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 索引号 ] 11500000MB1763499T/2022-00005 [ 发文字号 ] 渝农发〔2021〕143号
[ 主题分类 ] 农业、林业、水利 [ 体裁分类 ] 规划计划
[ 发布机构 ] 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 成文日期 ] 2021-12-31 [ 发布日期 ] 2022-01-14

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关于印发重庆市粮油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各区县(自治县)农业农村委,重庆高新区改革发展局,万盛经开区农林局,直属有关单位,机关有关处室:

《重庆市粮油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已经市农业农村委2021年第15次主任办公会议审定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组织实施。

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2021年12月31日

重庆市粮油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二○二一年十二月

目 录

第一章 发展基础和环境

第一节发展基础

第二节面临环境

第二章 发展思路和发展目标

第一节发展思路

第二节基本原则

第三节发展目标

第三章 优化产业布局

第一节完善全市重要农产品空间布局

第二节全市特色效益粮油作物结构布局

第四章 重点任务

第一节实施粮油作物良种创新换代行动

第二节实施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行动

第三节实施粮油生产新技术集成创新推广行动

第四节实施粮油生产经营主体培育提升行动

第五节实施粮油产业安全保障行动

第六节实施培育特色粮油品牌行动

第七节实施产业融合提升行动

第五章 保障措施

附件环境影响

为推动“十四五”期间我市粮油产业稳定高质量发展,确保主要粮油产品稳产保供,特制定本规划。本规划基准年为2020年,期限为2021—2035年。其中近期:2021—2025年;远期:2026—2035年。

第一章 发展基础和环境

第一节 发展基础

近年来,在中央强力政策扶持下和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市把发展粮食生产、确保大宗农产品有效供给作为农业的根本任务,为经济社会大局稳定起到了基础性作用。

粮食作物实现稳产丰产。全面落实新形势下“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发展战略。2016年以来,全市常年粮食播种面积保持在3000万亩左右,粮食总产量连续保持在1000万吨以上,其中2020年粮食播种面积达到3004.5万亩、粮食总产量1081万吨。

油料作物不断扩面增效。在产油大县奖励资金带动下,全市油菜产业快速发展。在全国油菜面积、产量持续下降的背景下,全市油菜面积、单产、总产实现稳定增长。种植面积从2015年363.69万亩提升到2020年的387.4万亩,单产从2015年128.48公斤/亩提升到2020年的132.6公斤/亩,总产量从2015年46.7万吨提升到2020年的51.4万吨。带动全市2020年油料面积达到500.8万亩,总产量达到2020年的67.07万吨。

特色粮油加速推进。坚持市场导向和绿色发展,优化品种结构,推进优质稻、糯玉米、菜用和加工薯类等特色粮油发展。特色粮油每年新增100万亩以上,2020年达到1563万亩,其中:优质稻种植面积600万亩,同比增50万亩,增9.1%;优质油菜面积314.8万亩,新增24.8万亩,增4.6%。鲜食和高淀粉马铃薯、甘薯,鲜食玉米,高蛋白大豆,菜用胡豌豆等特色杂粮加快发展。

绿色生产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成效明显,2016、2017、2018、2019、2020年全市化肥施用总量分别为96.2、95.5、93.2、91.1、89.83万吨,2017年以来年度降幅分别为0.7%、2.4%、2.3%、1.3%。2016、2017、2018、2019、2020年全市农药使用量分别是1.76、1.75、1.72、1.65、1.62万吨,2017年以来的年度降幅分别为0.6%、1.7%、4.1%、1.9%。

