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专栏>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规划信息

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关于印发重庆市数字农业农村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字体:

渝农发〔2021〕131号

各区县(自治县)农业农村委,重庆高新区改革发展局,万盛经开区农林局,直属有关单位,机关相关处室:

现将《重庆市数字农业农村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2021年12月17日  

重庆市数字农业农村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

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二O二一年十二月

目 录

第一章 发展形势

第一节 “十三五”发展取得的成效

第二节 发展机遇与挑战

第二章 总体思路

第一节 指导思想

第二节 基本原则

第三节 发展目标

第三章 主要任务

第一节 强化农业农村大数据建设

第二节 提升产业信息化水平

第三节 促进经营服务智能化转型

第四节 推动数字农业农村技术创新应用

第五节 打造整合协同的信息化应用体系

第四章 重点工程

第一节 农业农村大数据工程

第二节 基础数据资源采集汇聚工程

第三节 农业农村天空地智慧化监测工程

第四节 单品种全产业链大数据工程

第五节 智慧农业推广应用工程

第六节 经营数字化改造工程

第七节 新业态数字化提升工程

第八节 数字农业农村信息服务工程

第九节 数字农业农村科技创新工程

第十节 政务信息化建设工程

第五章 保障措施

第一节 加强组织领导

第二节 强化政策支持

第三节 强化人才支撑

第四节 强化安全可控

重庆市数字农业农村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部署,依据《重庆市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等文件精神,加快推动农业农村生产经营精准化、管理服务智能化、乡村治理数字化,充分发挥大数据智能化在现代农业和乡村振兴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全面加速我市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进程,特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  发展形势

第一节“十三五”发展取得的成效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数字农业农村建设,作出实施大数据战略和数字乡村战略、大力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等一系列重大部署安排。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按照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总方针,聚焦高质量、供给侧、智能化,加大数字技术赋能农业农村创新发展,不断强化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转型,大力实施“智慧农业·数字乡村”建设工程,推进重庆农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全市农业农村数字化水平不断提升。据《2020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评价报告》显示,我市农业农村数字化水平达到40.3%,为“十四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实施“生产智能化”行动,推进智慧农业试验示范。聚焦智能化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按照“问题导向,应用示范”的原则,以产业链关键环节改造提升为重点,大力推广智慧农业新技术新装备,积极探索山地特色智慧农业应用模式。围绕粮猪菜保供产业和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开展智慧农业技术攻关和智能化先行试点,截止2020年底,全市已建成市级智慧农业试验示范基地200个,AI、5G、区块链等新型信息技术和农业机器人、智能农机等创新技术成果逐步投入数字农业建设。其中,市农科院鱼菜共生AI工厂实现了5000平方米年产100吨鱼和160吨菜的高效生产,节本增效明显,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全国十佳智慧农业新技术应用模式。

实施“经营网络化”行动,发展农产品电商。在引导农产品生产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上下功夫,大力拓展农产品电商流通和销售渠道。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涪陵区等6个区县成为全国首批工程试点区(县)。推进重庆品牌农产品网销行动,加强与阿里、京东等国内知名电商平台合作,培育壮大恒都牛肉等网销品牌,联合盒马鲜生打造了全国首个“水上盒马村”。加强特色农产品资源整合,依托“巴味渝珍”农产品电商平台,通过三级整合模式,整体对接国内知名电商营销平台。大力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借助手机“新农具”,联合移动、新华社、抖音、快手、微信等平台引导区县开展网络直播带货2000余场。据行业统计,我市农产品网络零售额由2017年的32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130.69亿元,年均增幅达到60%。

实施“管理数据化”行动,推动农业农村大数据建设应用。一是建设“三农”大数据平台,提升涉农数据资源“聚通用”水平。统一数据标准,汇聚8300多万条数据,建成10大资源库,形成20个专题。建成跨领域跨行业多结构交叉的数据集成共享平台,通过整合农民专业合作社数据,多维度对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规范管理;通过汇聚农产品加工企业数据,对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产值、构成、出口等情况进行分析。利用生猪数据专题,实时掌握各区县存、出栏量情况,用大数据工具可初步预测变化趋势,为生猪产业有序发展提供参考。二是开展农业农村大数据应用,开发农业大数据产品,促进农业提质增效。截至目前,已建成生猪、柑橘、脆李等7个区域性单品种大数据管理平台。其中,国家级重庆(荣昌)生猪大数据中心已累计接入1.2亿条生猪结构化数据、3.8TB非结构化数据,成功打造全国首个生猪活体电子交易市场,累计交易额894.6亿元。

