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专题专栏>历史专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局)>互动交流>媒体关注

新华社:聚智四方 千方百计广揽英才——重庆偏远小县城口的“吸才之路”

日期:2021-08-31

城口县城全景。城口县委宣传部供图。(谢险峰摄)

新华社客户端重庆8月26日电(赵宇飞、王雪梅)作为重庆最偏远的区县之一,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城口县致力于念好“两山论”,走好“两化路”,经济得到转型升级,县域发展环境日趋向好。随着高速、高铁项目的建设,城口发展迎来重大机遇期,但各类人才紧缺成为制约发展的主要障碍。

如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近年来,城口县聚焦“育、引、用、留”关键环节,不断完善人才发展机制,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多措并举引进、培育重点人才,营造出吸引人才、集聚人才的良好环境,助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

“ 育”才筑基  培养带不走的队伍

“新乡贤”根植乡土、贴近生活,从群众中来,由群众推选,进得了家门,坐得下板凳,拉得上家常,建得起感情,对邻里知根知底知想法,能做到问寒问暖问民情,用其嘉言懿行垂范乡里,弘扬文明新风,成为连接故土、维系乡情的精神纽带。

在脱贫攻坚过程中,明通镇按照 “三荐一定”工作方法,评选出退休干部、教师、老党员等威望高、带动强的新乡贤84人。

新乡贤们发挥自身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入户走访、田间访谈、院坝宣讲等多种形式,引导贫困群众从“要我脱贫”变为“我要脱贫”,该镇被评估的281户建卡贫困户,有145户贫困户主动递交脱贫申请书。

“本土人才扎根乡土之中,活跃于村民中间,掌握成熟的农业技能,有着丰富的农业经验,备受群众信赖,是推动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重要人才资源。”城口县委书记阚吉林表示,要助推乡村振兴,首先要在一线培育和开发人才,留下一支不走的人才队伍。

近年来,城口县积极实施乡村本土人才培养计划,加强“三农”工作队伍建设,围绕农业主导产业建立农民田间学校17所、农业科技示范基地17个,培育高素质农民3307人;通过“菜单式”培训,累计培育扶贫致富带头人446人,带动建卡贫困户2313户9628人增收;选树 “新乡贤”800余名,强力推动精神扶贫;建立60余人乡村干部人才培育本土师资库,让“土专家”“田秀才”也走上讲台,推动本土人才深耕基层,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力的人才支撑。

今年,城口县还针对脱贫攻坚过程中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带动作用的本土人才,分类授予“十佳脱贫致富带头人”“十佳创业带头人”“十佳新型职业农民”“十佳能工巧匠”“十佳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表彰,并对每名“十佳”人选给予1000元奖励。

获得“十佳创业带头人”荣誉的王守令是城口县蓼子乡的养猪大户。他说:“非常感谢县党委政府对本土人才发展的支持,从2017年我开始发展养殖场,无论是猪场选址、种猪引进、贷款申请、疾病防疫、养殖培训等,政府干部都提供了高效贴心的服务。”

如今,王守令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本土养猪专家。他的猪场年出栏商品猪1500头、年提供仔猪1000头,带动26家贫困户增收。

“引”才增力  广开聚贤之路

2018年11月,城口县人民医院在外聘心血管内科专家朱来武教授的指导下,成功开展首例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2020年6月,山东支医医生李华栋结合城口医疗实际,传授城口医疗团队改良版的立体定向软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2020年10月,城口县中医院因以“订单式”引进的人才迟金亭医生医术卓越,慕名前来就医的患者络绎不绝,实施了城口卫生史上第一次限号……

“我们的门诊量从15年的8万人次上升到现在的18万人次,手术人次从15年的几百台上升到现在的2600台以上,医疗业务用房从过去的不足一万平方米 现在增加到46000平方米,社会满意度大幅提升,九成患者留在了县域治疗。” 城口县人民医院副院长廖邦卿说。

山东临沂支医专家周善良(左二)在城口县人民医院指导开展微生物培养。城口县委宣传部供图。

随着高端医疗人才的引进,城口县医疗水平在专业人才“传帮带”方式的带领下,医疗基础有效提升,医疗技术明显增强。

城口通过短期聘用、项目合作、人才租赁等方式,吸引“高精尖缺”人才服务城口经济社会发展。近年来,重庆师范大学附属城口实验中学成功引进一支教育咨询团队,教育、教学管理和教师10名左右;引进急需紧缺的医院管理人员和学科带头人20余名;引进农业、科技、宣传文化、金融等领域专家教授及专业人才共150余人次;引进国家级三区人才、市级科技特派员200余人次;引进全日制硕士研究生30余人。

