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建议提案办理 > 市人大代表建议办理

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关于市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第0267号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日期: 2023-08-18
字体:

谭明丽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农村撂荒地利用的建议》(第0267号建议)收悉。经与市人力社保局、市乡村振兴局共同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市政府及各部门应该多利用多媒体宣传我市企业的招聘工作,让农民了解我市企业,让他们选择就近就业的原则,利用节假日和休息时间可以回家帮助家里种地”

我市一直高度重视农民工等重点群体的就业工作,通过完善就业政策、加大政策宣传、举办就业活动和开展就业帮扶等手段大力支持农民工就近就地就业,并促进保障劳动者依法享受法定节假日、休息日,以利用空闲时间回家务农耕作。一是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依托“智慧人社”系统,以及覆盖城乡的基层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平台,实现业务总统筹、数据大集中。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免费为农民工提供政策咨询、就业失业登记、职业介绍、职业指导等基本公共就业服务。二是发挥政策促进就业作用。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农民工通过市场渠道就业。加强宣传引导,帮助辖区内用人单位转变用工观念,积极就近就地招用就业困难的农民工,引导农民工实现灵活就业,符合政策条件的可按规定享受社会保险补贴。三是促进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指导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劳动权益,保障劳动者享受节假日、休息日、婚丧假、生育假、年休假等假期,以便农村劳动力在家门口择业就业的同时,充分利用空闲时间回家帮忙耕作,最大程度减少土地撂荒。

下一步,我们将协同人力社保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做好就业工作的有关要求,结合建议,完善工作措施,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是动态掌握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失业情况,建立实名制服务台账,做到人员底数清、就业意向清、技能水平清、服务需求清,实施分类精准帮扶。二是加大就业创业政策落实力度,进一步简化办理流程,发挥政策效用,鼓励企业吸纳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支持有就业意愿、有劳动能力的农民工就近就业。三是持续督促企业依法履行劳动合同。通过广泛开展宣传培训,引导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深入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全面提高法律意识,切实保障劳动者享受节假日、休息日等合法权益。

二、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对农村撂荒地使用的导向作用”

近年来,我们积极制定统筹利用撂荒地具体方案,指导各区县逐块图斑、逐个地块核查耕地撂荒现状,分析撂荒原因,并针对性采取措施复耕复种。一是对浅丘耕作条件较好的撂荒耕地尽快复耕,优先用于粮食生产,扩大粮食播种面积。二是对丘陵山区的撂荒耕地,根据立地条件,发展粮食、蔬菜等生产,增加多样化产品供给。三是对生产条件较差,需要工程性措施进行治理的,可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土地宜机化改造范围。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加大撂荒耕地核查利用,并加大科技推广,努力提高种植效益。一方面开展粮食高产高效生产技术培训和推广应用;另一方面深入推进粮油新“三品一标”,切实提升耕地产出效益,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增加种粮农民收益,进而遏制耕地撂荒、弃种弃管。

三、关于“政府加强对各区县的农村土地使用情况的监督和管理并完善这一方面的考核制度,加大支持力度。在不违背“非农化,非粮化”的前提下鼓励农民加强对撂荒地的使用”

一是开展撂荒耕地动态跟踪与监测。我委已建立健全耕地撂荒动态监测长效机制,2022年、2023年连续两年,会同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利用卫星遥感等信息化手段,通过内业解译与外业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各区县撂荒耕地的动态跟踪与监测,构建撂荒耕地遥感解译样本库和智能识别模型,精细化监测撂荒耕地分布、面积以及变化情况。二是建立调度通报和考核机制。建立各区县撂荒耕地核查利用周调度机制,2022年,发布疑似撂荒耕地图斑核查与复耕复种进度通报9期,报送市政府并抄送区县政府。将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工作纳入“2022年度区县(自治县)党委和政府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等考核范围,对大足区等16个未完成复耕复种任务的区县逗硬扣分。三是加大投入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鼓励农户流转土地多种粮,对撂荒耕地复种粮食面积50亩以上的经营主体补贴230元/亩。整合投入1500万元资金实施撂荒耕地利用示范项目,示范面积8.33万亩。带动各区县投入8245万余元用于撂荒耕地复耕复种。

下一步,我委将持续开展撂荒耕地遥感信息化监测,并将该项工作作为粮食安全考核重要指标,统筹高标准农田建设、种粮大户补贴、社会化服务补助等政策,鼓励农民加强对撂荒耕地的使用。

四、关于“政府从市场出发,宣传本市企业需要的农产品,药材,以及相应收购价格,让农民知道怎么利用撂荒地,从而增加撂荒地的使用”

