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 索引号 ] 115000000090000800/2022-00113 [ 发文字号 ] 渝农居组办〔2021〕25号
[ 主题分类 ] 农业、林业、水利 [ 体裁分类 ] 规划计划
[ 发布机构 ] 其他
[ 成文日期 ] 2022-01-17 [ 发布日期 ] 2022-01-17

重庆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中共四川省委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乡村建设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关于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美丽巴蜀宜居乡村示范带先行区建设规划》的通知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大足区、潼南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资阳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进办公室: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决策部署及重庆市委、市政府和四川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川渝两地决定共同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美丽巴蜀宜居乡村示范带先行区,制定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美丽巴蜀宜居乡村示范带先行区建设规划》,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重庆市农村人居环境 中共四川省委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  

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乡村建设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1年12月30日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美丽巴蜀宜居乡村示范带先行区建设规划


重庆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中共四川省委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乡村建设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1年12月

目录

前言

第一章规划概况

第一节规划背景

第二节规划范围

第三节规划基础

第二章总体要求

第一节指导思想

第二节基本原则

第三节目标定位

第三章规划布局

第一节重庆市规划布局

第二节四川省规划布局

第四章重点任务

第一节建设农业发展先行区

第二节建设环境友好先行区

第三节建设乡风文明先行区

第四节建设城乡融合先行区

第五节建设协同发展先行区

第五章风貌改造

第一节居住环境

第二节道路沿线

第三节河道沿岸

第四节产业基地

第六章保障措施

第一节加强组织领导

第二节强化要素保障

第三节严格督查考核

前言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场硬仗,也是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一项重要举措。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作为国家战略大后方的“压舱石”、西部开放高地的“桥头堡”、中国农村改革的“试验田”,成渝地区需要整合区域资源,加强协同发展。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是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重要内容,《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建设规划》明确了成渝地区农业农村发展方向。

共建美丽巴蜀宜居乡村示范带是建设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的重点任务。建设美丽巴蜀宜居乡村示范带先行区,做好先行先试和发展示范,有利于推进区域农业农村协同发展、成渝一体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

本规划是“十四五”时期川渝两省市推进美丽巴蜀宜居乡村示范带先行区建设的指导性文件。

第一章规划概况

第一节规划背景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自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被赋予了贯彻新发展理念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作用。2021年2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明确提出“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2020年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作出了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打造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的重大决策部署,为未来一段时期成渝地区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重要指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夯实成渝主轴发展,深化毗邻地区协同,是强化重庆、成都都市圈双圈互动、相向发展,优化双城经济圈协同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建设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建设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2020年,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和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共同签署《建设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提出共建美丽巴蜀宜居乡村示范带。随后,两地联合组织编制《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建设规划》,提出沿成渝中线、渝广达万、长江和嘉陵江建设美丽巴蜀宜居乡村示范带,支持建设美丽巴蜀宜居乡村示范带先行区。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美丽巴蜀宜居乡村示范带先行区建设,是川渝共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乡村宜居宜业的重要抓手。

第二节规划范围

1.先行区重庆市规划范围

包括大足区铁山镇、高升镇、三驱镇、龙岗街道、中敖镇、高坪镇等6个镇街约405平方公里,潼南区崇龛镇、柏梓镇、太安镇、塘坝镇、新胜镇、卧佛镇和五桂镇等7个镇约565平方公里。大足区铁山、高升、三驱3镇和潼南区崇龛、柏梓、太安、塘坝4镇为核心区,大足区龙岗街道、中敖镇、高坪镇与潼南区新胜镇、卧佛镇、五桂镇为拓展区。

图1-1 先行区重庆市规划范围图

2.先行区四川省规划范围

包括乐至县高寺镇、中天镇、童家镇、凉水乡、放生乡、佛星镇、孔雀乡、东山镇、回澜镇、石湍镇、双河场乡等11个乡镇,以及安岳县朝阳乡、岳源乡、文化镇、九龙乡、清流乡、护建乡、和平乡、高屋乡、李家镇、元坝镇、努力乡、合义乡、忠义乡、姚市镇、云峰乡、龙台镇、白水乡、毛家镇、东胜乡、护龙镇、兴隆镇、永清镇、鱼龙乡、乾龙乡、横庙乡、协和乡、共和乡等27个乡镇,面积共约1700平方公里。

图1-2 先行区四川省规划范围图

第三节规划基础

地理基础。先行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热量丰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宜耕,属于浅丘带坝地形,优质、优良耕地面积占比较大,宜机化水平较高,适合生产绿色有机农产品。河网水系主要有琼江、濑溪河、窟窿河、高升河等,水流平缓、岸势开阔,拥有上游、曹家山、康乐、崇龛、关刀桥、磨滩河等水库,随着水资源配置工程建成,先行区生产生活用水条件将进一步改善。

