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县、云阳、奉节建档立卡工作各具特色务实推进

开县、云阳、奉节地处渝东北,县域农村人口多,贫困程度较深。在此次农村扶贫对象和贫困村的精准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中,三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扶贫部门组织较为有力,工作推进比较顺利。在按照市上要求完成规定动作外,3县建档立卡工作均有不少特色和亮点。
开县:一是宣传手段“新”。在开县电视台、开州日报、开州之窗网站等媒体上,县扶贫办主任宣传解读建档立卡相关政策。《开县手机报》连续3天滚动宣传贫困户、贫困村的申报条件和流程,覆盖群众15万户。统一内容、提供邮资,向在外务工人员发布《给农民工朋友的一封信》,让身在他乡的群众也能及时了解建档立卡政策。二是评议过程“公”。评议过程公开透明,所有贫困户申请人自愿参加评议会旁听,见证评议过程。评议方式公平竞争,采取自主介绍和现场票决的方式,由村民小组组长或申请人当场介绍贫困情况,评议小组再进行无记名投票表决,现场从高到低确定对象。三是政策跟进“早”。每个乡镇、街道组建一个驻村工作团,由1名县领导任团长;每个贫困村落实一个2-3的人驻村工作队。在宣传和评议、公示过程中,同步调查摸清贫困村、贫困户基本情况,分析致贫原因,着手制定针对性的脱贫方案和帮扶措施。四是工作考核“硬”。把建档立卡工作纳入对乡镇、街道综合目标考核,加大考核权重。成立三个专项督导组,分片开展督查指导,县委实践活动督导组将此项工作作为督导重要内容。乡镇、街道制定考核办法,凡是查实干部优亲厚友、工作马虎失职、群众举报信访属实等,对驻村包片干部、扶贫专干、村干部实行“扣分制”,如两年内没有信访或其他不公不正事项,对参与此项工作的干部给予奖励或优先提拔重用。
云阳县:一是进度快。建档立卡工作从5月中旬启动,6月初基本完成对象户申请、村民小组和村级评议及结果公示等村级部分工作环节,6月下旬所有乡镇、街道完成初审、公示,相关数据提交县扶贫办复审。195个贫困村完成乡镇、街道初审、公示程序,同步提交县级审核。部分村已主动做好对象户照片等信息资料收集工作。二是标准细。在严格执行市上要求的基础上,对贫困户识别设置了5条硬性排除条件和4条硬性纳入条件,对残疾人家庭、患有重大疾病家庭、当年受灾家庭、单亲家庭、D级危房户、双女户在同等条件下予以优先,对干部、“重专大户”、已进入集镇或举家外出的非常住农户,主要靠子女赡养且有能力赡养的老年户、常年雇请他人从事生产经营的农户不予纳入,确保真正的扶贫对象一个不漏,不符合扶贫对象标准的一个不要。三是评选硬。创新评选方式,对申请农户进行秘密无记名“票决制”评议,避免了村组熟人社会、当面不好评论的问题。如该县巴阳镇天山村民主评议时,对提交申请的农户事先编码,选票现场制作,在选票上印上驻村工作队或村干部印章,“一户一轮”进行分别投票;平安镇量化指标,通过评分确定扶贫对象。四是作风实。要求基层干部在评选中杜绝优亲厚友,坚决禁止“打减省、塞私货”、“拼户”或“分户”等行为。如:双龙镇长兴村张光全因病致贫,本来符合贫困户申请条件,但因弟弟张光利是该镇机关干部,为避免群众误会,张光全主动放弃申请。五是矛盾小。由于宣传发动充分、公开评议认真、群众全程参与,建档立卡工作透明度高,评议结果及时公布,群众满意度较高,未发生一起群众举报或上访事件。
奉节县:一是宣传无缝覆盖。利用政府公开网、奉节网、手机报和宣传展板等对建档立卡工作进行广泛宣传,在场镇、主要路段悬挂大幅宣传标语。如:冯坪乡在赶集天发放建档立卡宣传单,汾河镇大洪村对外出务工农户逐户电话通知,印制申请贫困户委托书,方便外出群众参与贫困户申请和评定。二是干部全程参与。1个帮乡扶贫的县级部门均选派优秀干部,全场参与、督导、联系建档立卡工作,每个乡镇成立了至少3人的驻村工作队。如:红土乡领导班子成员走访村级初定贫困户30%、驻村干部走访50%以上。三是评议方式多样。采取村民小组评定、村民代表大会分组集中评定、以公式计算人均纯收入评定等三种方式,其中村民代表大会分组集中评定类似于司法程序中的听证程序,申请村民当众陈述申请原因,村民代表分组现场评议、投票、唱票、计票,现场公示评议结果,做到程序公开、公正、透明。四是督促检查逗硬。成立专项督查组,分成5片专项督促检查,每月填报进展情况。五是档案资料规范。要求乡镇对贫困户、贫困村建档立卡各阶段的档案资料必须收集齐全,既要有电子档(会议照片、公示照片、花名册、宣传资料等),又要有纸质件(实施方案、机构组织文件、申请书、评议会议记录、花名册等),由乡镇统一分村建档,如实记载和反映工作情况,确保资料整理完整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