实施“服务在线化”行动,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按照“政府+运营商+服务商”三位一体推进机制,大力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已建成益农信息社9000余个,基本实现行政村全覆盖,累计开展线下集中活动1万余场,提供公益便民服务超过600万人次,电商成交额累计达5亿元,培训人员4万人次。积极开展信息服务,利用12316“三农”服务热线,精准开展专家服务、农业信息对接、农产品市场行情服务,群众咨询满意率超过95%。持续开展农产品市场数据采集,设立数据采集点200余个,采集粮油、肉禽蛋、蔬菜、特色农产品及农资7大类740多个品类价格,发布生猪、蔬菜等监测简报3500多期,有效发挥了稳价保供导向作用。

第二节发展机遇与挑战

当前农业农村信息化工作已进入以智慧农业引领现代农业发展,以数字农业农村发展促进数字乡村建设,以壮大农业农村数字经济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的新阶段。展望今后一段时期,数字农业农村将迎来难得发展新机遇。党的十九大提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十四五”时期要加快数字化发展,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把握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和规律,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健康发展。随着全市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农业农村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发展结构、转换增长动力,为农业农村生产经营、管理服务数字化提供广阔的空间。

但也应该看到,我市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较经济发达地区还存在一定差距,面临诸多挑战。一是信息化应用程度不高。农业生产领域信息化应用水平偏低,挖掘农业产业附加功能、拓展农业增值空间和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能力还比较弱。重平台建设、轻数据治理,跨行业、跨部门信息资源共享不足,缺乏服务农民、农村、农业的综合性应用场景。二是基础建设有待强化。一批关键性支撑系统还未能建立,缺乏功能强大的支撑三农综合信息服务和应用的基础底座。涉农数据采集、治理、应用、共享标准缺失统一的技术规范。三是数字化创新应用不强。多学科、多产业的数字农业农村创新团队尚未形成,“产学研”技术力量支撑较薄弱,科技创新平台和中试基地等创新落地载体较少,现代农业园区和龙头企业的带动示范作用未能充分发挥,成熟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套技术和应用模式有限。四是资源统筹力度不够。平台建设“小、散、弱”现象较为突出,各部门涉农电商平台各自为阵,缺乏统筹规划。农业农村、商务、供销、邮政等部门基层信息服务站点众多,资源分散严重,站点可持续发展困难。五是数据应用价值有待提升。涉农主体、生产流通、农村产权等要素资源在关键环节重点领域尚未全面实现数字化,涉及“人-地-钱-事”数据仍然处于“沉睡”状态。农户信用数据散落,难以有效推动金融惠农、金融支农。农业产销信息脱节,难以实现小农户对接大市场。六是人才支撑能力不足。农业从业人员年龄偏高、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对互联网信息技术了解应用较少。基层干部对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认识不够,既懂产业发展又懂信息化的专业技术人才严重匮乏。

第二章  总体思路

第一节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对重庆提出的系列重要指示要求,坚持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紧扣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总目标,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一区两群”协调发展布局,坚持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以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为发展主线,以数字技术与农业农村经济深度融合为主攻方向,全面提升农业农村生产经营精准化、管理服务智能化、乡村治理数字化,不断壮大农业农村数字经济,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支撑,打造西部数字农业农村发展高地。

第二节基本原则

坚持创新引领。着力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和瓶颈制约环节,探索形成数字农业农村创新体系和发展模式。

坚持资源整合。打破部门壁垒,推动涉农数据互联互通、资源共建共享、业务协作协同。

坚持试点先行。优先选择重点区域、重点领域、重点产业,积极开展试点示范,逐步全面推广。

强化支撑保障。加强安全和标准体系建设,提升农业农村数据安全管理和规范运行能力。

第三节发展目标

到2025年,数字农业农村发展取得明显成效。“数字乡村·智慧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国家级重庆(荣昌)生猪大数据中心建设初见成效,农业农村基础数据资源采集和汇聚体系基本建成,天空地一体化农业农村监测网络全域覆盖,重要农产品全产业链大数据基本形成,智慧农业服务体系和农户信用体系不断深化应用。新建智慧农业试验示范基地200个,全市农业数字经济增加值达到150亿元,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到240亿元,农村互联网普及率达到70%以上,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总体水平超过50%,探索建设西部“智慧农业·数字乡村”示范区。

专栏1 全市数字农业农村发展主要指标

指标

2020年

2022年

2025年

属性

1.农村互联网普及率(%)

55.9

60

70

预期性

2.农业数字经济增加值(亿元)

93.77

120

150

预期性

3.农产品网络零售额(亿元)

130

180

240

预期性

4.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总体水平(%)

