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建议提案办理 > 市政协委员提案建议

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关于市政协六届一次会议第1076号提案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日期: 2023-08-16
字体:

市政协农业界别:

您们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重庆茶产业振兴的建议》(第1076号建议)收悉。经与市科技局、市商务委、市文化旅游委共同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稳面积、优结构”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茶产业发展,将茶产业作为全市六大优势特色农业产业重点培育。全市38个区县中有34个产茶,全市有茶园面积108.9万亩,产量4.7万吨、毛茶产值46亿元。茶产业已成为全市脱贫地区的主导产业、农户增收的富民产业,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产业振兴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市形成以永川、南川、秀山等3个区县为核心,万州、巴南、江津、荣昌、武隆、巫溪、酉阳等7个区县为重点的基地结构分布格局,以福鼎大白茶、巴渝特早、白叶一号等无性系品种和四川中小叶种、南川大树茶等有性系品种优势互补的品种种植结构格局。

下一步,我们将严格落实耕地利用优先序,确立茶产业“不与粮争地、不与生态发展争空间”指导思想,坚持稳面积、调结构,引导“上下进退入”空间布局,统筹“粮茶”协同发展,挖掘“大食物”潜能,以“亩均效益”论英雄,推动茶产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重点围绕巩固我市茶产业发展的基础,继续加大投入,以示范带创建为抓手,着力打造优势茶叶基地。一是充分发挥永川、南川、秀山,万州、巴南、江津、荣昌、武隆、巫溪、酉阳等重点区县示范引领作用,建设针形绿茶示范带、打造永川秀芽产业集群;建设市级工夫红茶示范带、山城沱茶示范带;打造渝东北老鹰茶产业集群。在此基础上,着力建设一批优势茶叶基地。二是在优势茶叶基地大力引导发展夏秋茶,着力将南川区打造为市级夏秋茶加工试验示范区。

二、关于“重早茶、提品质”

川渝两地属西南茶区核心地段,是全国最大茶叶主产区。两地有茶园703万亩、毛茶产量39万吨、毛茶产值380亿元,分别占全国的14.3%、12.7%、13%。两地深入实施《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建设规划》,着力打造长江上游名优茶产业带,联合打造川南渝西特早名优绿茶、蒙顶山、峨眉山、渝东南高山名优绿茶、三峡库区生态有机茶、宜宾红茶优势产区。依托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建立健全重庆茶叶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完善茶叶标准化生产、加工、储存、运输体系,保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产品竞争力。

下一步,我们将深化川渝协作,在早茶和茶品质上下功夫,夯实茶产业发展基础。一是共同打造川渝名优早市茶叶示范带,建设中国高端早市名优茶基地,示范带动川渝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以四川雅安市、乐山市、宜宾市、泸州市和重庆市巴南区、江津区、永川区、南川区等地为重点,建设早市茶叶加工产业集群,形成以名优绿茶为主,工夫红茶、沱茶、藏茶、出口茶等为辅的产业格局,建立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早市名优茶高标准生产创新示范基地。二是推进农业生产“三品一标”示范基地建设。大力推行水肥一体化,在有条件地区实现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提高基地产出水平和抗风险能力。合力打造生态茶叶专业乡镇,形成绿色生态茶叶产业集群。示范建设茶园监测预警、绿色防控、安全用肥用药新技术、新模式,示范推广茶园生产管理机械化、茶叶采摘机械化新装备、新技术。建立茶叶加工机械化、自动化生产线,提高企业生产加工机械化作业水平。三是夯实茶产业基础。大力支持川渝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协同创新,做实茶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推动川渝茶叶主产区县、茶叶企业、从业人员等抱团发展,推动川渝茶产业从原料茶转型升级到品牌茶。

三、关于“强科技、保安全”

近年来,我们围绕茶科技,在茶叶全产业链、价值链上开展了以下工作。一是加强茶叶深加工及综合利用技术研发。专项支持《茶基功能性食品配料研究与创新应用》重点项目,总投入600万元,基于夏秋茶鲜叶采用酶工程和微生物定向发酵等技术,靶向性开展功能性茶基配料的研究;结合配伍药食同源材料,利用绿色提取和冷冻干燥等技术,开发绿色、安全、速溶、风味高保真的茶深加工产品,推动茶叶全价值利用。二是加强茶业机械装备研发和智能化发展。在鲁渝科技协作计划、川渝科技合作计划中支持《茶叶智慧化生产加工技术研究与应用》《茶叶大数据中心与智慧管控平台研发》《茶叶加工过程数字孪生体研发及应用》《针形名茶连续机械化标准化加工技术集成及应用》《丘陵山区茶园管理机》等项目,资助经费超800万元,研制具有浅耕、中耕、深耕、除草、开沟、施肥、培土、喷药、园内运输等多种功能的丘陵山区茶园管理机,开展适宜连续机械化加工的针形名茶工艺技术研究,集成设备配套方案,搭建智慧化加工生产线,建设茶叶大数据中心与智慧管控平台,大力发展智能化茶业机械装备产业。三是促进成果转化。通过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引导科技人才下乡、入企开展科技服务,建设以茶叶为主导产业之一的永川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以及永川秀芽星创天地、重庆市茶叶科技专家大院、重庆市永川茶叶科技专家大院等创新和服务载体,打造开放新型农业农村创新创业综合服务平台,加快成果转化。