人文基础。先行区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人文古迹较为丰富,拥有石刻文化、佛文化、巴蜀农耕文化、传统技艺文化等多种文化资源及载体。先行区石刻文化、佛文化厚重,区域内有大足唐宋古八景之一的“滴水清波”、尖山子摩崖造像、马龙山摩崖造像、万佛岩摩崖造像、睏佛寺摩崖造像、千佛寨摩崖造像、圆觉洞摩崖造像等石刻古迹,资源品位及文化价值较高。历史人文载体丰富,拥有重庆市首批历史文化名镇铁山镇、陈抟故里、静南县遗址、中国第五批传统文化村落徐家大院、鱼龙古寨、鱼龙书院、兴隆大成山寨等历史遗迹。区内非遗项目众多,大足石雕、中敖火龙、潼南狮舞、卧佛竹麻编、太安鱼烹饪、太安扯扯灯等具有较高传承价值。巴蜀农耕文化、传统技艺文化氛围浓厚。

交通基础。外部交通通畅,广泸高速、渝蓉高速由南北、东西穿过大足、潼南,资阳紧邻成都三绕高速和重庆三环高速,处于1小时都市区、2小时城市群范围内。先行区毗邻天府国际机场和规划建设的重庆第二机场,客货运交通优势突出。内部路网发达,拥有G246、G319、G351、S106、S302、S548、S540等国省干道,村村通油化路、社社通硬化路、行政村通客车率基本实现100%,为深化川渝合作、建设美丽巴蜀乡村示范带先行区奠定了重要基础。

产业基础。先行区内农业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已形成粮油菜、柠檬、芳香、黑山羊、渔业、特色经果、中药材等优势产业,潼南区成功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乡村旅游及休闲农业蓬勃发展,陈抟故里景区成功升级为国家4A级景区,高升四季香海小镇建设高速推进,资阳拥有农业景区20余处,果园采摘、休闲垂钓、农事体验、节庆活动等旅游产品相继开发,农文旅融合发展不断深入。

第二章总体要求

第一节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决策部署,及重庆市委、市政府和四川省委、省政府相关工作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充分发挥川渝山水相依、交通相连、文化相近、人缘相亲的优势,共同促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与农业农村其他方面工作相结合,聚力打造美丽巴蜀宜居乡村示范带先行区,带动成渝中线沿线、渝广达万沿界、长江和嘉陵江沿岸建设成渝两地双城经济圈美丽巴蜀宜居乡村示范带。

第二节基本原则

坚持统筹规划、共建共享。着眼长远,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和一体化发展理念,推进先行区规划一体编制、政策有效衔接,建立合作共建、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积极践行生态文明理念,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保护区域水源水网体系,加强水土保持与植被保护,接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加快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坚持优势互补、彰显特色。发挥大足、潼南、资阳三地比较优势,协同推进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发展,共同彰显巴蜀文化独特魅力,联合打造具有巴蜀韵味的美丽宜居乡村。

坚持城乡融合、先行先试。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向农村地区延伸覆盖,大力促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探索构建城乡功能互补相融、城乡设施均等共享、城乡风貌交相辉映、城镇与农村和谐共生的新型城乡形态。

第三节目标定位

按照《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建设规划》要求,聚焦“特色、美丽、巴蜀、宜居、示范”五大主题,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重点,结合农业产业、生态环境、乡风文明、城乡融合、区域协同等五个方面,着力打造农业发展先行区、环境友好先行区、乡风文明先行区、城乡融合先行区、协同发展先行区,努力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美丽巴蜀宜居乡村示范带先行区。

农业发展先行区基本建成。现代高效特色农业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更加健全,优质粮油、中药材、芳香、柠檬、黑山羊、特色水产等产业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产业链条持续延伸完善。

环境友好先行区基本建成。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扎实推进,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稳步提高,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遏制,农村生产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明显,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基本建成生态环境良好、生活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宜居乡村。

乡风文明先行区基本建成。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发展,巴蜀特色文化资源创新利用取得初步成效。农村基层组织、干部队伍建设全面加强,乡风文明程度明显提高。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农村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城乡融合先行区基本建成。城乡融合发展机制更加健全,先行区村庄布局进一步优化,农村交通、供水、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更加完备,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村容村貌整体提升,乡村颜值更高、气质更佳。

协同发展先行区基本建成。美丽巴蜀宜居乡村示范带先行区建设取得较好成效,跨区域农业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保障、乡村治理等合作更加深入,引领示范作用逐步彰显,有力助推美丽巴蜀宜居乡村示范带建设。

第三章规划布局

第一节重庆市规划布局

综合考虑功能定位、发展目标和现实情况,构建“一区两核,三带七园”的空间发展格局。

一区:即示范带先行区。依托大足区铁山镇、高升镇、三驱镇、龙岗街道、中敖镇、高坪镇等6个镇街和潼南区崇龛镇、柏梓镇、太安镇、塘坝镇、新胜镇、卧佛镇、五桂镇等7个镇,建设美丽巴蜀宜居乡村示范带重庆先行区。