40.3

45

50

预期性

第三章   主要任务

第一节强化农业农村大数据建设

借鉴工业互联网和消费互联网应用模式,按照“实现科学决策、促进部门履职、赋能产业发展、优化涉农服务、推动社会参与”的定位,建设“数字乡村·智慧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构建农业农村基础数据资源采集汇聚体系、农业农村天空地智慧化监测体系等2个基础支撑体系,推动农户信用、智慧农业服务、农业农村数字化地图、农产品单品全产业链大数据等N方面农业农村大数据应用,促进大数据在农村金融、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市场衔接、农村电子商务、农村物流配送、乡村新业态发展、农产品追溯、乡村治理数字化转型等方面的应用。到2025年,基本建成以“1个基座+2大基础支撑体系+N方面大数据应用”为总体架构的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农业农村大数据应用实现多领域突破。

第二节提升产业信息化水平

以建设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为目标,新建一批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种业等智慧农业基地,加快推进农业机械、质量安全管控和农产品加工等数字化发展,探索保供产业和现代山地特色农业数字化转型路径,为全市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重点在主城都市区及梁平、垫江等区县,建设粮猪菜等保供产业数字化试验示范基地;在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及潼南、大足等区县,建设柑橘等特色经济作物数字化试验示范基地;在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建设中药材、伏淡季水果等特色经济作物数字化试验示范基地,不断推进不同区域农业产业数字化技术集成与示范引领,形成我市现代山地高效特色农业数字化区域发展新格局。到2025年,新建智慧农业试验示范基地200个。

第三节促进经营服务智能化转型

围绕促进农产品产销顺畅衔接、优质优价,提升农产品网上交易能力,带动农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大力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开展国家工程试点。持续开展重庆品牌农产品网销行动,鼓励发展电商新模式,加强数据监测分析,实现以销定产目标。深入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丰富益农信息社服务内容,运用信息化手段服务产业发展和乡村治理。持续开展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扩大培训规模,提升农民信息获取、使用能力。到2025年,力争全市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到240亿元,全市农产品出村进城更为便捷、顺畅、高效。

第四节推动数字农业农村技术创新应用

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数字农业农村创新能力,通过“外引内育”方式,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环节创新落地一批数字化新技术,重点打造一批数字化新产品,复制推广一批数字化新模式。强化“产学研”资源多元合作,发挥涉农科研院所和农业龙头企业在智力、科技、人才方面的优势,大力推进创新平台建设,拓展平台功能,结合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建设,加快开展数字农业农村创新研究。总结提炼一批数字农业农村新成果,加快推进新成果的转化应用。到2025年,力争建成国家级数字畜牧业(生猪)、种植业(柑橘)创新分中心。

第五节打造整合协同的信息化应用体系

按照“建设大平台、推动大整合、开展大应用”目标,全面落实“云长制”工作部署,全面整合农业农村信息系统和平台,深入汇聚农业农村领域数据资源,加快构建统一的对内对外管理服务门户,探索跨领域、跨行业、跨单位的业务流程重组优化和机制创新,促进“设施共连、平台共用、数据共享、业务协同”。到2025年,基本形成以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为基座、“数字乡村·智慧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核心枢纽、多应用体系为业务支撑的全市农业农村信息化整合建设格局。

第四章  重点工程

“十四五”期间,全市数字农业农村发展围绕“强化大数据建设、提升产业智慧化水平、促进经营服务智能化转型、推动技术创新应用、打造整合协同应用体系”5大主要任务,建设10项数字农业农村重大工程。

第一节农业农村大数据工程

建设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依托“云长制”及城市大数据资源中心,以场景为牵引,以需求定清单,汇聚全市部门涉农信息资源。以三农大数据平台为基础,应用大数据智能化手段,结合遥感空间信息和地理信息技术,以建设数据中台、技术中台、业务中台为核心,构建三农应用支撑数据库,开发集“统一门户、资源配置、服务治理、应用监控、涉农数据采集、涉农数据治理、涉农数据分析、对外服务、安全管理”一体的“数字乡村·智慧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打造全市三农信息化决策、管理、服务的核心支撑平台和涉农系统整合的基础承载平台。以自然资源、生产经营主体、农业产业分布、乡村建设规划、人居环境、乡村治理、公共服务等涉及农民、农村、农业基础数据为要素,集成第三次全市国土调查和农村承包地土地确权等空间数据,绘制全市涉农信息资源底图。

