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政策解读 > 文字解读

《重庆市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解读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日期: 2022-01-06
字体:

近日,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制定了《重庆市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为方便相关单位和社会公众更好地了解《规划》内容,现解读如下:

一、《规划》出台背景和过程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历史任务,在我国“三农”发展进程中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农业是生态产品的重要供给者,乡村是生态涵养的主体区,生态是最大的发展优势。重庆地处长江上游地区和三峡库区腹心地带,是全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生态安全承担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对农业农村绿色可持续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部署和安排。《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年)》要求,提高农业资源保护水平与利用效率。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要求,加强农业污染治理、保护与节约农业资源、强化农业农村绿色发展统筹推进。《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要求,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等。《重庆市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要求,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加强乡村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

在此背景下,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部署,依据《重庆市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等文件精神,全面加强农业生态保护、加快推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根据《关于组织开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组建了规划编制组。

规划编制组结合重庆实际,开展多方调研,征求市生态站、市农科院等专家意见建议,与上位规划衔接统一,形成初稿。在征求各区县(自治县)农业农村委、直属有关单位、机关有关处室意见,多次修改完善后通过市级专家评审,并再次征求意见及修改完善,最终形成。

二、《规划》基本框架

《规划》共包括现状与形势、总体要求、主要任务、重点工程、保障措施五个部分。

《规划》总结了“十三五”期间取得的主要成效,包括:化肥减量增效显著,农药减量成绩突出,畜禽粪污及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分别达到80%以上和88.96%,废弃农膜回收利用水平显著提高,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3%以上,为“十四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规划》分析了“十四五”期间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机遇主要表现在:一是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对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既是重要任务也是重大机遇。二是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更有力的保障。三是农业科技支撑坚实有力,为加快推进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可借鉴、可推广的路径。四是区域战略地位不断提升,“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一区两群”协调发展等,为我市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注入了强劲动力。挑战主要表现在: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发展基础仍然薄弱;体制机制有待完善等。

《规划》的指导思想是:立足于全市资源环境基准,尊重农业发展规律,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以推动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为主线,转变发展方式,强化改革创新、激励约束和政府监管,推进农业资源利用集约化、投入品减量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全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农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努力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农业生态产品。

《规划》确定了四个方面的基本原则,即:科学布局,绿色发展;综合利用,突出实效;完善机制,改革创新;政策引导,多方参与。

《规划》确定的总体目标是:到2025年,农业废弃物基本实现资源化利用,畜禽水产养殖污染得到有效治理,农药化肥进一步减量增效,农业面源污染风险进一步降低,农业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农业产业布局更加合理,农业绿色循环发展模式更加优化。到2035年,基本形成资源利用高效、产地环境良好、产品优质安全、生态系统稳定的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三、《规划》确定的主要任务

《规划》提出了重庆市“十四五”期间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九大主要任务。

一是持续优化农业产业布局。主要内容为强化农业资源环境管控,落实农业功能区制度。巩固畜禽养殖和水产养殖“三区”划分成果,严格“三区”管理,优化养殖产业布局,全面禁止在三峡库区消落带从事畜禽养殖。落实养殖水域滩涂规划,严格保护渔业生产空间。健全农业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推动农业种养殖等产业之间协调发展,探索不同区域、不同农业产业的绿色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多种模式。开展生态农场评价与生态补偿试点。

二是合理开发农村可再生能源。主要内容为因地制宜合理开发利用太阳能、秸秆生物质固化成型燃料或炭化、沼气等农村清洁可再生能源,解决广大农村居民生活用能问题,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加强沼气安全生产和利用管理,以大中型沼气工程和现存农村户用沼气为重点,加强农村沼气安全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三是推进农业投入品减量使用。主要内容为持续推进农药减量增效行动。以单位面积用量高的地区、作物和新型经营主体为重点,因地制宜推广配方施肥、有机肥、水肥一体化、秸秆还田、培植绿肥等化肥减量重点技术。持续加大化肥减量宣传培训,以果菜茶生产(示范)基地和优势(产)区为重点,开展有机肥示范推广。任务目标为,到2025年,主要农作物化肥利用率达到43%。

四是强化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主要内容为加快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强化养殖污染源头控制,大力发展绿色畜禽养殖。强力推进畜禽养殖粪污处理。创新粪污资源化利用机制。加强科研院所对畜禽粪污还田利用技术支撑服务。开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绩效评估,强化考评结果应用,指导畜禽养殖场(户)切实履行污染防治主体责任。强化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完善农作物秸秆资源台账体系。因地制宜开展秸秆肥料化、饲料化、能源化、基料化、原料化利用,推动秸秆就地就近高值化综合利用与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有机结合。开展秸秆全域综合利用试点示范。推进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发展,提高全市秸秆综合利用水平。开展废旧农膜回收。实施“谁生产、谁回收”的地膜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全面推广使用0.01mm以上的加厚地膜,开展加厚和可降解地膜试验示范应用,持续开展农田地膜残留监测。目标任务为,到2025年,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稳定在80%以上、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稳定在90%以上、农膜回收率稳定在90%以上。