防灾减灾能力持续增强。农作物有害生物为害得到有效控制。全市农作物病虫草鼠螺害防控面积达8826.49万亩(次),占发生面积的94.50%,全年主要粮食作物病虫为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已有植物疫情危害损失控制在3%以内。农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网络得到健全完善。建立各类病虫监测站点208个,草地贪夜蛾性诱剂监测点56275个,高空测报灯65台。农作物病虫害长、中、短期预测预报准确率分别达到85%、90%、95%,马铃薯晚疫病的预警准确率达到97%以上。全市各种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组织2085个,全市机动或电动植保器械数量达到2.94万台(套),日防控能力达到90万亩,水稻、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专业化统防统治实施面积达到1221.92万亩(次)。

科技支撑水平不断提升。示范推广Q优、渝优系列等优质稻,庆油系列、渝油系列等双低油菜,鲜食玉米、特色杂粮等高产高效品种,大面积集成推广“稻油全程机械化轮作”、“油蔬两用”等优质高效配套技术,轻简化、机械化技术不断完善。2020年粮食单产达359.9公斤/亩,创历史新高。

惠农政策落实及时到位。从2016年开始,将原种粮综合直补和良种补贴合并为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每年及时将补贴兑付到农户手中。实施种粮大户补贴,对50亩以上大户补贴230元/亩。

第二节 面临环境

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我国进入充满挑战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外部环境更加复杂困难。全方位稳定和提高粮食供给保障水平,加快塑造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我市稳定粮油生产,提供了诸多机遇和挑战。

优势和机遇。一是战略指引更加明确。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粮食安全问题,要求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要落实“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新战略,为重庆粮食生产作出了战略指引。特别是建设成渝双城经济圈,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建设川渝平坝和浅丘地区国家优质粮油基地,为我市粮食生产提供有力政策支撑。二是粮油市场预期较好。当前国内玉米、水稻、小麦、油菜等价格持续走高,种植收益有所提升,增强农民的市场预期,农资总体供应充足,有利于提高农户种粮积极性。三是科技支撑持续发力。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广泛而深入地渗透到各领域,国内特别是市内育种、栽培、肥水、植保植检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研发推广力度不断加大,为我市稳定粮油生产增添新支撑。四是政策支持力度更大。国家高度重视耕地保护,要求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统筹利用撂荒地,牢牢守住耕地红线,为我市粮食生产提供更有力保障。

问题和挑战。一是国际环境不确定性因素持续累积。当前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增加、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保持粮食稳定发展的任务更加艰巨。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发展的不确定性,对全球粮食供应链影响深刻和长远。需要稳定粮食生产,确保市民口粮安全。二是资源环境约束趋紧。随着城镇化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推进,耕地面积下降不可逆转,再加之受污染耕地治理,重庆依靠增加播种面积增加粮食产量的空间越来越小。再加之水资源“三条红线”约束,农业绿色发展需要推进化肥农药减量使用,高基数上稳定粮食生产的难度越来越大。三是防灾减灾能力低。重庆农业生产基础设施薄弱,“巴掌田”、“鸡窝地”比重较高,加上高温干旱、洪涝、连阴雨、大风冰雹等自然灾害和各类病虫害频发重发,防灾减灾压力较大。四是产业现代化程度低。粮油种植效益不高,仍以散户为主,社会化、机械化、专业化生产程度低。50亩以上种粮大户规模种植面积稳定在33万亩左右。粮油产品以自食为主,商品率和加工率低。

第二章 发展思路和发展目标

第一节 发展思路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发展提出的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坚持“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指示要求,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立足国内大循环、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以“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为战略导向,以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为发展目标,以绿色发展、提质增效,构建高质量粮油产业经济体系为发展重点,以深化农村经营体制改革和科技进步为发展动力,推动粮油产业多种功能开发、一二三产业融合,建设成渝双城经济圈绿色优质高效粮油产业带,为全市经济社会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提供更加坚实的支撑。

第二节 基本原则

特色化。发挥地产粮油优势,规模化推广优质高产品种,打造重庆优质专用粮油生产基地。

绿色化。推广绿色高质高效技术模式,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

标准化。实施“中国好粮油”行动,建立优质粮油质量标准。

品牌化。加强粮油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和管理,着力强化“重庆好粮油”品牌建设。