两核:即重庆大足美丽巴蜀宜居乡村示范带先行核心区和重庆潼南美丽巴蜀宜居乡村示范带先行核心区。依托大足区铁山镇、高升镇、三驱镇3个镇和潼南区崇龛镇、柏梓镇、太安镇、塘坝镇4个镇,打造重庆大足先行核心区和重庆潼南先行核心区。

三带:即沿广泸高速公路打造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带,沿渝蓉高速公路打造跨区域协作示范带,沿琼江河流域打造美丽乡村示范带。发挥广泸高速公路串联大足和潼南的作用,以高速公路两侧和出口半小时交通圈为重点,大力推进绿色农业、农文旅融合发展,打造成渝地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走廊。发挥渝蓉高速连接大足、资阳、重庆都市圈的作用,依托大足安岳粮药合作示范园、高升和铁山农业产业强镇等平台,加强合作,共同推进优质粮油、芳香、中药材、黑山羊产业发展。发挥琼江河流域贯穿潼南、资阳作用,以柠檬产业为重点,建设川渝柠檬品牌基地,开展琼江流域沿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的美丽乡村。

七园:即依托崇龛、柏梓、太安、塘坝、高升、铁山、三驱七个重点镇打造七个示范园区。分别为崇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柏梓“檬香万里”农旅融合示范园、太安“智慧农芯”现代农业园、塘坝“乡情乡韵”农耕文化体验园、高升“四季芳香”农旅融合示范园、铁山区域性农产品加工贸易园、三驱石刻文创融合发展示范园。

图4-1 先行区重庆市规划布局图

第二节四川省规划布局

重点建设“一路一河一山”三大片区,重点打造“三镇四区十园”。

“一路”即渝蓉高速农旅融合示范带。以渝蓉高速为主轴,以高速公路出口及服务区、现代农业园区、“百镇建设行动”重点场镇为支撑,以高速公路两侧和出口半小时交通圈为重点,结合毗河供水一期工程主干渠走向,大力推进绿色农业、农文旅融合发展,重点建设乐至绿色农业科技示范区、川渝生态农业展示区和安岳柠檬文化小镇、石羊石刻文化小镇,与成都、重庆共同打造服务成渝两大都市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走廊。

“一河”即琼江流域宜居乡村示范片。依托川渝交界的柠檬产业大区琼江河流域,以安岳县与重庆潼南交界乡镇为重点,充分发挥以龙台为中心的柠檬产业基础和品牌影响力,共同建设世界一流的川渝柠檬品牌基地,开展琼江河及其支流姚市河、龙台河、毛家河等流域沿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把琼江河流域建设成为巴蜀文化和川渝柠檬品牌展示地。

“一山”即鱼龙山农文旅创新发展区。依托巴蜀文化界山安岳第一峰鱼龙山,以鱼龙山、关刀桥水库、古寨书院等为核心,覆盖周边的乾龙、鱼龙、兴隆、永清等7个乡镇、200平方公里区域,依托柠檬等产业发展资源、关刀桥水库及周边生态旅游资源、鱼龙书院等传统文化资源,集中建设鱼龙山田园综合体、环山柠檬花卉观光园、成渝定制农业合作园、鱼龙古镇修缮重建等项目,建设一批饱含巴蜀文化气息的文创村落和特色景区,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的农文旅融合创新发展区。

在“一路一河一山”内,规划先行建设“三镇四区十园”,即安岳柠檬文化小镇、石羊石刻文化小镇、龙台柠檬产业小镇3个特色小镇,安岳县川渝柠檬战略合作区、乐至县绿色农业科技示范区、安岳县川渝生态农业展示区、安岳县鱼龙山农文旅创新发展区4个产业集中发展区,以及乐至县的四季果香观光园、十里花香生态园、五彩林乡科技园和安岳县的龙台川渝柠檬科技园、琼江河新品柠檬更新产业园、琼江河精品柠檬绿色产业园、川渝翠竹绿廊产业园、川渝芳香花卉产业园、鱼龙山现代农业产业园、成渝定制农业合作园等10个现代农业园区。

图4-2 先行区四川省规划布局图

第四章重点任务

第一节建设农业发展先行区

1.积极发展特色农业产业

优质粮油。依托三驱优质粮油基地、崇龛粮油产业园,大力发展特色粮油产业。着力建设“稻+油+菜”等高标准基地,推动三驱、崇龛建成2个万亩级“宜机化+全程机械化”的绿色粮油示范片,在铁山、柏梓、五桂、合义等乡镇建成3-5个“稻+药”“稻+渔”等水稻种植示范基地。在先行区大力推广良种良法,推进粮油品质改良,推广优质稻、油蔬两用油菜品种,示范带动资阳、大足、潼南实现机械化、规模化生产。建设粮油加工体系,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引培粮油加工企业,完善优质米加工新工艺。做强做优“米心香米”等粮油品牌。推进国家优质高产高效粮油保障基地建设,主动担当建设成渝优质粮油产业带。