下一步,将强化茶科技和茶叶质量安全,以全产业链建设为重点,加快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不断提升茶产业科技创新水平。立足茶叶产业共性和难点技术,支持科研院所、高校、龙头企业联合攻关,着力开展生态智慧茶园建设、数字孪生茶叶加工场景应用、南川大树茶基因溯源3大前沿茶科技研究,推进全市茶科技创新。二是提高茶叶生产加工装备水平。以茶园生产全程机械化、智能化为目标,加快推广应用茶园机械采摘、机械修剪、机耕机施肥等技术,提升茶园管理作业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有效解决“采茶难”“种茶难”等问题;支持茶叶加工厂设施设备改造升级,提升茶叶加工装备能力,大力示范推广针形名优绿茶、工夫红茶加工机械化加工技术,提高工艺水平,打造高品质、特色化茶叶生产加工集群。三是持续加大推进生态茶园建设,提升全市茶叶标准化水平和抗风险能力。强化茶园科学规划,完善茶园基础设施,推进生态茶园建设、标准茶园建设等,创建一批茶叶“三品一标”示范基地,打造全域绿色食品茶园。

四、关于“育品牌、兴文化”

近年来,我们持续强化茶叶品牌和茶文化建设,赋能我市茶产业发展。一是品牌建设成效显著。“永川秀芽”2010年成功注册为国家地理标志商标,是全市首个国家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另有南川大树茶、秀山毛尖等区域公用或公共品牌10余个。永川秀芽、金佛玉翠、南川大树茶品牌价值分别达28.84亿元、3.52亿元和1.91亿元,分列全国43位、120位和125位。永川秀芽、南川大树茶、秀山毛尖在全国“百县·百茶·百人”评选中夺得“百茶”典型荣誉。二是强化市场营销。主城都市区中心城区有两江茶城、茶叶专业批发市场、九村茶叶市场等大型专业市场以及盘溪批发市场。重茶集团、长城、苗品记、云岭、渝川、西大等6家茶企依托重百、新世纪、永辉等商超、批发和零售主渠道,年销售2000—8000万元不等。德轩隆、重茶集团、玉琳、云岭、西大等依托京东、天猫等电商,年销50—800万元不等。连续举办6届“巴味渝珍”杯斗茶大赛,2届“川渝茶叶品牌联展”。三是强化文旅融合。建成国家级茶旅观光基地3个,市级茶旅观光基地7个。万州凤凰有机茶园入选“全国T20最美生态茶园”和“建设百年百条红色茶乡旅游精品线路”,秀山县入选“区域特色美丽茶乡”,巴南二圣白象山定心茶园茶文化休闲游、南川环金佛山茶乡自驾游、万州玖凤茶乡游入选全国茶乡旅游精品线路,“中国·重庆(永川)国际茶文化旅游节”“巴南山水茶道文化节”“南川古茶树文化节”等茶文化节引领巴渝茶文化特色旅游。永川秀芽手工制作、城口鸡鸣贡茶传统制作等12种传统制茶技艺被纳入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下一步,将持续围绕“育品牌、兴文化”,赋能我市茶产业发展。一是合力打造重庆茶叶公用品牌。在全市重点打造市级茶叶公用品牌基础上,支持各地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加强品牌宣传,支持企业品牌发展,合力推进重庆茶叶品牌建设,加快单品突破。二是加强品牌营销。组织参加第十二届四川国际茶业博览会、第五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等、川渝茶叶品牌联展、西洽会、西博会、农交会、鲁渝产销对接大会等重点展会,加强品牌宣传推介。搭建产销对接平台,推动生产经营主体与商贸流通企业建立相对稳定的产销合作关系。支持发展直播电商等新模式,线上线下联动营销。强化商标品牌保护。围绕知名商标、地理标志商标等重点领域,严查知识产权侵权违法行为。三是扎实推进茶文旅深度融合。开展茶历史文化、生产和加工、以及产品特色等茶文化内涵研究和挖掘。加强茶文化资源整理。推动涉茶院校、行业组织等协作开展渝茶文化资源梳理、编撰、研究,建设渝茶文化展览中心。抓好茶文化科普教育。开展茶文化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家庭等活动。举办斗茶大赛、茶文化节、采茶节、茶品鉴等茶事活动,推动茶消费,发展茶经济。促进茶馆业提档升级。支持茶馆行业协会出台地方性行业标准,对茶馆、茶庄、茶叶营销店面改造升级,推进茶馆业连锁化、国际化、品牌化发展。培育茶产业服务集中区,打造茶文化特色商贸镇和特色街区。开展渝茶文化传承人、传统工艺制茶工匠培育和认定。树立“茶园变公园”“茶区变景区”理念,提升建设一批文创精品,推进“茶+旅游+”“茶+生态+”等融合发展。

此答复函已经市农业农村委刘贵忠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通过填写回执及时反馈市政协提案委。

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2023年7月8日

联系人:尹用国

联系电话:89133388

联系地址:两江新区黄山大道186号

邮政编码:401121

抄送:市政协提案委、市政府办公厅建议提案室。

版权所有: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ICP备案:渝ICP备10005495号-7 政府网站标识码:5000000061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651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