打造智慧农业服务、农户信用和农村物流配送涉农大数据综合应用场景。一是构建智慧农业服务体系。建立和完善数字乡村·智慧农业云、大脑、物联网和服务,打造全市农业智慧化服务品牌,强化对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开展智慧化社会化服务能力,满足普通群众便捷服务查询需求,推动农业产业数字化改造进程。二是构建全市农户信用体系。围绕“人-地-钱-事”,完善涉农主体信用档案,绘制农业信用可视化地图。引导金融机构开发适配性金融产品,开发信用预警、信用报告、信贷白名单等信用产品;开展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农村新型监管机制;建立信用评价标准,探索开展“信用积分”等道德评议和信用评价,优化乡村信用环境,助力乡村治理现代化。三是建设农村物流配送监测中心。以全市涉农信息资源底图为基础,汇聚市商务委、市政府口岸物流办、市供销合作社、市邮政管理局、市农业农村委等相关数据资源,建设全市农村农产品配送中心、冷链运输、冷库储藏、产地预处理等流通基础设施,乡镇农贸市场、区县农批市场物流园等农产品交易市场,农产品加工、流通、物流、配送企业等农村物流配送重点领域数据资源图层,对重点领域重点环节实现分层展现和动态管理,为经营流通管理提供可追踪、可查询、可分析、可决策、可调度的“智慧地图”,推动农村物流配送资源合理配置。

专栏2 建设“数字乡村·智慧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建设“数字乡村·智慧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以场景为牵引,以需求定清单,汇聚全市部门涉农信息资源,建设“数字乡村·智慧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打造智慧农业服务、农户信用、农村物流配送大数据应用场景。通过边建设、边应用、边迭代,探索以大数据智能化手段打通“人-地-钱-事”,用简便易行的信息化产品服务农民、农村、农业。

第二节基础数据资源采集汇聚工程

强化农业农村基础数据采集和现有资源汇聚。聚焦涉农数据资源汇聚、共享、开放、应用,开展元数据和代码集标准、农业农村信息资源目录、数据采集调度标准、数据共享标准、数据接口标准、平台应用集成标准、组件开发与使用标准、数据应用服务规范、平台安全标准、运维及管理标准制定,编制农业农村数据资源目录。通过与自然资源规划、气象、水利等市级部门开展数据交换合作等方式,形成涉农地理空间、气象、水资源等自然资源大数据。建设耕地基本信息数据库,形成基本地块权属、面积、空间分布、质量、种植类型等大数据。整合现有资源,结合遥感普查和地面调查,建设粮油、经作、畜牧和水产等大数据。推进农作物、畜禽、水产、微生物等种质资源的数字化动态监测、信息化监督管理,建设重要农业种质资源大数据。推进农机作业、调度以及农机鉴定、农机监理、农机购置补贴等管理服务信息系统互联互通,推动建设农机化大数据。建立从生产、流通、加工到销售的全过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采集,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大数据。推进全市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产权制度改革、集体资产财务管理等数据,建设农村集体资产大数据。整合和采集农村宅基地单元、空间分布、面积、权属、限制及利用状况等信息,构建全市农村宅基地大数据。完善经营主体身份、就业、生产管理、补贴发放、监管检查、投入品使用、培训营销等多种信息为一体的基础数据,健全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数据,逐步实现农业经营主体全覆盖,生产经营信息动态监测。

专栏3 建设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

建设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规范农业农村数据资源采集汇聚标准,编制农业农村数据资源目录,升级打造全市农业农村大数据统一平台,归集自然资源、耕地、种养产业、种质资源、农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农村集体资产、农村宅基地、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全行业全领域数据资源,实现数据资源共建共享、系统互联互通、业务协作协同。

第三节农业农村天空地智慧化监测工程

强化农业农村自动化数据采集能力。建设天空地一体化的农业农村监测网络基础设施和应用体系,基本实现对农业生产和农村环境等全领域、全过程、全覆盖的实时动态监测。构建以高空卫星遥感为主、低空航空遥感为辅的农业农村宏观定期监测体系。整合利用农业物联网试验示范基地(点)、现代农业园区、数字农业试点区县等的农业物联网数据采集设施,逐步开展农业农村共用物联网传感器部署,强化地面实时观测和数据采集能力,形成全市统一的农业农村地面物联网数据调查体系。建设统一的数据汇聚治理和分析决策平台,实现数据监测预警、决策辅助、展示共享,用数字化手段对全市主要农业产业“产在哪里、规模多大、状态如何”实行动态监测评估,提升农业经营主体、集体资产监管、农业种质资源、农村宅基地等行业数据资源管理能力,为农业农村发展提供数据支撑。