中药材。依托铁山康养中药材产业园,建设辐射成渝地区的中药材种植、加工、销售、集散、科研基地。重点在塘坝、卧佛、铁山、高升、合义、忠义等乡镇,建设白芷、枳壳、黄精、富葛、川佛手等药材品种化、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基地,鼓励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在丘陵旱地区域种植中药材。补齐中药材加工短板,支持开展中药材分级、水洗、趁鲜切制、药材产地干燥等初加工,引进培育1-2家中药材精深加工全产业链加工企业。开展白芷、枳壳等选育和良种引进工作,推进品种试种和品种示范园建设,共同申报白芷、枳壳地理标志产品品牌。

芳香。以高升镇、合义乡为核心,辐射铁山、三驱等镇,全力打造中国西南地区芳香之都,实现芳香产业全产业链发展。引进更多适合当地的植物品种,建设标准化、规模化、品质化芳香产业种植基地和观赏区。引进并试种迷迭香、薰衣草等优质芳香品种,加快实现育繁推一体化,满足用种需求。提升研发和加工能力,建设芳香研发中心和芳香加工中心,加强与国家花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交通大学芳香植物研究中心、重庆日化研究所等科研院校及机构合作,建立自主研发体系和核心团队,积极研发并加工芳香精油、纯露、面膜等芳香产品。

柠檬。依托“潼南柠檬”品牌影响力,重点在柏梓、太安、铁山、龙台、毛家等镇布局发展柠檬产业。引导企业、农民、村集体经济组织集中连片建设标准化种植基地,对老旧柠檬种植基地改造升级,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百万亩柠檬产业集群,建设国家柠檬对外出口基地。积极培育柠檬初加工企业,力争引进一批国际国内顶尖柠檬精深加工企业,整合仓储设施,加快布局保鲜库和商品化处理设施。依托柏梓柠檬小镇、龙台柠檬小镇、柠檬文化小镇,推动柠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培育农旅融合经营主体、打造农旅融合景区,带动柠檬产业高端化发展。

黑山羊。依托国家级大足黑山羊保种场、回澜黑山羊科技基地,重点在铁山、三驱、中敖、回澜、龙门等镇发展黑山羊产业。扩大养殖规模,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基地建设,形成核心保种群、一级扩繁场、二级扩繁场(户)正向供种模式。强化与西南大学、重庆市畜牧科学院和畜牧推广总站等科研院所的合作,积极推进黑山羊新品系培育、杂交配套系选育、生物育种等工作,加大在饲草料人工种植、加工储藏、营养搭配和四季均衡供应技术的研发。加快推进产业链延伸,重点培育1-2家规模较大、示范带动作用发挥好的龙头企业,推进产品精深加工发展,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强“大足黑山羊”“乐至黑山羊”品牌建设,持续办好“大足黑山羊”美食文化节,全面提升大足、乐至黑山羊的美誉度和知名度。

特色水产。重点在铁山、三驱、崇龛、柏梓、太安、塘坝、忠义等镇布局发展特色水产,进一步调整渔业结构,大力发展生态渔、小龙虾等特色水产养殖。充分利用稻田、水库等资源,大力推广“稻+鱼”“稻+虾”综合种养、池塘综合种养、鱼菜共生等技术。调绿渔产业发展方式,加快推进标准化健康养殖场创建,着力推进养殖尾水治理。充分挖掘太安鱼文化历史传承,加快推进太安鱼开发,发展其他绿色水产品品牌。适宜发展与渔业相结合的旅游、度假、休闲等业态,聚力打造太安鱼村、稻香渔歌、小龙虾垂钓等农业主题公园,实现特色水产标准化、景区化、融合化、生态化发展。

2.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

打造农旅融合乡村旅游线路。充分挖掘大足、潼南与资阳的乡村旅游资源,推动三地优质文旅资源合作开发。按照“全区全季全时”发展思路,结合各镇同类型资源,做精“春夏秋冬”四条乡村旅游线路。围绕三驱、高升、崇龛、塘坝四镇,以体验农耕播种、踏春赏花为主,打造“春季农耕赏花”旅游线。围绕太安、铁山、高升、忠义等镇,以体验溪水捉鱼、禾下乘凉为主,打造“夏季鱼虾垂钓”旅游线。围绕柏梓、三驱、铁山、龙台、忠义等镇,以体验亲子采摘、水果品尝为主,打造“秋季瓜果采摘”旅游线。围绕铁山、合义、塘坝等镇,以体验健康医药、年会活动为主,打造“冬季医药康养”旅游线。依托渝蓉高速、广泸高速,推进开通大足、潼南和资阳的特色旅游专线。

打造巴蜀特色文化旅游基地。做强巴蜀石刻文化。以大足石刻、潼南摩崖石刻、安岳石窟造像为统领,加强文物本体及周边环境风貌保护,推动石刻景观展示、石刻景区建设、石刻作坊培育,高质量建设石刻文创园和石刻小镇;坚持将石刻文化嵌入美丽乡村,推动文化与乡村建设有机融合,打造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新亮点。做优巴蜀农耕文化。以农事体验、欣赏乡村景色、农业主题公园建设等功能为主,推动崇龛油菜花海、柏梓柠檬小镇、高升特色芳香小镇、柠檬文化小镇等乡村旅游景点提档升级,同步提升服务接待能力;围绕各自特色资源,加强文旅节庆活动对接,携手拓展市场,用好“中国农民丰收节”“小龙虾节”“菜花节”“国际柠檬节”等农业特色节会经济,打造特色旅游产品。

