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县建档立卡工作办法多

5月29日,姜祖清副主任率领办产业处李青松同志赴开县专项督查建档立卡工作开展情况,在充分肯定该县好的做法的基础上,还提出了要加强有关工作的要求。截至6月17日,开县贫困户村级评议完成率接近50%,贫困户村级公示完成率达到30%,贫困村申请完成率达到100%,贫困村乡镇审核完成率达到100%,贫困村乡镇公示完成率超过50%。
一是县扶贫办精心组织,迅速传达会议精神。5月21日全市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现场会召开后,县扶贫办及时向县领导作了专题汇报;5月23日,召开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会议,向各成员单位传达建档立卡工作会议精神,进行工作动员和安排部署;5月28日,在县政府常务会上向县级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传达了全市建档立卡工作会议精神;成立了建档立卡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分管领导任组长,扶贫办、财政局、民政局、统计局、县府办等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县政府督查室对建档立卡工作进行专项督查督办。
二是细化工作方案,提前抓好培训。根据市上总体安排,开县研究制定建档立卡工作实施方案,以县政府办名义下发至各乡镇(街道)及相关部门。5月13日在县委党校对各乡镇街道扶贫干部进行了集中培训学习,要求各乡镇街道提前做好有关准备工作。5月30日,召开全县建档立卡工作会,安排部署建档立卡工作,县政府分管领导出席会议并讲话,各乡镇(街道)分管领导和全体扶贫干部参加了会议。当天下午对参会人员进行业务培训。
三是多种形式宣传,力争不留死角。充分发挥县电视台、开州日报、开州之窗网站等县内媒体作用,大力报道建档立卡工作会议精神,专访县扶贫办主任权威解读建档立卡政策;连续三天在开县手机报(赠送用户超过15万)上滚动宣传贫困户、贫困村的申报条件和流程;各村在村办公室所在地或其他方便群众知晓的地方至少办1块宣传专栏,专栏内容包括贫困户识别的标准、申请的条件及程序、工作开展的时间要求等,对不得纳入农村贫困户评选范畴的6条指标和必须纳入贫困户的5条指标写进专栏;统一给外出务工的农民工老乡写了一封信,让外出务工人员身在他乡也能及时了解建档立卡政策。
四是吸收多方参与,严审初选名单。为体现公平公正,在农户自愿申请的基础上,各村以组为单位或全村统一召开村民大会,产生初选名单。村民大会在驻村工作队的指导下,由村(社区)干部主持召开。村民大会评议小组组成人员包括村民代表、党员代表、人大代表、村干部、各组组长、驻村干部等,特别是充分发挥党组织和驻村干部的作用。在评议方式上,采取各组组长或申请人自己现场介绍申请人的贫困情况,然后评议小组现场按照分配指标无记名投票表决,现场从高到低确定对象。个别组如出现评议出的贫困对象多1人或2人的情况,仍然实行整户进入,由县上统一总量平衡。所有贫困户申请人自愿参加评议会旁听,现场见证整个评议过程。
五是实行督查考核,增强干部责任感。县里把建档立卡工作纳入对乡镇街道综合目标考核范畴,并加大考核权重。要求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督导组一并加强对此项工作的督导。县扶贫领导小组成立三个专项督导组,分片开展督查指导。各乡镇街道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督导组加强对各村的督导,把各村开展建档立卡工作作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体现。各乡镇街道对干部制定了有力的考核办法,凡是查实干部优亲厚友,工作马虎失职,群众举报信访属实等,对驻村包片干部、扶贫干部、村干部实行“扣分制”,连续考核两年,如果没有信访或没有暴露其他不公不正事项,对参与此项工作的相关干部给予奖励或优先提拔重用。
六是组建驻村工作队,帮扶到村到户。驻村工作队由县委组织部、县扶贫办牵头负责,已形成初步方案。拟定为每个乡镇街道组建一个驻村工作团,驻村工作团下设驻村工作队(一个市级贫困村一个驻村工作队)。每个驻村工作团对应联系1个乡镇街道,每个工作团确定1名牵头县级领导、1个牵头联系单位、若干成员单位。对所帮扶的乡镇街道内的贫困村,按照贫困村的个数,由各成员单位分别选派人员,与乡镇街道工作人员一起,组建相应数量的驻村工作队,每个驻村工作队2-3人,对贫困村的帮扶做到不脱贫不脱钩。县委将加大对驻村工作团(队)的考核力度,把驻村帮扶与干部的考核奖惩、培养提拔结合起来,增强干部驻村扶贫的积极性。
产业开发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