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关于市政协五届三次会议第0258号提案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农工党重庆市委:
您们提出的《推进我市深度贫困乡镇扶贫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第0258号提案)收悉。经与市扶贫办、人行重庆营管部、市金融监管局、重庆银保监局共同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建立六大发展机制,夯筑发展制度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扶贫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把产业扶贫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坚决贯彻精准方略,建立完善产业发展制度机制,扎实推进特色产业精准扶贫,取得较好成效。一是聚焦深度贫困乡镇脱贫攻坚。437家市级单位组建18个市级扶贫集团,结对帮扶18个深度贫困乡镇及所在贫困区县,市领导定点包干18个深度贫困乡镇,市农业农村委组建18个产业技术指导组联系指导18个深度贫困乡镇及所在区县。目前,18个深度贫困乡镇粮经比从7:3调整为2:8,贫困发生率从18.24%下降到0.33%,石柱县中益乡、奉节县平安乡等深度贫困乡镇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借鉴的经验。二是强化产业发展规划引领。各深度贫困乡镇在规划中均把产业发展作为重点进行规划,市农业农村委编制了18个深度贫困乡镇“十三五”产业扶贫规划纲要。同时,制定全市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和《重庆市“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申报认定及监测管理办法》,指导各贫困区县完善扶贫产业发展规划或实施方案,科学规划布局农业产业,以规划引领扶贫产业发展。三是统筹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制定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乡镇创建方案,加快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引导农产品加工产能向贫困地区转移,支持贫困地区建设农产品加工园区(基地)。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在每个贫困区县打造2—3条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培育一批乡村旅游示范村。四是强化新型经营主体带动。修订《重庆市农业产业化市级龙头企业申报认定和运行监测管理办法》,制定《农民专业合作社市级示范社评定及监测管理办法》。农民专业合作社“空壳社”清理排查率达100%,贫困区县创建国家示范合作社125家、市级示范合作社624家。遴选360个单位、100个点开展“三社”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安排资金5190万元,支持贫困区县带动农民效果好的示范合作社和联合社发展。五是探索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在武隆区、石柱县、彭水县开展非国有林赎买改革试点,推进以森林覆盖率为指标的横向生态补偿机制探索,组织非贫困区县与贫困区县之间洽商横向生态补偿工作,签订协议并交易森林面积指标9万亩、成交金额2.25亿元。
下一步,我们将大力开展产业扶贫专项行动,统筹推进扶贫产业发展,完善产业发展与贫困户利益联结长效机制,推动产业扶贫新业态创新驱动发展。在3个贫困区县、18个深度贫困乡镇和19个贫困村开展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试点,重点围绕规划衔接、政策衔接、工作衔接,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二、关于“加大区域统筹力度,打造扶贫产业集群”
按照统筹到区域、精准到人头的要求,统筹贫困地区与非贫困地区、贫困户与非贫困户产业发展,实施分类指导,重点向18个深度贫困乡镇、1918个贫困村倾斜,着力培育扶贫主导产业。一是强化产业规划统筹。制定下发《关于进一步调整优化全市农业产业结构的实施方案》,实施“十百千工程”,依托十大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培育打造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产业集群。推动重点特色产业向贫困地区布局,指导贫困区县因地制宜培育2—3个主导产业,将贫困乡镇、贫困村产业发展纳入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统一规划、重点培育。在18个贫困区县创建市级以上“一村一品”示范村镇242个。二是强化产业融合统筹。