高效化。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宜机化改造,推进农机和农艺高效融合,提升粮油生产社会化服务水平。

第三节 发展目标

到2025年,粮食生产能力保持稳定,着力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推进成渝双城经济圈绿色优质高效粮油产业带建设。

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确保最重要的口粮作物—水稻种植面积稳定在983万亩以上,谷物(包括水稻、玉米、小麦)种植面积稳定在1650万亩以上,粮食(除谷物外还包括豆类、薯类、杂粮杂豆等)种植面积稳定在3005万亩以上。

稳定粮食产能。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强耕地保护,以“两区”为重点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并配套提升耕地质量。全力防灾减灾,实施单产稳定提升计划。在全市耕地面积稳定的前提下,力争粮食生产能力稳定在1081万吨以上。

稳步扩大油料生产。积极开发利用冬闲田土,积极发展油菜生产,2025年油菜种植面积达到400万亩以上。带动油料作物稳步扩大到500万亩。

优化品种结构。大力发展优质稻、鲜食甜糯玉米、优质及青贮玉米、高淀粉和鲜食特色薯类、高含油双低油菜等特色效益粮油,2025年力争达到2195万亩以上。

转变方式。深入推进科学施肥用药,推广有机肥、高效低毒低残留和生物农药,力争化肥、农药利用率提高到43%。

到2035年,初步建成丘陵山地粮油产业现代化。全市粮食生产继续保持稳定,根据市场需求对粮食内部的品种结构进行优化,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

第三章 优化产业布局

第一节 完善全市重要农产品空间布局

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为重点,切实落实全市稻谷、玉米、小麦、大豆、植物油料等重要农产品区域布局和保障方案。

稻谷区域布局。水稻是我市居民的重点口粮,到2025年水稻种植面积基本保持在983万亩以上,总产量基本稳定在488万吨左右。主要布局在29个水稻生产功能区区县。

玉米区域布局。近几年饲用、加工玉米需求增长较快,玉米消费旺盛。到2025年,全市玉米种植面积稳定在660万亩以上,总产量基本保持在251万吨以上。主要布局在30个玉米生产功能区区县。

小麦区域布局。小麦是两大口粮作物之一。到2025年,全市小麦种植面积稳定在23.5万亩以上,总产量基本保持在5.2万吨以上。主要布局在有种植习惯、单产较高的10个区县。

大豆区域布局。大豆是植物蛋白和食用油脂的重要来源,我市主要以满足市内食用植物蛋白需求为主。到2025年种植面积稳定在149万亩以上,总产量稳定在22万吨。主要布局在28个区县。

油菜区域布局。油菜是我市重要食用植物油来源。到2025年种植面积增加到400万亩以上,总产量稳定在55万吨。目前全市已划定油菜生产保护区250万亩(与水稻生产功能区叠合),主要布局在26个油菜生产保护区区县。

表  重庆市重要农产品区域布局

序号

作物种类

区县 数量

布局区县

1

稻谷

29

江津区、合川区、永川区、涪陵区、开州区、大足区、万州区、忠县、铜梁区、垫江县、南川区、潼南区、荣昌区、长寿区、綦江区、云阳县、丰都县、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石柱土家族自治县、黔江区、璧山区、梁平区、武隆区、奉节县、巫山县、巫溪县、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万盛经开区

2

玉米

30

合川区、开州区、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江津区、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涪陵区、云阳县、丰都县、万州区、垫江县、奉节县、綦江区、长寿区、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永川区、潼南区、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大足区、忠县、铜梁区、黔江区、巫溪县、南川区、荣昌区、璧山区、梁平区、武隆区、巫山县、城口县、万盛经开区