专栏4 建设农业农村“天空地”监测体系

建设农业农村“天空地”监测体系:建设1个农业农村动态监测分析预警综合平台和市级农业产业智能化指挥调度中心,5个区县级农业农村天空地监测节点,34个区县级农业农村天空地监测点,形成全市统一的农业农村地面物联网数据调查体系,实现对农业生产和农村环境等全领域、全过程、全覆盖的实时动态监测。

第四节单品种全产业链大数据工程

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和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围绕粮油、生猪、蔬菜等重要农产品和柑橘、柠檬、榨菜、茶叶、脆李等特色农产品,开展单品种全产业链大数据建设,构建生产、加工、储运、销售、消费等环节的数据清洗挖掘和分析服务模型,健全市场和产业发展监测预警体系,开发提供市场行情、供需平衡等大数据服务产品,指导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和市场衔接。构建单品种大数据管理平台,为区域农村经济发展、乡村产业振兴、新型生产经营体系构建提供辅助决策服务。

支持和鼓励各区县推进以本地农业优势产业和特色农产品为主线的大数据共享共建,打造单品种大数据样板。持续推进国家级重庆(荣昌)生猪大数据中心建设,进一步汇聚生猪全产业链条数据,完善买、养、卖、贷四大功能,扩大其在全国生猪产业影响力。依托三峡库区柑橘产业优势,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完善柑橘产业全产业链条数据资源采集、运用,探索建设柑橘大数据交易平台。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积极推进潼南柠檬、涪陵榨菜、永川秀芽、巫山脆李等优势特色农产品全产业链数据采集、分析和应用,不断扩大单品种全产业链大数据建设规模。

专栏5 建设单品种全产业链大数据

单品种大数据平台建设:建设粮油、蔬菜、柑橘、柠檬、榨菜、脆李、茶叶、花椒等单品种全产业链大数据平台,构建单品生产、加工、储运、销售、消费等环节的数据清洗挖掘和分析服务模型,农业生产数字化水平达到30%以上。依托三峡库区柑橘产业优势,探索建设柑橘大数据交易平台。

国家级重庆(荣昌)生猪大数据中心建设:开发并推广“智能养殖、电子交易、数字监管、数字屠宰、智慧消费”等数字应用产品,推动生猪产业数字化建设。

第五节智慧农业推广应用工程

建设数字种植业应用推广基地。利用卫星遥感、航空遥感、地面物联网和田间综合监测站点等设施设备,动态监测农作物的种植类型、种植面积,对土壤墒情、作物长势、灾情虫情和气象数据进行智能感知和预测预报,精准指导生产决策。建设智慧农场管理系统,对基地数字化设备进行联网管理,实现农资、人员、成本、设备、农事、收成等精准管理;建立病虫害数据资源库和智能分析模型,实现重大病虫害智能化识别和数字化防控。开展农机装备技术革新,按需加载北斗导航、远程运维、无人驾驶系统、高精度自动作业、作业过程自动测量等智能控制设备;配置无人机、自动标靶喷雾机、多功能田园运输机、智能催芽育秧、水肥一体化等智能设备,实现耕整地、播种、施药、收获等过程精准作业。发展“数字农业工厂”,构建作物最优生长协同控制模型、多能源互补和能耗优化调控模型,配置农业机器人等智能设备,通过管控云平台实现精准无人化管理。

建设数字畜牧业应用推广基地。利用数字化技术,推进养殖场圈舍通风温控、空气过滤、环境感知等设备智能化改造,集成应用电子识别、精准上料、畜禽粪污处理等数字化设备,精准监测畜禽养殖投入品和产出品数量,配套建设对应品类健康养殖AI模型,对生长曲线、营养动态进行智能化分析和预测,实现畜禽养殖全过程智能监测控制和精准饲喂。强化疫情监测网络建设,梳理整合全市34个兽医体系生物安全实验室数据资源,建设全市动物疫情防控管理平台,打造重要疫病数据资源库;在重点区域配置畜禽疫情远程诊断、移动巡检、监测预警等设施设备,及时准确掌握相关病种的流行态势和病原分布状况,提升监测调查和预警预报分析能力。推进互联网+监管服务建设,依托重庆市畜牧兽医云,构建“一场(企)一码、一畜(禽)一标”动态数据库,尝试将畜牧生产、流通、屠宰各环节信息进行区块链存证,实现信息互联互通和数据直联直报。

