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专题专栏>历史专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局)>重庆乡村振兴

重庆市多渠道多层次创新探索贫困户贫困村的识别方法

日期:2014-07-23

我市自今年5月中旬启动新一轮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以来,各区县按照市政府丰都会议的统一部署,切实强化领导,广泛宣传发动,严格工作程序,加强督促检查,注重工作结合,使建档立卡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并呈现出许多特色和亮点。尤其是在贫困户、贫困村的识别办法上,各区县严格按照《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方案》(国开办发〔2014〕24号)的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创造性地探索了多渠道多层次的识别方法。

忠县采取三个办法识别贫困户。一是收入排队法。引入了低保户家庭收入核算的办法,即对提出申请的贫困户,参照《忠县最低生活保障条件认定细则》(忠府办发〔2014〕31号)中的公式、标准计算家庭经济收入和认定劳动力。准确核算申请户家庭收入后,在控制规模内按收入由低到高排队确定出贫困户,同时对贫困户按贫困程度A、B、C分类也有了直接依据。二是横向比较法。穷不穷,困难不困难,邻里乡亲、干部群众大家心里都有一杆秤,横向一比,八九不离十。各村、社按程序组织对申请农户的家庭劳动力状况、残疾重病情况、住房状况等反映贫困程度指标进行横向比较排序,并结合核算出的家庭收入状况来确定贫困户初步名单。三是逐户听证法。各村(居)委召开村民代表大会,邀请在村的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加,对申请对象户进行民主评议。会上,采取村民小组逐户听证的办法,即每个申请农户到场陈述,大家现场评议,逐个审核,确保了贫困户评定过程的公开公平公正。

云阳县“四优先五必出三必须”评定贫困人口。对贫困户评定采用“四优先五必出”的识别方法,使贫困村、贫困人口规模向高寒边远乡镇倾斜。“四优先”即在收入水平低于2736元和有一定劳动能力的基础上,对病残家庭、当年受灾家庭、D级危房户、单亲家庭或独生子女户双女户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五必出”即对村组干部或有财政供养人员家庭、重专大户、集镇居住或举家外迁的非常住农户、依靠子女赡养等无劳动能力和发展愿望的农户、常年雇请他人从事生产经营的农户不予纳入。“三必须”即在普遍遵循“八步二公示一公告”操作流程的基础上,将村级评议和公示作为关键环节来抓,申报农户必须有人参加评议会、评议小组人员必须有广泛代表性、乡镇包片干部、驻村工作队必须到场指导监督。在评议环节,基层还以交通、饮水、住房、产业发展、经济收入、贫困发生率等因素采取“评分制”确定贫困村,巴阳镇天山村采取无记名编号“票决制”评议贫困户,收到了评定结果公正、群众矛盾小的效果。

武隆县因地制宜细化完善识别办法。武隆县创新工作方法,稳步推进建档立卡工作。一是补充设立贫困户类型。武隆县结合县情和当地工作实际,除了完成全市统一A、B、C三种扶贫对象类型外,还将家庭年人均纯收入在2736元—3000元之间的贫困临界农户确定为重点监测对象农户(即D类扶贫对象),将民政部门管理的农村低保户列为E类扶贫对象。对D类贫困户,制定了“脱贫不脱钩、脱贫送一程”的对接帮扶方式,努力帮助其实现脱贫致富目标。对帮扶未能实现完全脱贫或返贫的对象农户,则自动进入C类扶贫对象序列进行重点扶持。对E类贫困户,整合民政、扶贫、教育、残联等部门的政策资源进行重点扶持。这种方式实现了全县扶贫对象“分类识别、统一管理、差异扶持、两轮驱动”。二是细化贫困村“一无两高三低”标准。结合全市“一高一低一无”的贫困村识别标准,建立完善了“一无两高三低”的贫困村识别指标体系。“一无”即是无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空壳村”;“两高”即是贫困发生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倍以上(12%),农民D、C级危旧住房比例高于20%;“三低”即是村级道路通畅率低于50%,农村居民安全饮水到户率低于30%,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全市平均水平的60%(5000元)。通过这种识别评定方法,对条件相对较好的非贫困村直接排除在了识别对象范围之外,同时采取指标量化方式增强了识别评定工作的可操作性。三是完善“九步三公示”流程。制定完善了“农户申请、小组初评、张榜公示;村委会审核、二榜公示;乡镇确认、三榜公示;县级审定、录入系统”的“九步三公示”流程化识别方法,为扶贫对象的精准识别提供了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工作指南。按照贫困村识别指标排除各方面条件较好的村,将余下参评村的自然环境条件、生产生活条件、公共服务情况、帮扶资源情况等指标,采取量化打分方式进行排位,然后通过倒排方式并参照“A、B、C”类型标准识别贫困村初步名单,最后提交县政府常务会议审议确定。