第二节建设环境友好先行区

1.加强乡村生态系统治理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深入实施鱼龙山、明月山、濑溪河、琼江等重要生态系统“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行先行区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开展琼江、濑溪河等河湖水系连通和农村河塘清淤整治,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全域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快山体修复,推进受损山体恢复自然形态,加强城市山体自然风貌的保护。开展水体治理和修复,试点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开展江河、湖泊、湿地等水体生态修复,防止形成城镇、乡村黑臭水体。推进土地整治,修复利用废弃地和污染土地。实施退耕还林、疏林地及未成林地培育、宜林荒山及无立木林地造林、农村特色经济林改造、土地整治、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等项目,综合治理水土流失。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有效防范外来生物入侵。

实施河流水环境治理。严控河道沿线的崇龛、太安、高升、铁山、姚市、云峰等镇生活污水排放和污水处理,开展镇级污水处理厂及村级污水处理设施升级改造工作。在云峰乡与崇龛镇、白水乡与柏梓镇、护龙镇与塘坝镇交界的河道两岸,建设集湿地净水、休闲观光为一体的多功能融合型湿地公园,共同打造跨区联防联控水环境治理示范样板。在姚市、白水、崇龛、塘坝等镇建设村级污水处理厂,重点服务小流域上游沿线村庄的污水处理。沿琼江河、毛家河、窟窿河、高升河建设崇龛-塘坝、东胜-毛家-柏梓、忠义-高升-铁山、合义-铁山四条污水防治设施廊道。对全域村镇人口密集、河道淤塞严重、水生态环境问题突出的农村,开展以河流为脉络、村庄为节点,集中连片推进,水域岸线并治的农村水系综合整治,重点实施农村重点河道清淤、水土保持、护岸整治等工作。

加快水源水网体系建设。保障先行区内城乡用水安全。按照饮用水源地要求,保护提升大石桥水库、上游水库、曹家山水库、九家堰水库、崇龛水库、康乐水库、八角庙水库、十里河水库等水库的饮用水水质。构建“村镇一体”饮用水和农业用水“双网”体系,以棉花沟水库、上游水库和曹家山水库为核心,以孔雀、东山、回澜、新胜、卧佛、五桂、高坪、中敖、龙岗等乡镇(街道)为示范,统筹推进城乡安全用水和节约用水。

强化水土保持与植被修复。构建滨水植物带、生态沟渠、人工湿地等植物修复系统,拦截、吸收和过滤农田退水,对河道进行生态化处理,建设形成可渗透性的人工驳岸,充分保证河岸与河流水体之间的水分交换和调节。坚持“海绵乡村”建设理念,借助自然力量排水,“源头分散”“慢排缓释”,就近收集、存蓄、渗透、净化雨水。实行“雨水、污水”分离,将具有“吸水、蓄水、渗水、净水”等生态功能的水文循环技术运用到乡村建设中,为村内绿化、微田园种植等提供水源。推进重金属污染耕地防控和修复,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应用试点。

2.推进乡村生产方式绿色转型

农业绿色生产和资源高效利用。大力开展农业绿色发展行动,引进推广优质高效、适宜机械化生产的农产品新品种,推广粮经饲高效集约生产、稻渔综合种养等绿色高效技术。推进先行区内黑山羊、生猪和生态渔业等养殖基地与种植基地合作,实现粪污资源化利用、沼液还田等循环农业生产。推广秸秆集中处理设备,推进农业废弃物收集池、农业废弃物收储中心(回收农膜、农药包装等废弃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等设施建设。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对镇村规模化养殖场粪污处理利用设施和配套设施改造升级,建设一批有机肥加工厂。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进先行区内濑溪河、窟窿河、塘坝河、琼江河、石岗河、巴河、姚市河、龙台河等河道两侧1公里的面源污染防控和治理。加强对化肥、农药、塑料薄膜三大污染源的监测监控,构建农田土壤成分动态监测和预警体系,注重土壤质量保护和源头治理,重点强化对柠檬、粮油、中药材等经果林种植基地的农药含量监测,大力推行化肥零增长、农药零增长、抗生素零增长的“三零”工程,实施产业种植绿色防控、秸秆还田、有机肥利用、测土配方施肥、绿肥种植等清洁生产技术。在琼江河流域、濑溪河流域全面推行“三室堆沤池”技术,先期示范后推广到全域水生态流域。

