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乡村振兴专报〔2022〕56期 中央外办:充分发挥资源优势 用心用情用力帮扶

中央外办充分发挥外交外事资源优势,强化结对定点帮扶和政策支持力度,逐步形成党建引领、文旅主攻、宣教助力、产业添彩的特色帮扶新路径,持续助力彭水县乡村振兴。
一、把牢工作重点。一是领导高位统筹。中央外办主要领导带头实地调研,领导班子成员积极参加,制定年度帮扶计划,定期开会专题研究,完善机制、加强督导、确保实效,围绕服务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相关工作,扛稳定点帮扶政治责任。二是多方协同联动。协调地方外办和涉外机构企业助力定点区县帮扶,积极联系部委、企业、高校引进资金资源,主动争取国家发改、文旅、农业农村、中医药等部门赴当地指导工作,助推彭水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三是支部结对共建。中央外办各局党支部坚持以群众为主体、激发内生动力为目标,加强支部结对共建,持续开展联学联建、捐资助学等活动,打通基层党建的微循环,充分发挥党建优势精准赋能乡村振兴。
二、扭住文旅主线。一是政策扶持做优文旅。依托彭水县自然禀赋,坚持把文旅帮扶作为工作主线,实现“旅游+扶贫”融合发展。商请文化和旅游部为创建阿依河国家5A级旅游景区工作提供规划指导和政策支持,于2020年成功挂牌,带动周边脱贫群众就业创业;围绕摩围山风景区着手总体路径辅导和规划设计帮扶,助力其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二是引入资金做强文旅。协调5200万元农业综合资金,支持鞍子镇罗家坨村、善感乡周家寨村成功创建国家3A级景区,带动200余户脱贫户稳定增收。争取5000万元中央专项彩票公益基金项目落地,打造黄家镇红色文化教育示范地、景区联动枢纽示范地及乡村振兴拉动示范地,带动当地1.6万余人创业增收。三是数字赋能做新文旅。与腾讯签订全面定点帮扶战略合作协议,创新推出“线上游戏+线下旅游”新文旅模式,将蚩尤九黎城景观及苗族文化元素融合到游戏场景,推进旅游产业IP化、流量化。
三、强化宣传推介。一是示范点效应。助推市外办、市乡村振兴局与彭水县签订《共建重庆市乡村振兴国际合作示范点合作协议》,推动外交外事与乡村振兴、区县发展有机融合,讲好彭水乡村振兴故事。协调根创乡美集团三年投资6000万元,以点带面打造“1+N”示范项目布局,以可视化标志性成果为抓手提升乡村振兴国际传播能力。二是多媒介推广。邀请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媒体实地调研报道,协调香港谛恒集团出资拍摄宣传片《我和我的家乡,家在彭水》。推动北京三木国际、本来生活等企业免费投放价值千万的广告资源。依托“花椒直播”等新媒体宣介当地特色农产品,扩大彭水知晓度。三是多渠道宣传。协调12家外国驻华机构官员和媒体记者实地调研、亲身推广,推动在APEC工商领导人中国论坛、重庆市国庆招待会等大型涉外活动现场开设彭水展区,在外交外事工作窗口专题宣传彭水,组织企业参加重庆“澳门周”等活动,助推彭水农特产“走出去”。
四、助推人才振兴。一是聚焦教育帮扶。协调中国乡村振兴发展基金会、重庆市外办、新加坡驻华使馆连续举办“社会力量助力彭水协作交流会”,募集资金超600万元用于改建留守儿童宿舍、资助贫困学生和捐赠学习用品,持续巩固教育脱贫攻坚成果。二是提升教育质量。依托北京大学学科和教师资源,助力当地教师专业素养提升。协调腾讯、德勤中国、中国农业出版社等企业机构捐资超400万元,加强中小学“智慧课堂”、在线课程、爱心图书室等建设,丰富课堂教学形式。三是助力人才培训。推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彭水职教中心成立农民发展学院彭水分院,校地合作打造“农村致富带头人精品班”项目,首批60名彭水籍学员于今年8月结业。协调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等与彭水县中医院签订医联体协议,通过技术指导、人才实训、线上观摩等方式,提升医务运营能力和医疗队伍水平。加强北京服装学院与彭水苗绣企业合作,推进苗绣技艺创新和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