统筹贫困地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2019年市财政安排7000万元,对吸纳就业、收购本市农产品带动农户增收等成效突出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奖补。在贫困区县发展乡村旅游示范乡镇55个、示范村(点)254个。三是强化产业指导统筹。建立产业扶贫三级精准指导体系。市级层面,组建18个产业扶贫工作技术指导组,定点联系指导33个有扶贫任务区县和18个深度贫困乡镇,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实地调研指导;区县层面,14个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区县组建101个技术专家组、专家459名,深入镇村开展产业技术指导;镇(乡)村层面,建立贫困户产业发展指导员制度,全市选聘产业发展指导员15838人,按照“双对接、双选择”机制,帮助有劳动能力和意愿的贫困户发展1个增收项目。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区域统筹力度,加强产业发展指导,充分发挥18个产业扶贫工作技术指导组和贫困户产业发展指导员作用,指导33个有扶贫任务的区县和深度贫困乡镇,进一步完善扶贫主导产业发展规划或方案,推动扶贫主导产业向贫困村、贫困户延伸,打造区域扶贫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创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三、关于“鼓励金融支持参与,聚合扶贫产业要素”
我市高度重视金融支持参与脱贫攻坚工作,开展金融扶贫行动,引导金融机构和信贷资源向贫困区县倾斜,推动贫困地区金融服务到村到户到人,提高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金融服务水平,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提供有力金融支撑。截至2019年末,全市金融精准扶贫贷款余额1000余亿元,发放扶贫小额信贷74.37亿元,贷款农户20.42万户次;推动实施“精准脱贫保”综合保险,实现167万建档立卡贫困户全覆盖,缓解了贫困户致贫返贫风险。
下一步,将继续鼓励金融支持参与,聚合扶贫产业要素,推进深度贫困乡镇扶贫产业可持续发展。一是抓实抓好扶贫小额信贷工作。继续发挥好扶贫小额信贷对支持贫困群众发展生产的重要作用,推动增量扩面,确保实现有贷款需求的贫困户应贷尽贷。提升投放效能,简化贷款流程,探索推广线上审批放贷模式,提高审批效率。探索扶贫小额信贷“抱团发展”新途径新办法。继续做好风险防控和强化管理工作。二是持续完善贫困地区金融服务体系。加大“智慧县域普惠金融”宣传力度,推动“智慧县域·普惠金融”项目推广运用,打通信用贷款通道,探索创新金融惠农惠小模式,挖掘贫困区县产业资源禀赋,做深做实农业特色产业链金融,精准助力产业扶农扶贫。三是发挥好保险扶贫作用。推动农业保险“增品”,不断拓展农险承保领域,促进农业保险从“保成本”向“保收益”转变,积极引导人保财险等保险机构提供“产业扶贫保”“精准脱贫保”“产品收益保”等一系列保险服务。引导保险机构做好收益保险扩面工作,扩大保险支农融资试点规模,加大长期、低成本的保险资金投入,为贫困区县农业产业发展提供更加优惠的资金支持。
四、关于“建立风险防控体系,夯实扶贫产业市场”
加强产业扶贫风险防范,是提升产业扶贫质量,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迫切要求。我市高度重视防范化解扶贫产业风险,将其纳入产业扶贫工作一体谋划、一体安排、一体推进,指导区县扎实做好产业扶贫风险评估、防范和应对,确保工作有方案、推进有机制、落实有效果。督促贫困区县落实《农业农村部、国务院扶贫办、国家林草局关于加强产业扶贫风险防范的指导意见》和重庆市贯彻落实意见,先后于2019年、2020年上半年两次组织18个贫困区县开展产业扶贫风险和产业扶贫规划(或实施方案)评估,在此基础上建立完善风险防范机制。
下一步,我们将针对农业产业发展自然风险、市场风险、社会风险和经营风险等主要风险,特别是市场风险,督促指导各贫困区县完善产业发展规划,加强产业项目论证,引导贫困地区和贫困户科学选择产业。强化农产品市场预警,做好市场信息服务,提前做好扶贫产品销售市场研判,组合销售方式,畅通营销渠道,防止产品烂市、“果贱伤农”等情况发生。全链条打造农业品牌,叫响“巴味渝珍”全市区域公用品牌。进一步抓好产销对接,大力推进扶贫农产品销售,提高销售效益。
此答复函已经市农业农村委路伟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通过填写提案办理情况征询意见表及时反馈市政协提案委。
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2020年5月25日
联 系 人:张继伟
联系电话:89133907
联系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黄山大道186号
邮政编码:401121
版权所有: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ICP备案:渝ICP备10005495号-7 政府网站标识码:5000000061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6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