3.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打造生态宜居家园。以村社为基本单元,推进“五清理一活动”,全面整治农村人居环境。以崇龛、太安、柏梓、塘坝、铁山、高升、三驱、龙台、文化、石羊等乡镇为重点,示范开展“7大行动、4大指引”1公共环境提升工程。以郭坡村、明月社区、蛇形村、天印村、旭光村、龙岗村、观音岩村、高龙村、红光村、太和村、胜丰村等中心村为重点,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

加快提升村容村貌。尊重村庄现有肌理、科学规划村庄布局、统筹镇街风貌、提升住宅设计水平,突出巴蜀乡村特色和地域民族特点,在保持原有村庄元素的基础上,就地取材、精细打造建设生态美丽家园。对房屋的墙面、门窗、屋顶、栏杆等按照统一风貌进行整治提升,改善农村整体风貌。在高升、铁山、太安、崇龛、鱼龙等有历史遗迹的村落,持续加大村落活态保护,延续原有民居建筑风格,在建筑色彩、材质上充分体现巴蜀特色。

第三节建设乡风文明先行区

1.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深入挖掘石刻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等特色文化内涵,加强保护、传承和利用,打造独具魅力的乡村文化名片。加强文物古迹、传统村落、传统建筑、农业遗迹等文物本体及其周边环境风貌的保护。传承和发扬农耕文化、石刻文化、红色文化、佛文化等特色地域文化,围绕自然风光、风土人情开展相关节庆活动。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充分挖掘大足石雕、大足剪纸、潼南竹编、潼南狮舞、潼南太安鱼烹饪技艺、潼南太安扯扯灯、回澜竹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间艺术,常态化开展特色文化主题活动,打造一批特色文艺精品。

2.丰富乡村公共文化供给

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文化惠民,通过新建、改造、置换等方式,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加快实施行政村“文化广场”“文体活动室”“农家书屋”建设工程,实现镇村两级公共文化服务全覆盖。倡导乡村集体投资、集资、个人出资自办文化事业,引导社会力量捐资,赞助乡镇基层文化建设。开展“农村文化艺术节”“农民读书节”等群众文化活动,打造乡村特色文化品牌。发挥区县级公共文化机构辐射作用,开展“流动暑假”“流动舞台”、送戏进校园、文艺演出进村等文化进基层活动。

支持“三农”题材文艺创作。鼓励大足石刻、潼南太安扯扯灯等文艺工作者不断推出反映农民生产生活尤其是乡村振兴实践的优秀文艺作品,充分展示新时代农村农民的精神面貌。加强民间艺人的发掘、培训、发展工作,扶持发展农村广场舞队等民间文艺社团和业余文化队伍,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提振农民群众的精气神。

3.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

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农村生产生活之中,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教育,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注重典型示范,推出一批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的新时代农民的先进模范人物,让农民群众学有榜样、赶有目标。

培育弘扬良好家风。以家风促民风,以民风带乡风。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道德教化、实践养成和制度保障,推动农户形成良好家风,同时转化为自觉行动。开展家风评议,组织“家风润万家”活动,议家风、立家训、传家礼、评家庭,培育家庭美德、家庭文化,弘扬家庭和睦、尊老爱幼、科学教子、勤俭持家、邻里互助的家庭新风尚。

提升干部群众思想文化素质。以培育“四有”农民为目标,开办农民学校、新时代农民讲习所等,加强对农民的技能培训,帮助农民提高科学文化素质,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加强村“两委”班子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充分发挥村支两委的战斗堡垒作用,敢抓、敢管农村社会丑恶现象和不文明行为,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浓厚氛围,全面推进乡风文明建设。

4.提升基层治理能力

推进先行区“毗邻党建”建设,围绕党建联建、社会治理、区域发展等内容广泛开展合作,引领资阳、大足、潼南毗邻地区政府间实现跨界治理、协同发展、共建共享。探索先行区“党员共管”,推动区域联手争创先锋,利用数字乡村服务平台和新媒体等方式积极探索建立党员信息互通、动态管理、双向培养等工作机制,在保持党员隶属关系不变的情况下,引导边界地区“跨界”组建党建联盟。探索将基层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党小组建在产业项目上、党员示范在创业岗位上的新模式,破除行政边界壁垒,实现组织建设与产业发展良好互动,探索以党建创新引领乡村治理。

第四节建设城乡融合先行区

1.推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覆盖

优化提升交通路网。打通断头路、疏通瓶颈路,畅通毗邻地区农村路网。规划实施G246大足至潼南界升级改造项目,依托S302升级改造,建设大足至文创园快速通道,打通大足与资阳之间5条村级路。在临界地区谋划共建一批资源路、旅游路、产业路,串联沿途农业园区、旅游景区景点、文创文化资源、特色小镇等。因地制宜布局毗邻镇村农村客运班线,推动先行区内客运一体化融合化发展,联合四川毗邻地区共建全国性跨区域“四好农村路”示范片区,打造跨区域农村公路发展新样板。

