年组织开展乡村振兴专项督查,区县党委、政府每年向市委、市政府报告乡村振兴工作推进情况。三是建立了激励评价机制。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对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进一步加大激励支持力度的通知》(渝府办发〔2020〕17号),明确将乡村振兴相关内容纳入激励支持范围。

二、关于“完善公共服务”

(一)强化规划引领,统筹谋划乡村产业空间。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加快推进全市及区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有序推进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引导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产品加工向区县城或有条件的乡镇城镇开发边界内集聚。优化维护全域全要素村庄规划,合理安排直接服务种植养殖业的农产品加工、电子商务、仓储保鲜冷链、产地低温直销配送和休闲观光旅游等产业布局,提升乡村空间治理能力和自然资源配置效益。

(二)打造智慧乡村,有序推进信息化建设。市民政局将智慧社区纳入《重庆市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8—2020)》重点工程,投入资金4338万元,按照“大数据+大平台”的思路,全面整合社区和养老服务信息资源,建设云端一体化、线上线下一体化、城乡一体化、管理服务一体化智慧社区(养老)云平台。

(三)落实行动计划,推动综合服务设施达标提质。市民政局印发了《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落实《城乡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建设财政补助资金管理办法》,2020年安排725万项目资金,重点支持14个国家级贫困地区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目前,全市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已实现全覆盖。在农村,每百户村民拥有社区综合服务设施50.96平方米。

(四)积极发展农村电商,不断优化农村消费环境。一是积极推动农村电商网点科学布局。全市已建成区县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中心28个、物流配送中心29个,镇乡及村服务站点5500多个,孵化涉农电商网商超2.8万家。2020年全市农村网络零售额243.3亿元,同比增长11.5%。二是全面推进农村市场“双建”工程。已基本形成以区县配送中心为龙头、乡镇连锁超市为骨干、村级便民放心商店为基础,两级配送、三级销售、双向流通的农村日用消费品网络体系。三是不断夯实农村物流基础。区县级物流节点基本普及,全市乡镇配送站达891个,覆盖率97%;快递服务网点4925个,乡镇覆盖率100%,村级覆盖率86%,农产品进城“最初一公里”和工业品下乡“最后一公里”基本打通。

(五)综合运用金融政策,推动普惠金融下乡。一是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力度不断加大。2020年末全市涉农贷款余额6299亿元,同比增长8.78%。二是稳步推进涉农担保业发展。2020年末涉农融资担保在保余额219.6亿元。三是农村产权抵押融资规模稳定上升。累计实现抵押融资1640.77亿元,同比增长7.06%。四是对产权抵押损失进行风险补偿。落实对本金损失额度35%的补偿政策,对2011-2017年产权贷款损失进行了审定,对金融机构补偿4800万元。五是推进农业保险创新发展。出台了《关于加快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加快本地化、特色化的保险产品体系建立。

三、关于“提升治理能力”

(一)不断深化基层民主自治工作,提升群众自治能力。一是印发《关于做好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指导区县修订完善了村规民约、居民公约。二是出台《村民委员会选举规程》,规范民主选举程序,健全基层民主制度,有效推进村民自治规范化、程序化。三是下发《关于切实做好村规民约执行工作的通知》,建立完善村规民约的监督和奖惩机制。推进“三事分流”“三社联动”“三治结合”社区治理工作机制和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社区治理创新机制,增强城乡社区治理服务效能。

(二)不断深化法治建设,增强法治保障能力。一是强化法制宣传,夯实法治根基。以“法润乡村”主题活动为载体开展普法活动1.8万余场次,组织律师服务团队、农村“法治带头人”进村入户宣传政策法规6.5万余次。二是加强法律服务站点建设。建成40个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012个乡镇工作站,实现了村(社区)法律顾问全覆盖。三是实施民主法治村“三治结合”建设行动。在全市分四年推进民主法治村(社区)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结合”全面达标建设,实施两年来,全市村(社区)建设达标率达到了58.1%。四是不断完善农村治安防控体系。乡镇派出所配备警力7468人,警务辅助力量5152人,加快推进“一村一辅警”制度。深化农村雪亮工程,全市公共区域已建成视频监控镜头11939个。五是完善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农村地区共划分网格1.6万个,配备网格力量4.5万人。六是着力完善矛盾纠纷大调解体系。出台《关于深化矛盾纠纷大调解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加强人民调解员队伍和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建设。七是持续净化农村治安环境。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依法严打黑恶势力。着力巩固基层政权,全市已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3809个。八是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环境。2018年以来,乡镇调委会受理调解14.5万件,村调委会受理调解58.3万件。