奉节县干部群众全方位参与贫困户贫困村认定。一是全县广泛动员。全县61个帮乡扶贫部门和单位落实人员参与建档立卡工作,29个乡镇三个街道分别落实一名县级领导联系指导,并将帮乡扶贫单位参与扶贫建档立卡将纳入我县今年帮乡扶贫工作重要内容进行考核。二是乡镇干部监督实施。各乡镇均成立了由联系村的领导、驻村干部等至少3人的驻村工作队,乡镇、村所有上报表册必须有驻村工作队组长签字认可。一些乡镇如红土乡,还要求领导班子成员、驻村干部分别按30%、50%的比例走访村级初选名单。三是群众积极参与。在贫困户的初选上,我县主要采取村民代表大会分组集中评定方式,申请村民当众陈述申请原因、贫困状况,村民代表分组现场评议投票、唱票,计票,现场公示评议结果,程序公开、公正、透明。群众参与率高,消除了不公开、不透明、村社干部研究决定等带来的群众上访告状的隐患。不四是县、乡、村三级负责。由县扶贫办负责,综合乡镇情况,对全县乡镇、街道按照40%、50%、60%、70%、80%的贫困村比例,分5类进行了指标初步分解,对乡镇上报的村(居)排序召开了办主任会议初审,发现排序明显不公正,有平衡调剂嫌疑的乡镇要求重新排序;落实了乡镇主要领导责任。各个乡镇、街道均召开了党政联合办公会对村(居)排序集体审核,公示后由乡镇主要领导签字并以正式文件上报。有些乡镇领导班子反复审核排序达3次。目前,全县建档立卡工作未发生一起群众举报投诉。

丰都县组织各方民主评议确保群众参与权。丰都县为确保精准识别贫困人口,充分体现公开、公平、公正,在农户自愿申请的基础上,由各村民小组报送村委会,产生初选名单。村委会在驻村工作组的指导下,详细制定基础、经济、能力、文化等10项测评打分表,满分100分。组建由村民代表、驻村干部、村社干部、党员代表、人大代表、义务监督员等组成的村民大会评议小组。在评议的方式上,由评议小组根据测评打分表分别给申请人打分,评议小组现场汇总加分,然后去掉一个最高分和最低分求平均分,及时在现场公布得分情况,并从高到低确定贫困对象。各乡镇街按实际评出的贫困对象按整户进入,总量由县上统一平衡。所有村民皆可旁听或监督整个过程。为确保建档立卡工作扎实有效,县里将建档立卡工作纳入乡镇街综合目标考核范畴,要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督导组将此项工作纳入民生工作加强督导考核,实行扶贫开发专项考核和综合目标考核“双轨考核”制度,全面落实“一把手”负责制,实施定量考核,强化过程督查,动态公开督查和考核情况,营造了“比比看、赛着干,朝前看、逼着干”的倒逼责任氛围。建立专项督查机制,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建3个专项督查组,分别在3个片区开展循环督查指导;各乡镇街细化制定了建档立卡工作考核办法,如果没有信访或无不公正事项的村,将对参与此项工作的干部给予奖励或优先评选先进,对有信访或不公正等现象的,则对参与干部实行年度考核“扣分制”。建立健全“1名县级领导、1个县级部门、1家重点企业、1个支撑产业、1名挂任干部、1百万帮扶资金”的“六个一”结对帮扶责任体系,组建312个驻村工作队,负责工作指导、协调、审核和监督工作,形成领导干部全参与、建档贫困户全结对的帮扶格局。县委县政府把驻村帮扶工作纳入驻村帮扶干部考核、后备人才培养、全县综合目标考核结合起来,增强了驻村干部的积极性,进一步推动了扶贫工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2024-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