建设数字渔业应用推广基地。加快推进传统渔业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能设施渔业转型升级。构建基于物联网的水产养殖生产和管理系统,推进水体环境实时监控、饵料精准投喂、病害监测预警、循环水装备控制、无人机巡航、机器人巡检等数字技术装备普及应用,提升渔业生产、技术服务、渔业管理信息化水平。加速推进智慧渔业管理平台建设和大水面大数据智能化管控系统建设。用数字化手段整合渔业资源监测、资源调查、模型预测、资源预警等渔业数据资源,提升渔情数据信息的获取能力、分析能力和服务能力,为渔业管理、增殖放流、长江禁渔等提供数据支撑。构建鱼病远程诊断系统和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建立具有病害远程诊断、线上技术推广示范、养殖渔情监测、自动报警、智能调控等功能的服务云平台,实现水质环境参数在线采集、饲料精准投放、疾病防控、水产品质量追溯的智能化管理,提升渔业灾害预警服务水平,及时准确提供科学分析和预警决策。

建设数字种业应用推广基地。加快种业大数据的研发与深度应用,建立信息抓取、多维度分析、智能评价模型,开展涵盖科研、生产、经营等种业全链条的智能数据挖掘和分析,建设智能服务平台。针对商业化动植物育种需求,研发推广动植物表型信息获取技术装备,实现海量表型性状数据高通量获取。统筹利用生产经营许可、生产备案和天空地一体化监测手段,加快数字技术在制种基地、种畜禽场区、水产苗种场区、交易市场监管中的应用,提升种业智慧化监管水平。打通数据库横向联结,提供种业数据、技术、服务、政策、法律的“一站式”综合查询和业务办理,开发市级种业大数据平台手机APP,推进种业服务模式创新。

农业机械智能化应用示范。深度开展农机装备智能化应用,推动作物田间管理“无人化”建设,显著提高农机作业质量和效率;强化智慧农业配套农机具和成套装备引进和研发,积极促进智慧园艺、智慧果园、智慧畜禽和水产养殖场建设,大力推广农业植保无人机、无人旋耕机等成熟智能农业装备的应用。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完善农机管理系统,建设智慧农机管理服务平台,集成全市现有农机补贴数据库数据资源,构建农机大数据库及农机作业调度、质量监管系统,加快实现农机调度、安全监管、推广展示的信息化、智能化,实现农机服务信息直通。基于5G网络、北斗导航、物联网、云储存、大数据分析及机器学习算法等创新技术,加强农机配置优化、工况检测、作业种植面积、生产进度、农产品产量的关联检测和数据采集能力,重点开展农机定位跟踪、作业状态、作业时间、作业面积、作业效率等动态监测,建设面向农民、生产企业、流通企业、科研院所、政府部门等多通道的农机装备全寿命周期管理和更新迭代决策的数字化平台。

农产品加工智慧化升级改造。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积极开展农产品加工业模式和业态创新,推动农产品加工网络化、智能化和精细化发展。深化大数据智能化应用,整合“产学研”资源,围绕行业共性和关键技术问题,研发一批集自动测量、精准控制、智能操作于一体的新型实用加工装备和先进加工技术,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智能化加工新技术、新模式、新应用。依托全市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全市公益性农产品加工服务门户网站,在线发布经挖掘、分析后的原材料、企业商品、园区物流、园区仓储等信息,便于政府、产业用户及公众实时掌握市场情况;同步建设B2B和B2C线上交易模块,有效解决农产品加工供需双方上游到中游的快捷、低成本交易,进一步拓宽加工企业商品销售渠道。

专栏6 智慧农业推广应用

智慧农业推广应用示范:加大人工智能、5G、区块链等技术的创新应用,整合资源研发智能农机装备、农业机器人、智能病虫害识别等新装备新技术,引导新型经营主体开展农业数字化工厂建设。强化农业物联网监测体系建设,持续开展智慧农业试验示范,探索开展智慧农业全域试点建设。加强山地高效智慧农业标准体系建设,协助创建中国(重庆)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着力推进农村生态、人居环境、宅基地信息和农业综合执法、农产品安全数字化建设。到2025年,建成农业物联网生产示范基地200个,其中智慧园艺基地15个、智慧果园40个、智慧畜禽养殖场40个、智慧水产养殖场5个、智慧蚕桑养殖场5个。

第六节经营数字化改造工程

建立完善适应农产品网络销售的供应链体系、运营服务体系和支撑保障体系。培育区县级农产品产业化运营主体,构建基于互联网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建设提升农产品生产加工和仓储物流基础设施,利用益农信息社等村级站点统筹建立县乡村三级农产品网络销售服务体系、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建立农产品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将“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数据采集系统纳入农业农村数据采集省级节点统一规划建设,开发数据填报模块,汇集对接重点电商平台,采集“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相关数据。开展国家试点工作,在“一区两群”中选取具备一定的资源禀赋和产业比较优势的区县、乡镇和村社开展市级试点工作。