(三)不断深化乡风文明建设,提升德治教化能力。一是积极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成立市级新时代文明实践指导中心,建立区县新时代文明实践指导中心(服务中心)33个、所993个、站8193个。二是持续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推进“乡村德法相伴”主题活动,举办梦想课堂11000余场次,开展“家风润万家”活动6200余场次。建设“老马工作室”1200余个,推广“老马工作法”。推出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村支书毛相林为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和时代楷模,并大力宣传。三是切实优化农村文化供给。累计建成1030个乡镇(街道)、11146个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农家书屋8239个、数字农家书屋408个。四是不断深化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全覆盖建立健全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群众组织。累计创建全国文明村镇149个、市级文明村镇727个,县级及以上文明镇和文明村占比分别达到68.8%、54.7%。

四、关于“激发农村活力”

(一)大力培育“三乡”人才。市人力社保局以助力脱贫攻坚和服务乡村振兴为重点,培育在乡人才,支持返乡创业,引导人才下乡,加快形成乡村振兴人才聚变效应。一是强化政策引导,发挥政策“撬动”作用。出台鼓励引导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的24条措施,在搭建事业平台、改进招录工作、加强人才培养、完善激励措施等10个方面给予倾斜。二是加大招引力度,畅通乡村聚才的“输血”渠道。支持乡镇招录高校毕业生,为乡村输送新生力量。2019年以来乡镇共招录6830名高校毕业生。三是组织专家下乡,建立服务组织的“组团”机制。出台《重庆市专家服务团服务基层实施办法》,组建订单式专家服务团。2019年以来累计选派101个专家团队,800多名专家到区县服务。四是支持返乡创业,凝聚乡村振兴的“头雁”人才。2017年以来,全市新建市级农民工返乡创业园44个,服务返乡农民工创办企业1000余户,为2.1万户农民工提供创业担保贷款29亿元。

(二)组建志愿者服务队伍。市委宣传部创新开展“讲理论、讲政策、讲法律、讲科技、讲健康、讲典型”志愿服务,招募骨干志愿者943人,开展活动1.5万场。市民政局出台了《关于推进我市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促进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建设纵深发展。目前,全市培育社区社会组织80277个(农村社区平均拥有5.8个)。开展农村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投入384万元支持黔江、开州、武隆等18个区县开展乡村扶贫社会工作服务。依托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新注册村志愿服务队244个,发布农村志愿服务项目3365个。

(三)强化农业技术人才培训。一是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全市2815名科技特派员开展“一对一”农业科技服务8310次,服务3.8万农民,全覆盖贫困村。二是加快益农信息社建设。建成益农信息社站点9171个,提供公益服务419万次。三是对农村实用人才开展培训。截至2020年底,全市共培育高素质农民21.1万人,重点对农村实用人才、土专家田秀才、现代青年农场主、农业经理人等开展培训。已建成市级培育示范基地10个,区县级培育主体35个,农民田间学校200个,创业孵化基地200个。

(四)开展规划师下乡活动。市规划自然资源局积极推进规划师下乡工作,分四批选派59名技术骨干脱产进驻乡村振兴重点乡镇,参与指导村规划编制和实施。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规划师下乡工作的通知》,会同市住房城乡建委联合出台《关于引导和支持设计下乡的实施意见》,开发了“重庆乡村规划APP”。下一步,将继续深入推进规划师下乡工作,延伸与高校、企业的交流合作,丰富活动形式,扩大覆盖面、参与面,为乡村振兴提供乡村规划人才。  

此答复函已经市农业农村委路伟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通过填写回执及时反馈给市人大常委会人代工委。



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2021年4月17日


联系人:刘德才

联系地址:两江新区黄山大道186号

联系电话:86866351

邮政编码:401121

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办公室      2021年4月17日印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微博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