2017年6月,城口县委县政府发出“人才回引计划”,广泛联系城口籍在外优秀人才、在城口工作或生活过的在外人才,从“乡情牌”“事业牌”着手,吸引他们返乡创业。

十多年来一直在外从事房地产行业的张辉,就是响应回乡创业号召回城创业的人才之一。

2017年底,借助“党委成员一对一联系返乡创业人才”工作机制,张辉与岚溪村集体经济组织达成合作,在全县农村“三变”改革中乘势而上,成立旅游公司,建立水上乐园、钓鱼台乡村欢乐谷扶贫众创基地等景点,搭上了乡村旅游发展的快车。

这些项目的建设和运营有效帮助岚天乡120余家大巴山森林人家增收,实现60余名村民就近就业。“能够发挥自身优势,为家乡发展做出些许贡献,这着实让我感到很欣慰。”张辉说。

据统计,城口县已成功回引70余名急需紧缺岗位的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才,200余名人才到村和农村社区挂职村干部,40余名退役军人回乡就业,吸引了朱恒、陈正兵、何立坤等一批外出务工技术能人回乡创业、经商办企成功人士回乡投资兴业。

返乡创业人才何立坤在查看菌草育种实验样本。城口县委宣传部供图。(皖庆摄)

“人才就如同‘旗舰’,在为我县农业、医疗、教育等各个行业掌舵领航的同时,也为我们培养了一支带不走的‘舰队’,让我们实现了内部自我造血。”城口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李福科表示。

自脱贫攻坚以来,城口县全面深入实施《城口县科教兴县和人才强县行动计划》,制定出台了《城口县推进乡村人才振兴若干措施》《关于进一步加强党委服务专家和优秀人才工作的实施方案》等一系列人才扶持新政策,不断通过柔性引进、选派帮扶、招录选聘、引导回流、短期聘用、项目合作、人才租赁等方式引进“高精尖缺”人才、优秀企业、优秀团队,而这些措施正在逐步化解城口“人才之渴”。

“留”才固本  用好人才助发展

人才引进来是基础,留住人才是关键。城口县委县政府对标人才实际需求,不断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强化人才培训交流工作,坚持正确选人用人标准,切实解决外地来城人才实际困难,激发人才工作积极性,吸引人才留城建设。

“来城口之前最大的顾虑就是离家远,住房存在问题。来城工作后,组织贴心为我们考虑,给我们安排人才公寓住房,解决了我的后顾之忧。”城口县组织部干部景彪来自四川巴中,他大学毕业后在城口人才政策的吸引下,考取了城口选调生。

景彪说,县委县政府对于他们外地人员的关怀关心让他无悔来城,他将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为城口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我们充分考虑外地来城人员的实际困难,为优质人才安排人才公寓,定期了解他们的工作、思想、生活状况,充分展现县委县政府对人才的关心关爱,让他们体会到家的温暖。”城口县委组织部干部人才科相关负责人说,全县已经建立健全人才保障性住房体系,统筹规划、分类建成‘拎包入住’的人才公寓25套和‘基础配套’的人才周转房110套,有效覆盖行业领域高端人才、中高层人才和一般性人才居住保障,着力改善人才的居住和生活环境。

坚持以感情待人,以事业发展留人。城口探索建立县级人才“一站式”服务平台,25个乡镇(街道)依托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建立人才工作站,配备服务专员,为各级各类人才提供高效便捷服务。持续推进人才项目优化整合,提高人才服务质量水平,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突出人才的专业价值,打造出一批以“人才+项目”“人才+基地”“人才+产业”的县级重点人才项目,充分发挥人才长处,确保引进人才在城口能够各展所长,学有所用。

毕业于西南大学的吉林人李廷龙在人才政策吸引下,来到了城口县,因其专业与水产养殖对口,被分配至发展冷水鱼养殖的蓼子乡。

“在这里,我的专业知识得到了认可,我将在这里充分发挥自己作用,为蓼子乡的冷水鱼养殖产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李廷龙说,“在城口县工作,让我找到了归属感和价值感,虽然家乡远在东北,但是城口人民的热情和县委县政府的关照给了我家的感觉。”

“天下英才,逐大势而动,泽热土而栖。想要吸引人才,我们必须持续深化人才体制机制,完善县级人才‘一站式’服务平台,不断加大人才扶持力度,真诚搭好平台、做好服务、关心人才、爱护人才、成就人才,为人才搭建起可持续发展的广阔舞台。”城口县委书记阚吉林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2024-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