近年来,我们在打通农产品生产“最先一公里”的同时,积极探索畅通农产品销售“最后一公里”。一是建设运营覆盖全市、全产业链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巴味渝珍”。“巴味渝珍”作为全国首个省级全品类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已具有较高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引领了全市农产品品牌发展。二是支持农产品直采直销,充分发挥县域电商平台的凝聚力和农村电商渠道的便利性,加强本土龙头企业和农产品品牌培育,做好“土特产”文章,加强农产品产销对接。三是大力扶持农产品冷链物流建设,鼓励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建设冷链物流体系,逐步提升县域农产品冷藏保鲜仓储能力。四是畅通农产品本地销售渠道,在农产品优势产区,遵循市场规律,以市场自发形成的农产品产地销售渠道为基础,引导培育不同层级的本地农产品销售市场。五是引导本地企业“订单种植”。大力发展“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订单种植模式,强化资源要素,明确订单品种、订单价格,畅通产销对接,助力农业产业化发展,最大化实现农田土地资源利用,遏制耕地撂荒。

下一步,将发挥数字乡村战略的优势,会同市级相关部门开展农产品价格监测,并每周发布。引导农超对接模式不断深化,从而优化农产品流通效率及流通终端。持续引导农户采用“先订单、后生产”方式开展农业生产,引导农户最大限度提高耕地利用率。

五、关于“建议政府应安排相应的工作人员对各地撂荒地土质做分类,然后安排相应的人员指导并种上合适的农业产品”

近年来,我们始终把加强耕地质量监测监管作为工作重心。通过多渠道投入建设,全市已建成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358个,构建起了有效的监测网络。每年均组织区县参照《耕地质量监测技术规程》,结合区域内已建成监测点开展包括土质在内的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编制监测报告,分析耕地质量长期发展趋势。同时,根据耕地质量类别指导种植适宜的农作物,对浅丘平坝耕作条件较好的撂荒耕地优先复耕粮食作物;对丘陵山区的农村撂荒耕地,根据立地条件,发展粮食、蔬菜等作物生产。

下一步,将按照要求建设一批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加密耕地质量监测网络,持续组织开展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分析研判耕地质量发展趋势。针对设施条件和耕地地力较差地块,一方面采取工程性措施进行整治,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改造提升范围,配套完善灌排水、农田防护等基础设施;另一方面,引导农民综合采取秸秆还田、深松整地、科学施肥用药、种植绿肥等措施,保护耕地、提升地力,用于粮食、蔬菜等作物生产。

六、关于“建议从市级层面统筹完善对村社干部的考核力度,进一步督促村社干部发挥相应的职能作用,带动农民对土地的利用积极性。”

2022年,我们清单化责任制推进撂荒耕地核查利用工作,压实承包经营者和各级管理部门责任。组织各区县对辖区内撂荒一年以上的耕地情况开展全面核查,摸清耕地撂荒现状。以村(社区)为单位建立工作到户台账。各地对耕地地力较好、相对集中连片撂荒10亩以上的确定1名区县级负责同志为复耕复种责任人,5~10亩的确定1名乡镇级负责同志为复耕复种责任人,挂图作战,在7月底前完成复耕复种。要求各区县务必压紧压实乡镇、村社干部责任,带动农民积极利用撂荒耕地多种粮。

下一步,将参考去年作法,继续清单化责任制推进撂荒耕地统筹利用工作,并将撂荒地复耕复种作为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考核重要指标。充分发挥各级党员干部作用,用好撂荒耕地资源,为国家粮食安全贡献重庆力量。

七、关于“建议优化“政府+企业+基地+农户”,或者“政府+撂荒地+农户”产业化模式,让农民知道自己种的东西,不会卖不出去,从而积极主动自愿种植,加大我市撂荒地的利用率。”

近年来,为了有效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破解农产品滞销问题,我们着力发展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模式。一是实施订单农业,种销不愁。鼓励农户、种植主体与农业企业对接,推行良种良法、实行订单生产,促进农业产业一二三融合发展。同时,为防范风险,政府以第三方的地位加入订单农业协议,形成类似“担保”的角色。二是创新建立社会化服务“托管地”。引导农户接入社会化服务,形成“治理+耕种+销售”一条龙全产业链模式,通过农户与社会化服务体系“双向嵌入”,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三是引导集体经济组织盘活撂荒耕地种植特色作物。通过“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社+农户”或“村集体经济组织+涉地农户”运营模式,引导农户积极主动复垦种植特色作物,从而使农产品流通体系更加贴合市场需求。

下一步,将继续落实相关政策,鼓励企业与农户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持续引导农户与企业发展订单农业生产基地,积极解决农户销售难问题。

此答复函已经市农业农村委刘贵忠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通过填写回执及时反馈市人大常委会人代工委。

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2023年5月11日

联系人:卢文才

联系电话:89133847

联系地址:两江新区黄山大道186号

邮政编码:401121


版权所有: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ICP备案:渝ICP备10005495号-7 政府网站标识码:5000000061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651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