持续推进重庆品牌农产品网销行动,加强与国内知名电商平台合作,培育壮大网销品牌。积极开展重庆农产品电商销售帮扶行动等多种形式的电商惠农活动,加强对脱贫地区消费帮扶。做好电商零售,开拓批发电商、分销电商渠道,探索社交电商、直播电商等新模式。加强农产品网络零售数据监测,健全市场信息服务和反馈机制,推动以数据信息指导生产、引导市场和服务决策,建设全市农产品电商数字云管理体系,构建市、区县、镇乡、村社、企业五级农产品电商产供销大数据分析、管理、决策、服务体系。

专栏7 经营数字化改造

“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试点:构建优质特色农产品电商供应链,加强“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相关数据采集,选取具备一定资源禀赋和产业比较优势的区县开展建设试点。到2025年,在全市范围内基本完成工程建设任务,实现涉农区县全覆盖,农产品出村进城更为便捷、顺畅、高效。

重庆品牌农产品网销行动:培育壮大网销品牌,推动小微农产品生产主体与各类电商大平台的低成本精准对接。每个区县重点扶持2-3个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运营公司开展网销农产品开发,培大做强3至5个适合网销的特色农产品品类。到2025年,力争全市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到240亿元。

重庆市农产品电商数字云管理体系:构建全市5级(市/县/乡镇/村/企)农产品电商产供销数字云体系、农产品电商数字云管理运营支撑体系和农产品电商大数据分析决策体系,形成重庆农产品电商数字云集群,推进重庆农产品电商化数字化跨越式发展。

第七节新业态数字化提升工程

加快新业态多元化发展,支持发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数字化、标准化订单农业,鼓励发展众筹农业、定制农业、认养农业、观光农业等“互联网+现代农业”新业态,推广农产品“生鲜电子商务+冷链宅配”“中央厨房+食材冷链配送”等服务新模式。促进乡村旅游信息聚合,推动乡村休闲旅游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建立乡村休闲旅游大数据系统,助力乡村休闲、健康养生、创意民宿等新产业发展。推进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到村,围绕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建设,大力发展农产品直播电商,建设一批重点网货生产基地和产地直播基地。

专栏8 新业态数字化提升

新业态数字化提升工程:持续推进“水上盒马村”建设,打造全国首个“5G盒马乡”,发展数字化、标准化订单农业。加强“农品慧”平台应用推广,为农产品交易提供质量溯源、代开发票、产销对接、电商接入、信用管理和融资匹配提供全方位服务。打造“全域全季全时”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建设乡村休闲旅游大数据系统,探索“线上交易+线下服务”新模式,促进乡村旅游发展。

第八节数字农业农村信息服务工程

深入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构建为农综合服务体系。利用市场化手段,依托“渝益农”平台,开发运营适应农业农村发展的农产品电商平台,服务农产品出村进城。推动整合多方资源,利用益农信息社触点优势,采集监测农情、市场行情、社情民意等信息,建立分析预警平台,做好信息发布与精准推送。提升益农信息社服务能力,深化平安乡村建设,推动“互联网+社区”“互联网+政务”向农村地区延伸,推进乡村建设和规划管理信息化,提高乡村治理水平。强化12316专家服务团队建设,完善专家团管理机制,拓展为农精准服务功能,支撑政务热线12345三农服务。

构建数字农业农村人才技能培训体系,在农村普及互联网意识和信息化基础技能,切实提高农民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生产、便利生活和增收致富能力。依托“渝益农”平台,搭建农村区域智能化培训系统,以益农信息社为载体,建立线上线下融合培训体系。结合高素质农民培训和益农信息社信息员培训等活动,持续推进手机“新农具”应用技能培训。鼓励各类企业和服务机构建立专业培训基地和师资队伍,开展市场化专业培训。

专栏9 建设数字农业农村信息服务体系

信息进村入户工程:依托“渝益农”平台,开发运营适合农业农村发展的农产品电商平台。加强农业农村、商务、供销、邮政等农村站点资源整合,共建共享。推动“互联网+社区”“互联网+政务”向农村地区延伸,提高乡村治理水平。不断强化数据采集能力,持续提升平台信息服务能力,构建为农综合服务体系。

手机“新农具”应用推广工程:以手机培训普及手机技能、促进手机应用。把农民手机培训纳入职业农民培训内容,优先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基层农技人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学生村官、返乡创业人员,带动基层群众触网。培训新型职业农民10万人以上。