五是加强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管理。主要内容为加强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分类管理,落实防治措施。到2025年,安全利用类耕地基本实现安全利用,严格管控类耕地得到全面管控。强化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建立以点带面、示范引领的运行机制,以集中连片污染耕地为重点区域,以水稻、玉米、蔬菜等大宗农产品产地污染土壤安全利用为核心目标,因地制宜落实石灰调节、优化施肥、调整品种、水分调控、叶面调控、深翻耕等技术措施。开展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治技术攻关,构建“土壤污染防治专家+育种专家+栽培专家”联合创新体系,总结形成节本高效的适用性污染治理和安全利用技术模式。加强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为科学保护和使用农用地土壤提供指导。目标任务为,到2025年,全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稳定在93%以上。

六是加强渔业资源环境养护与修复。加强水生生物资源养护。积极推进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博物馆建设,加强水域环境监测体系建设。开展重庆境内长江干支流鱼类资源现状调查,收集保存地方重要经济鱼类种质,建立渔业资源数据库;加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管理;科学规范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工作。规范涉渔工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监督执行生态补偿、水域生态修复等措施,强化重点水域生态环境管理,科学实施受损生境修复和人工生境替代工程建设。严格落实长江“十年禁渔”政策,建立健全资源监测网络体系,开展长江水生生物完整性评价和禁捕效果评估。开展水产养殖尾水综合治理。强化“三区”管理,培育绿色种养循环体系,研发推广循环高效、立体综合种养等节能减排养殖技术,深入探索养殖尾水治理模式,提升水产养殖精准化、机械化和智能化生产水平,提高养殖水体自净能力及养殖尾水的资源化利用。

七是加强农业生物资源保护。加强农业野生植物资源保护。持续开展农业野生植物资源系统调查,完善全市农业野生植物资源数据库。加强国家级原生境保护区管护工作。对新发现的濒危珍稀农业野生物种,优先实施原生境保护,积极申报原生境保护区建设。加强农业外来入侵生物防控。持续开展外来入侵生物防治宣传,开展外来入侵生物全面普查和综合防控。探索建立外来入侵物种防治技术体系,有效遏制重大外来入侵生物的扩散和蔓延。

八是加强农业环保科技创新。主要内容为围绕水肥高效利用、农业绿色投入品研发与替代、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生态循环农业、渔业资源环境、业态融合、农业减排固碳等方面,研发突破一批关键技术、设备、产品、模式,提升农业绿色发展技术供给适配性。加强科技创新资源的整合力度,深化对外尤其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交流与合作,开展关键共性技术联合攻关与集成示范,促进产学研推协同创新,为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九是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区域协作。主要内容为加强川渝地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区域协作,共同推动农业绿色循环发展。共同推进农业绿色技术及产品的联合开发与示范应用;加强耕地土壤污染协同治理;深化川渝两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水生生物资源与农业野生植物资源保护、农业外来入侵物种联防联治;制订统一的农业环保标准与技术规范,逐步推进川渝两地地方农业环保标准统一;联合打造成渝地区农业绿色技术创新中心等平台,为川渝两地农业环保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防治措施等提供决策支撑。

围绕九大主要任务,《规划》进一步明确了九项重点工程。即: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提升工程、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程、废弃农膜回收体系建设工程、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工程、渔业资源养护和水产养殖尾水治理示范工程、长江经济带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工程、农业生物资源保护工程、农业环保监测能力建设工程、农业环保科技创新工程。

四、《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为保障《规划》的顺利实施,明确了六个方面的保障措施。

一是强化领导责任。要求各级农业农村主管部门把加快农业生态环保工作作为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抓手,落实环保“三个必须”,完善工作机制,加大工作力度。

二是加强政策落地。严格落实人才、税收、补助、激励机制、奖惩机制等农业农村环保工作相关扶持政策。

三是加大资金投入。积极拓宽资金渠道,建立农业环保多渠道、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大区(县)财政的引导投入力度。

四是加强科技支撑。具体措施为开展科学监测与评估、加强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加强与周边尤其是长江经济带省市的合作沟通交流,借鉴好做法好经验好模式;创新农业科研组织方式,形成产学研推一体化发展机制。

五是强化监督考核。具体措施为加强技术指导和监督检查,建立项目监管机制;贯彻落实农业环境相关法律法规,严格执行相关规章和标准。

六是加强宣传引导。具体措施为加强舆论监督、技术培训;加强农业投入品源头整治及使用宣传、农业环保法规宣传;鼓励公众对污染农业农村环境的行为进行监督举报。


相关文件: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关于印发重庆市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

政策原文:

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关于印发重庆市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

版权所有: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ICP备案:渝ICP备10005495号-7 政府网站标识码:5000000061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651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