强化水电气讯保障。推进灌区节水改造、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加强农村中小河流域共同治理。实施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提高农网供电能力和质量,满足农村生产生活用电需求。加强各镇气源设施建设,有序推进燃气下乡,支持建设安全可靠、经济便利的乡村储气罐站和微管网供气系统。提升乡村网络设施水平,推进光纤、4G等高速宽带网络由行政村向自然村延伸覆盖,分类分阶段推进农业园区、旅游景点等关键节点的5G网络覆盖。

2.推进公共服务一体化

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加强校舍标准化建设,支持城乡教育联合发展、毗邻镇村教育抱团互助,建好建强乡村教师队伍,加快发展面向乡村的现代远程教育。推进紧密型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向乡镇下沉,提档升级改造镇村卫生院。推进镇街养老服务中心(敬老院)、村级互助养老点等养老设施建设,加强农村养老服务组织和队伍建设,联合打造普惠型养老服务和互助式养老。深入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利用农村闲置房屋、集体建设用地、“四荒地”等建设公共体育设施。进一步完善先行区内村级公共服务配套设施,通过党群活动中心建设,配套建设卫生室和文化活动室,人口集聚村增设农家购物中心等,完成村级公共服务设施升级。开展数字乡村建设,通过完善智能硬件建设,搭建数字乡村管理服务平台,探索跨区域乡村智慧监管新模式。

3.推动镇村高品质建设

按照“以质建城、以城聚人、以人兴产”的发展思路,打造产城景融合、满足高端生活需求、具备复合型功能的先行区。以提升城镇居住品质和生产生活服务能级为核心,加快要素聚集和业态创新,将特色文化、特色产业植入城镇建设,提升镇村艺术品质,实现城乡融合和镇村一体发展。立足柏梓柠檬小镇、高升芳香小镇、铁山历史文化名镇、石羊川中石刻小镇等资源优势,做强做优农产品加工、文化旅游、商贸物流等综合服务功能,因地制宜建设一批特色突出的小型城镇。抓好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试点,推动城乡生产要素的跨界流动和高效配置,建立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

第五节建设协同发展先行区

1.积极融入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建设

抢抓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建设机遇,推动先行区同川渝毗邻地区协同发展,重点在文化、产业、交通等领域加强合作。依托资阳、大足、潼南共处巴蜀文化圈、文化同源、互补交融等优势,推动先行区在文旅产业、景区基础设施、文物保护、旅游通道等重点项目上合作,打造黑山羊产业基地和芳香品牌创新地,共建现代柠檬产业园,探索建设飞地农业产业园,共创川渝特色农业地标,打造成渝农产品供应基地和农产品配送基地。强化先行区与先进地区农业经验技术交流,在品种改良、新技术推广、品质提升与精深加工等方面深入协作,积极对接引入成都、重庆优质农业科研机构及创业创新团队,搭建协作伙伴关系,战略共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打造服务成渝的“菜篮子”“果盘子”以及郊野农旅后花园。面向成渝中轴沿线地区居民休闲消费需求,推动乐至、安岳、简阳、潼南、大足等优质文旅资源的合作开发,重点发展文化休闲游和田园农旅游。整合区内各级公路网,沿路配建自行车道或步行道,沿途串联农业园区、旅游景区景点、文创文化资源点、特色小镇和美丽示范村等,构建连通东西、贯通南北的两级绿道体系,打造成渝一体的巴蜀绿道网。

2.推进先行区与资阳大足潼南其他镇街协同发展

充分发挥先行区的产业基础、交通区位、农产品品牌优势,加强先行区同资阳、潼南、大足其他镇街协作发展。在乡村建设、乡村管理、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农业品种改良、新技术推广、品质提升与精深加工等方面发挥先行区示范带动作用。以崇龛镇、柏梓镇、塘坝镇为核心,联动小渡镇、太安镇、新胜镇、双江镇等镇共同推进柠檬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柠檬精深加工集群、国际柠檬营销集群、“柠檬+”产业融合发展集群、柠檬高质量发展服务集群等建设。以高升镇、铁山镇、三驱镇为核心,联动宝兴镇、智凤镇、石马镇、拾万镇等镇共同发展芳香、优质粮油、冬菜、黑山羊等产业,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以资阳“三镇四区十园”为核心,带动资阳全域推进农业产业发展。

第五章风貌改造

第一节居住环境

庭院整治:清理院落环境,对房前屋后柴草堆、建筑材料、农机具的堆放场所和形式进行明确,清理乱堆乱放的柴垛、杂物、柴草等,对脏乱差的附属设施或生产用房进行整修或拆除。平整、硬化院坝及入户便道,采用石板、砖、卵石等原生态材料,运用篱笆、石片墙、砖墙等多种形式建设庭院围墙、绿篱。宅前屋后引导发展庭院经济,种植以鲜花、蔬菜、爬藤类蔬果为主。实施农村亮化工程,鼓励支持安装庭院照明灯。

图7-1 院落整治示意图

墙面、门窗、栏杆、屋顶整治:清理脏乱墙面,清理规范裸露墙面电线,安装线槽。对墙面破败、有乱图乱画的墙面进行适度清理、粉刷、遮挡等处理,突出文化特色。修复或替换具有安全隐患的门窗、栏杆等,改造彩钢棚等屋顶建筑,对有安全隐患的屋顶进行加固处理,修复或更换瓦屋面,根据需要对平屋顶进行防水处理或改建坡屋项。