第九节数字农业农村科技创新工程

强化数字农业农村科技创新,整合科技资源和力量,围绕粮油、蔬菜、生猪、柑橘、茶叶、柠檬、中药材等农业产业,开展时空信息、智能感知、模型模拟、智能控制等关键核心技术研究,研发一批生产、管理、经营、服务等环节的智能化、数字化新产品。制定出台适合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的农业物联网、农业大数据等建设应用标准体系,促进数字农业农村规范化建设和数据共享。

依托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国家级重庆(荣昌)生猪大数据中心、长江三峡柑橘产业带等优势资源,建设西部“智慧农业·数字乡村”示范区。加快智慧农业创新平台建设,推动区块链技术、“5G+智慧农业”在农业资源监测、质量安全溯源、农村金融保险、透明供应链、农产品销售等方面的创新应用。深化与四川省全面合作,建设西部农业人工智能技术研发中心,共同推进川渝农业大数据共建共享,有效促进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建设。

建立数字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信息服务平台,推动政府与科研机构、企业间数字成果信息互通共享,实现创新成果与市场需求有效对接,逐步建立健全智慧农业技术创新体系。组建跨专业、跨学科、跨领域的智慧农业技术创新团队,开展“一对一”帮带行动,实现科技创新成果在智慧农业基地中转化运用。实施市级现代农业园区数字农业技术提升改造工程,加速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先进信息技术在园区的示范应用。开展全市数字农业农村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典型案例征集,定期对适用性强、有良好运用场景的新产品、新模式进行发布推广,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专栏10 数字农业农村科技创新

数字农业农村科技创新推广工程:建设国家级数字畜牧业(生猪)、种植业(柑橘)创新分中心,建成5G+智慧农业创新应用实验室和区块链农业应用创新实验室,实现10个农业产业园、10个宜机化生产示范基地数字化水平提升。

第十节政务信息化建设工程

围绕农业农村“政务管理、监管决策、公共服务、行业应用”四大领域,按照轻重缓急、重点突破、分步推进的原则,通过强化顶层设计、健全机制、统筹协调、规范建设,构建高度整合的农业农村信息化多应用体系,促进门户大统一、系统大集成、数据大融合、业务大协同。升级改造覆盖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办公大楼的整体网络系统,实现千兆网络覆盖传输;升级全市农业农村部门视频会议系统,按统一技术规范推动市、区县农业农村部门高清视频会议全覆盖和互联互通。

专栏11 政务信息化建设

政务信息化建设工程:全力推动现有分散独立信息化系统和平台的整合工作,按照统一标准规范,对存量信息系统进行改造整合,对新建信息系统进行统一建设,对分散数据资源进行融合汇聚,构建高度整合的农业农村信息化多应用体系。

第五章  保障措施

第一节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农业农村主管部门要结合发展实际,因地制宜制定数字农业农村规划实施方案,细化政策措施,统筹推进本地区数字农业农村建设。将数字化理念融入农业农村工作全过程,加快工作流程数字化改造,构建数字农业农村发展的管理体系,开展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水平定期监测,加强数字农业农村建设指导,为科学决策和工程实施提供智力支持。

第二节强化政策支持

加大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投入力度,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撬动作用,鼓励工商资本、金融资本等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数字农业农村建设,壮大数字农业农村建设力量。积极探索政府与市场相结合的机制和模式,强化市场化运作功能,为数字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第三节强化人才支撑

协同发挥科研机构、高校、企业等各方作用,培养造就一批数字农业农村领域科技领军人才、工程师和高水平管理团队。加强数字农业农村业务培训,提高“三农”干部、新型经营主体、高素质农民的数字技术应用和管理水平。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激励制度,充分发挥人才积极性、主动性。

第四节强化安全可控

完善数字农业农村网络和信息安全管理制度规范,信息安全与系统建设同步规划推进,切实保障信息系统和数据资源安全。建立健全信息安全体系架构,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信息安全体系,形成全市数字农业农村协同并行、上下联动的安全发展格局。


相关解读:《重庆市数字农业农村发展“十四五”规划》解读

一图读懂:《重庆市数字农业农村发展“十四五”规划》

媒体解读:重庆数字农业农村发展“十四五”规划发布 到2025年基本建成西部“智慧农业·数字乡村”示范区


附件下载:

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关于印发重庆市数字农业农村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doc

部门解读:

《重庆市数字农业农村发展“十四五”规划》解读

一图读懂:

一图读懂《重庆市数字农业农村发展“十四五”规划》

媒体视角:

重庆数字农业农村发展“十四五”规划发布 到2025年基本建成西部“智慧农业·数字乡村”示范区

版权所有: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ICP备案:渝ICP备10005495号-7 政府网站标识码:5000000061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651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