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专题专栏>历史专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局)>互动交流>媒体关注

新华网:税务扶贫干部:让扶贫走地鸡 “带走”贫困

日期:2020-03-10

 初春的乡村,草木吐绿,万物开始焕发生机。每天一大早,在重庆市万盛经开区“飞上枝头山地鸡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里,便呈现出一派繁忙的景象。线下,驻村扶贫队员们通过协助联系城里小区物业统计居民的山地鸡购买需求,发动企业职工爱心认购等方式拓展销售渠道;线上,队员们协助重庆牧同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在微信公众号“菜背篼商城”的“扶贫优品”版块在线销售、“菜背篼”线下体验馆接受订购等方式,让走地鸡通过网路“走”出去。

    随后,这些营养肥美的走地鸡将搭乘物流,走到千家万户的餐桌上、复工复产企业的食堂菜谱上,让百姓在防疫期间,也能满足舌尖上的美味。

    据了解,伏有松是万盛经开区税务局派驻丛林镇海孔村的扶贫干部,驻村三年的他,对村里产业发展尤为关心。2019年电商扶贫走进海孔村,伏有松与驻村扶贫工作队员们发现,借着政策“东风”,以“电商+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发展山地鸡养殖项目可行。经过多方奔走,飞上枝头山地鸡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了,3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以重庆牧同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免费提供且包销的鸡苗入了股。去年10月底,合作社成立后饲养的第一批山地鸡出栏406只,收入约4.5万元。

    然而,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合作社蒸蒸日上的发展势头按下了暂停键,原来通过网路销售良好的走地鸡大量滞销。

    “两千多只鸡每天粮食成本都要近600元,粮食又没办法采购和运进,村民们急坏了……”春节期间,飞上枝头山地鸡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胡孝云向伏有松反映了山地鸡面临的困境,他听在耳中急在心里,暗下决心,要尽全力帮助村民。

    一边是扶贫产业的山地鸡滞销,一边是市场有新鲜食材的购买需求,如何搭起购销桥梁,帮助解决销路?伏有松和驻村扶贫队员们视频连线商讨,最终决定开启战”疫”爱心助农,以“场地现杀、真空包装、统一配送”的方式,线上线下多渠道销售。这样,城区居民吃到了村里的走地鸡,村民的脸上因为滞销而堆积的愁容也一扫而空。

    据统计,合作社2月份已累计销售1300余只山地鸡,收入12万余元,挽回了疫情冲击带来的部分损失。预计等鸡全部出栏后可实现销售利润12.7万元,每户贫困户增收近2000元。

    “目前订单数量较多,发票需求也相应增加不少,税务人员帮助我在电子税务局上提交了60份的发票增量申请,10分钟就通过了,还可以免邮寄费。”牧同公司办税人员马培根说。

    “疫情时期不做旁观者,把群众的困难放在心里、落实在行动上,多为他们做一点实事,是我的责任。”伏有松表示,接下来驻村扶贫工作队将在稳妥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着力抓好扶贫农产品的推广,提升海孔村山地鸡的品牌影响力,帮助养殖户增加收入,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效。(陈红梅 娄媛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2024-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