图7-2 围栏、入户道路、门墙示意图

图7-3 民居外墙整治示意图

垃圾治理: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合理增设生态垃圾桶,结合乡村旅游发展需求,对现有垃圾箱和垃圾收集池进行景观化改造。

图7-4分类垃圾桶选样示意图

图7-5民居院落整体示意图(一)

图7-6民居院落整体示意图(二)

第二节 道路沿线

充分利用现有田园景观,开敞路段以乔木+低矮地被组合为主;沿路农房路段结合庭院绿化,以果树和观花小乔木为主;沿路标识牌充分融入柠檬、粮油、太安鱼、芳香等镇村特色,打造收放有致,生活气息浓郁,田园风光优美的乡间景观道。

图7-7主干道路示意图

图7-8田间道路示意图

第三节河道沿岸

围绕琼江河、塘坝河、石岗河、窟窿河、高升河等生态驳岸开展河道环境提升工程,对河道两侧驳岸进行整理、修复、修筑,清理河道两侧杂草、枯枝,丰富河道两侧植物景观,营造岸绿美景。统一采用植物型生态护坡,在满足生态环境的需要的同时进行景观造景。配套亲水步道,打造亲水空间,修建亲水游步道,统一采用彩色防滑路面材料打造,路面宽度15-2.0米,提升河道的景观功能和使用功能。整治农村水源周边的废弃物,对村庄河塘沟渠实施清淤疏浚,整治农村污水坑、臭水沟等黑臭水体。

图7-9河道整治示意图

图7-10滨水走廊示意图

第四节产业基地

尊重现状、便利群众,合理布局生产景观、生活景观和生态景观。突出“野趣、农趣”,通过优化布局、整理土地、完善配套,变传统农区为农业公园,变传统生产为精致生产,变粗放生产路为游憩景观路,营造与周边环境协调共生的大地景观,将生产基地转化为游园、花园。

图7-11柠檬基地景观示意图

图7-12蔬菜基地景观示意图

图7-13花卉基地景观示意图

第六章保障措施

第一节加强组织领导

重庆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四川省委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乡村建设专项领导小组办公室建立美丽巴蜀宜居乡村示范带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指导、督促推进先行区建设相关工作。大足区、潼南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和资阳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进办公室,分别抽调人员组建工作专班,建立轮值推进机制,定期召开轮值会议研究部署,事项化、清单化、项目化推进落实。强化大足、潼南、资阳相关乡镇(街道)政府(办事处)主体责任,组织抓好具体工作。

第二节强化要素保障

强化项目资金支持。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快形成财政专项支持、区域统筹整合、金融探索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丰富资金筹措渠道,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加大项目包装及招商引资。完善农村金融服务,强化政策性农业融资担保服务,强化一般债券和专项债券用于支持乡村振兴等公益性项目,广泛调动商业金融支持农业主体发展。完善财政共同投入机制,探索经济统计分算方式,支持以共建园区和合作项目为载体建立财税分享机制,统筹用于示范带开发建设。

强化项目人才支撑。加强人才服务站、专家服务基地等服务平台建设,持续引导人才返乡入乡,推进乡村规划师、建筑师、工程师、艺术家“三师一家”及其他乡贤下乡入乡服务。加快建立科技人才队伍,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和“外引内联”等多种形式,支持在先行区的企业与高校、职院开展“产教结合”,培育一批高素质人才。推进产业人才孵化平台建设,培育创新创业带头人,引导金融机构开发农村创业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加快建设农村创业创新孵化实训基地,组建农村创业创新导师队伍。加强基层党组织人才队伍建设,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探索跨区党建、干部交叉挂职,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基层党员干部队伍。

强化项目用地保障。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原则,建立重大项目优先土地保障机制,创新项目用地供应模式,实施建设用地指标差异化调整,探索点状、定向、租赁等多种土地供地模式,提升土地利用的精细化、精准化、集约化程度。活用设施农用地政策,合理划定设施农用地,为乡村产业、农产品加工和乡村旅游发展提供建设空间。加快国土空间和村庄规划编制,通盘考虑农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和历史文化传承等,预留和保障美丽巴蜀乡村项目建设用地指标。支持因地制宜实施农村建设用地复垦,用好地票政策,盘活农村闲置废弃建设用地资源。

第三节严格督查考核

加强规划实施的跟踪分析、督促检查、综合协调和经验总结,全面了解规划实施情况和效果,适时组织开展评估,协同解决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可复制推广的政策措施。大足、潼南、资阳三地共同确定先行区年度建设任务,事项化、清单化、项目化推进落实。将美丽巴蜀宜居乡村示范带先行区建设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成渝两地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任务,纳入大足、潼南、资阳三地政府乡村振兴实绩考核,作为相关乡镇(街道)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微博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