3

小麦

10

万州区、开州区、梁平区、巫山县、云阳县、忠县、丰都县、大足区、长寿区、潼南区

4

大豆

28

巴南区、大足区、垫江县、丰都县、奉节县、涪陵区、合川区、江津区、开州区、梁平区、南川区、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綦江区、黔江区、荣昌区、石柱土家族自治县、铜梁区、万州区、巫山县、巫溪县、武隆区、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永川区、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渝北区、云阳县、长寿区、忠县

5

油菜

26

大足区、垫江县、丰都县、奉节县、合川区、江津区、开州区、梁平区、南川区、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綦江区、黔江区、荣昌区、石柱土家族自治县、铜梁区、潼南区、万州区、巫山县、巫溪县、武隆区、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永川区、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云阳县、长寿区、忠县

第二节 全市特色效益粮油作物结构布局

坚持市场导向,围绕提升产品品质和市场效益,推进粮油作物结构调整。在大力发展优质稻,稳定水稻种植面积的基础上,适度发展市场效益好的甜糯玉米、青贮玉米、鲜食和加工型薯类以及荞麦、优质酿酒高粱、高蛋白大豆等特色杂粮。力争粮油产品优质率由目前的43%提高到2025年的60%左右。

建设优质专用水稻基地700万亩。发挥地产稻米“好吃”、“鲜活”、“营养”的优势,加大订单生产带动,规模化推广优质水稻品种,打造重庆优质专用水稻生产基地700万亩。一是发展优质稻米。改良耕作制度,在丘陵区发展优质鲜米种植基地660万亩。在沿江沿河的低海拔区域探索发展直播优质晚稻。同时以开州、永川、铜梁等地为重点,在再生稻适宜区巩固提升优质再生稻基地规模。实施贡米产业振兴计划,打造优质高端贡米。重点依托33个“贡米”之乡,发展贡米基地100万亩以上,其中精品贡米20万亩。二是发展专用稻。在长寿、合川、荣昌等区县集中规划种植米粉专用稻,以及红稻、糯稻等专用稻40万亩。

建设优质玉米基地300万亩。一是发展优质饲用玉米230万亩。在传统优势种植区,发展高产、高容重、抗倒伏、适宜机械化收获的优质饲用玉米,到2025年种植面积稳定在230万亩。二是发展春、秋鲜食玉米50万亩。在渝北、潼南等低海拔区,綦江、武隆等中高山旅游避暑区,酉阳、巫山等有加工企业的区县布局甜糯玉米基地,进一步优化品种熟期和海拔气候带布局,延长供应周期(6~10月)。到2025年种植面积达到50万亩以上。三是发展青贮玉米20万亩。在合川、丰都、奉节等草食牲畜养殖较多的区县,发展青贮玉米基地,到2025年种植面积达到20万亩。

建设优质马铃薯基地300万亩。一是发展高淀粉型马铃薯100万亩。在渝东南、渝东北等14个传统优势种植区,进一步优化品种结构,加大高淀粉品种推广力度,到2025年种植面积达到100万亩。二是发展菜用马铃薯200万亩。在海拔400米以下城区近郊及长江、嘉陵江河谷地区的16个区县,大力发展效益较高的早熟菜用马铃薯,因地制宜扩大秋马铃薯种植面积,到2025年种植面积达到200万亩。

建设优质甘薯基地200万亩。一是发展鲜食型甘薯50万亩。在合川、永川、彭水、万州、开州等海拔400米以下城镇近郊和交通便捷地区,发展高花青素和高胡萝卜素的鲜食甘薯,适度发展菜用苕尖甘薯,到2025年种植面积达到50万亩。二是发展高淀粉型甘薯150万亩。在荣昌、铜梁、忠县、巫山、彭水、武隆等有加工条件的区县,加大高淀粉品种推广力度,发展高淀粉加工型甘薯,到2025年种植面积达到150万亩。

