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专栏>历史专题>重庆农业科技 > 科普园地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病虫害防治技术指导意见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日期: 2022-07-20
字体:

    一、防治思路

以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模式为主线,以间(套)作期两种作物主要病虫害协调防控为重点,综合应用农业防治、生态调控、理化诱控、生物防治和科学用药等防控措施,实施病虫害全程综合防治,切实提高防治效果,降低病虫危害损失。

二、防治重点

(一)西南间(套)作种植模式区

大豆:炭疽病、根腐病、病毒病、锈病、斜纹夜蛾、蚜虫、豆荚螟、地下害虫、高隆象等;玉米:纹枯病、大斑病、灰斑病、穗腐病、草地贪夜蛾、玉米螟、二代和三代粘虫、地下害虫等。

(二)西北间作模式区 

大豆:病毒病、根腐病、蚜虫、大豆食心虫、豆荚螟、地下害虫等;玉米:大斑病、茎腐病、灰斑病、粘虫(二代、三代)、玉米螟、红蜘蛛、地下害虫等。

(三)黄淮间作模式区

大豆:根腐病、拟茎点种腐病、霜霉病、点蜂缘蝽、蚜虫、斜纹夜蛾、大豆食心虫、豆荚螟等;玉米:南方锈病、茎腐病、穗腐病、褐斑病、小斑病、粗缩病、草地贪夜蛾、玉米螟、棉铃虫、粘虫(二代、三代)、玉米蚜虫、二点委夜蛾等。

三、全程综合防控技术

加强调查监测,及时掌握病虫害发生动态,做到早发现、早防治。在病虫害防控关键时期,采用植保无人机、高杆喷雾机等喷施高效低风险农药,提高防控效果,控制病虫发生为害。

(一)播种期 

在确定适应的复合种植模式的基础上,选择适合当地的耐密、耐阴抗病虫品种,合理密植,做好种子处理,预防病虫为害。种子处理以防治大豆根腐病、拟茎点种腐病、丝黑穗等土传种传病害和地下害虫、草地贪夜蛾、蚜虫等苗期害虫为主,选择含有精甲·咯菌腈、丁硫·福美双等成分的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或拌种。 

(二)苗期—玉米抽雄期(大豆分枝期)

重点防治玉米螟、桃蛀螟、蚜虫、烟粉虱、红蜘蛛、叶斑病、大豆锈病等。一是采取理化诱控措施,使用杀虫灯结合性诱剂诱杀害虫;二是针对棉铃虫、斜纹夜蛾、金龟子(蛴螬成虫)等害虫,自田间出现开始,采用生物防治措施进行喷施防治;三是在田间棉铃虫、斜纹夜蛾、桃蛀螟、蚜虫、红蜘蛛等害虫发生密度较大时,于幼虫发生初期,选用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乙基多杀菌素等杀虫剂喷雾防治。

  (三)开花—成熟期

此期是大豆保荚、玉米保穗的关键时期。在前期防控的基础上,根据玉米大斑病、小斑病、锈病、褐斑病、钻蛀性害虫,大豆锈病、叶斑病、斜纹夜蛾等发生情况,针对性选用枯草芽孢杆菌、苯醚甲环唑等杀菌剂和氯虫苯甲酰胺、高效氯氟氰菊酯或者含有噻虫嗪成分的杀虫剂喷施,兼治玉米、大豆病虫害。根据玉米生长后期植株高大的情况,宜利用高杆喷雾机或植保无人机进行防治。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版权所有: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ICP备案:渝ICP备10005495号-7 政府网站标识码:5000000061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651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