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乡村振兴专报〔2022〕61 期 山东聊城重庆彭水:携手打造东西部产业协作“升级版” 共谱时代化合作新篇章

新一轮东西部协作开展以来,山东省聊城市依托东部现代农业优势,不断加深与重庆市彭水县在特色种养业、基地建设、农产品加工等方面的产业合作,助推重庆市彭水县乡村产业振兴,携手打造东西部产业协作“升级版”。
一、培优新品牌“强链”,共育“苗望养心茶”。一是因地制宜引种。通过采取实地考察、市场调研、项目策划包装等方式,整合聊城市场优势和彭水山地特色,积极引进浙江安吉白茶茶商,扶持当地企业重庆郁江农业发展公司引种白茶1号、黄金叶、黄金芽、金镶玉等高端优质白茶。二是精准施策助产。投入协作资金2031万元在彭水县保家镇建产业路、造茶厂,通过“公司+村集体+农户”模式扶持发展白茶6000余亩。目前,初产成品茶3万斤、产值达2000万元,到2023年将进入丰产期,预计年产10万斤、产值达5000万元。三是靶向发力促销。成功培育品牌“苗望养心茶”,依托东西部消费协作平台,通过线上线下同步销售,完成年消费协作2000万元以上。群众通过土地流转、务工等方式实现增收,年户均增收1.2万元以上。
二、引进新品种“建链”,共创养殖产业园。一是建设肉兔基地。投入协作资金481万元,采取“多农户+小规模+大产业”的产加销一体化发展思路,彭水县普子镇引进山东双运獭兔公司建设肉兔养殖基地110亩。目前,出栏肉兔6万只、产值260万元,惠及农户2.8万人(其中脱贫户1298户5470人),村集体经济实现增收40万元。二是打造白鹅之乡。引进聊城市金彭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养殖白鹅,投入协作资金390万元建设白鹅种鹅场2个、白鹅孵化育雏场1个、商品白鹅示范场3个、适度规模鹅场10个,目前养殖3.6万只、出栏2.6万只。三是完善加工配套。扩建1万只规模种兔场,同步建设肉兔屠宰冷藏加工厂,预估年产值高达上亿元。投入432万元新建白鹅屠宰加工厂,拓展“孵化—养殖—屠宰”链条,打造千万元级白鹅全产业链。
三、探索新路径“补链”,共建农业示范园。一是做强“薯业”。立足彭水“中华薯业强县”优势,在郁山镇引进“烟薯25”“哈密”“普薯32”等8个红薯新品种,共同打造红薯现代农业产业园,培育红薯经营主体80余家、市级龙头企业2家,加工产值达1.5亿元。二是做精“药业”。深挖彭水苗医苗药潜能,投入协作资金560万元在润溪乡樱桃井村(鲁渝协作示范村)新建中药材生产加工车间,打造拥有精深加工、药田观光、采摘体验、苗药科普、休闲康养等多功能的药旅融合示范园。目前种植布福娜、白部、黄精等中药材6000余亩,百部种植基地获评“中国医药中药材GACP基地”。三是做大“加工业”。投入协作资金1000万元,在善感乡周家寨村(鲁渝协作示范村)打造年产值上亿元的乌江画廊农产品集散中心暨净菜加工厂,推动农业产业、食品加工、乡村旅游互融互促。
四、挖掘新特色“固链”,共谋中蜂“甜蜜事业”。一是建基地。引进山东牧蜂姑娘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投资1500万元建成集养蜂、文旅、康养、研学于一体的牧蜂牧场,巩固中华蜜蜂特色养殖产业链条,蜜蜂养殖达1500群,带动当地农户105户(其中脱贫户32户)就近就地就业。二是创品牌。加强与科研院校合作,进行中蜂标准化养殖及蜂蜜产品检测检验项目研究,打造五倍子等蜂蜜特色产品,推出“牧蜂丫头”“善甜”等蜂蜜品牌。年产超5吨,年产值达200万元。三是塑文创。深度挖掘彭水中华蜜蜂养殖历史,开展乡村振兴小说《牧蜂姑娘》、《阿依河小精灵》等文学作品创作以及纪录片《牧蜂姑娘》的拍摄,培育牧蜂姑娘中蜂文化沉浸式体验园。
五、聚力新产业“引链”,共促山东优质资源转移。一是试养“一条鱼”。从聊城市东阿县、高唐县引进1500尾黄河鲤鱼和500尾高唐锦鲤在太原镇进行养殖试验,建成“东阿黄河鲤鱼和高唐锦鲤养殖实验基地”,并投入资金新建锦鲤示范养殖场,预计年产鲤鱼3万斤、观赏锦鲤2万尾,产值达1000万元。二是栽培“一朵花”。引进临沂平邑县四季金银花和金银花1号,在鹿鸣乡成功试种100亩。目前金银花长势良好,计划2023年扩种规模到1000亩,预估实现产值1000万元。三是精研“一道菜”。充分发挥寿光蔬菜种植技术优势,从华盛农业集团引进高山圆茄品种在桑柘镇进行试种,完成新田镇30亩蔬菜产业示范园的选址、设计等前期工作,助力彭水打造万亩级商品蔬菜产业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