建设特色杂粮杂豆基地240万亩。一是发展优质高粱30万亩,主要布局在江津、荣昌、永川、万州、大足等酒类加工规模较大区县,在草食牲畜较多的区县提倡种植饲草高粱。二是发展高蛋白大豆100万亩,主要布局在忠县、梁平、武隆、永川、丰都等有产业基础和加工条件的区县。三是发展菜用豌胡豆80万亩,主要布局永川、巫山、合川等城郊海拔400米以下的沿江河谷或低海拔区县,注重品种熟期搭配和立体气候结合,延长采收期(1-5月)。四是发展保健荞麦10万亩,主要布局在酉阳、城口、彭水等中高海拔区县。五是发展绿豆、红小豆、芸豆等特色杂豆20万亩,主要布局在城口、武隆、巫山、巫溪、奉节等丘陵山区。

建设特色油料基地455万亩。大力发展高含油“双低”油菜新品种,力争达到340万亩以上。根据市场需要,在开州、潼南、巫山、酉阳等区县,花生、芝麻等油料力争达到115万亩以上。充分挖掘油菜油用、花用、蜜用、菜用等功能,提升综合效益。积极支持潼南、南川、垫江、大足、秀山、巫山等区县办好“油菜花节”等节会,力争在全市油菜观赏基地突破70万亩,发展油蔬两用油菜20万亩。

第四章 重点任务

第一节 实施粮油作物良种创新换代行动

突出新品种选育。加强水稻、玉米等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引进和备案,做好油菜、马铃薯等非主要农作物登记和良种推荐。加强制种基地建设。作好垫江县国家水稻制种基地和巫溪马铃薯区域性良繁基地建设,提升制种基地生产能力。

加大优质品种推广。强化优质稻品种推广,突出功能性品种选育和推广,加快兼用玉米、饲用甜高梁、功能杂粮等品种推广。

专栏1粮油作物良种创新换代项目

1. 粮油作物良种创新换代:水稻要重点推广国标三级及以上和部颁二级及以上优质稻品种,其中贡米基地重点推广国标二级以上品种。玉米要加大鲜食糯玉米和青贮玉米品种推广力度。薯类要加大适合菜用和加工用的高淀粉品种推广。油菜应加大含油率43%以上的“双低”油菜品种推广。大豆应加大蛋白含量42%以上的品种推广。

第二节 实施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行动

以1250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为重点,建设高标准农田,打造优质粮油标准化示范基地。完善农田水利设施,支持农田宜机化改造,稳定粮食产能。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推广有机肥、秸秆还田、绿肥种植等技术,稳步提升耕地地力水平。深入挖掘耕种潜力、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组织各地积极盘活撂荒地。

第三节 实施粮油生产新技术集成创新推广行动

实施粮油生产新技术集成创新示范工程。加大水稻、玉米、油菜、薯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推广,以及水稻新型直播等轻简化栽培技术研发推广。推进绿色高质高效生产。以需肥量较高的玉米为重点,推广粮油生产全程绿色高质高效技术。推动配方施肥和节水栽培技术应用,加大重大病虫害绿色防控力度,扩大统防统治范围。

第四节 实施粮油生产经营主体培育提升行动

积极培育新型规模经营主体。调动广大传统农户的积极性,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积极推广“土地股份合作社+农业职业经理人+社会化服务”、“大园区+小农场”等经营模式鼓励家庭农场和新型农民开展粮油生产。围绕粮油生产耕、种、防、收、烘干、加工等生产全程,积极培育社会化服务组织,鼓励通过代耕代种、托管等多种体制机制创新,提升粮油生产社会化服务水平。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鼓励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折资入股等方式建立农民合作社、土地股份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第五节 实施粮油产业安全保障行动

强化防灾减灾。落实《重庆市农业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作好救灾备荒种子储备,加强监测预警和灾后恢复生产技术指导。做好草地贪夜蛾等重大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防控。最大限度地减轻因灾、因病损失,保证农业生产安全、有序、可持续发展。

建立健全植保植检体系。认真贯彻执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植物检疫条例》及《农药管理条例》,强化基层队伍建设,强化监测预警防控设施设备建设,加快补齐病虫害监测防护防控能力短板。建立“上下联动、运行高效、执行有力”的植物保护公共服务保公共服务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防控处置和执法监管能力。着力促进防控策略由单一病虫、单一作物、单一区域防治向区域协防和可持续治理转变,促进防控方式由一家一户分散防治向专业化统防统治和联防联控转变,促进防控措施由主要依赖单一化学农药向绿色防控和综合防治转变。

第六节 实施培育特色粮油品牌行动

实施“优质粮食工程”,打造一批优质粮油品牌。分区域分作物实施粮油品牌推广培育,支持巴山贡米、“红蜻蜓”油脂、开州再生稻、“巫溪洋芋”等特色粮油品牌培育,不断延伸粮油产业链,鼓励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开展农产品品质品牌认定,壮大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和良好农业规范农产品规模。充分融合重庆市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巴味渝珍”,强化农业龙头企业产品品牌,鼓励粮油产业上下游企业主动融入农产品品牌体系,全面提升重庆粮油农产品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结合农民丰收节、“世界粮食日”和“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等节庆日,举办各类粮油产品品鉴活动,组织特色粮油产品开展进社区、进商圈、进学校等线下线上活动,积极开展优质品牌推介,扩大品牌受众群体。

第七节 实施产业融合提升行动

扶优扶强粮油加工企业。鼓励种粮户与粮油加工企业对接合作,推广采取直接投资、参股经营、签订长期合同等方式建设粮油产业示范基地,积极发展粮油加工、流通、电子商务等服务业,促进产销衔接。积极打造合川现代农业(粮油)产业示范园。

拓展新功能发展新业态。充分挖掘粮油产业的生态功能和传统文化,大力发展休闲观光旅游和农耕文化体验。

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引导龙头企业在平等互利基础上,建立“公司+基地+农户”等模式,合理确定收购价格,确保农户盈利。鼓励粮油加工企业通过定向投入、定向服务、定向收购等方式,与农民建立稳定的合同关系和利益联结机制。支持龙头企业为农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提供贷款担保,资助订单农户参加农业保险。积极推广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探索以农户承包土地经营权入股的股份合作社、股份合作制企业的利润分配机制。

第五章 保障措施

一是强化组织保障。切实贯彻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全面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发挥粮食安全考核“指挥棒”作用。实施粮食生产任务清单管理,及时分解下达各区县。各地要切实担负起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属地责任,按照稳面积、稳产量的目标,压实工作责任,出台有力举措,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强化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考核结果应用,将粮食“两稳”纳入乡村振兴考核范畴,激发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内生动力。

二是强化政策支持。贯彻落实中央各项强农惠农政策,鼓励产粮大县奖励资金重点用于粮食生产相关领域;产油大县奖励资金要全部用于油料产业发展。落实好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种粮大户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政策。继续对种粮大户实施补贴。建立健全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围绕种粮大户提供信贷担保服务。鼓励扶持农业经营主体参加水稻、玉米、马铃薯、油菜等主要农作物自然灾害保险和价格收益保险,提升农业保险管理和服务水平。

三是强化指导服务。推动产学研联合协作,加强粮油作物生产关键时节巡回技术指导。构建“专家-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农户”的服务体系,提高农户科学种粮水平。加强粮价、供需等信息收集、分析和预警,引导有序生产。

附件:

环境影响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为底线,建设成渝双城经济圈绿色优质高效粮油产业带,推动粮油产业高质量发展,保持粮油生产的绿色本底。深入推进粮油绿色生态技术示范,实施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农药减量控害示范和有机肥增施提质示范项目,开展水肥一体化技术的集成与示范,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和生物农药,集成推广粮油绿色高质高效技术模式,发展绿色粮油,化肥、农药利用率达到43%。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微博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