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专题专栏>历史专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局)>重庆乡村振兴

重庆乡村振兴专报〔2022〕62 期 重庆南川:“私人定制”开辟乡村振兴新“稻”路

日期:2023-01-16

       近年来,南川区认真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聚焦粮食安全,立足资源优势,传承农耕文化,积极推广应用水稻“私人定制”产业发展模式,积极探索促进农村群众稳定增收、农村快速发展的订单式农业新路径。

一、立足资源禀赋,定位打造特色品牌。一是定位“富硒”特色。南川区富硒土地分布广,富硒、足硒土壤面积占98.85%依托农作物及畜禽肉类、水产品普遍富硒的优势积极发展高富硒率水稻。二是定位“优良”品质。依托自然禀赋,打造然优质稻产区全区建设优质稻基地38万亩,良种推广率100%,“南川米”优质率达95%稻谷口感爽弹、柔软清香,获袁隆平院士题字“南川米好”。三是定位“高端”品牌。坚持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规模化、产业化生产,成功打造“南川福寿米”品牌率先在全市通过有机米基地和产品认证,“南川米”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其中,南川区福寿镇水稻种植基地被认定为全国首批种植业“三品一标”基地。

二、优化运营模式,快速融入消费市场。一是全程参与让客户更放心。与农户签订定制合同,专业合作社负责组织实施,承诺全程使用太阳能杀虫灯、稻田养鱼等绿色方式消灭病虫害。同时,客户可选择性体验水稻播种、生长、收获等环节,享受现实版“开心农场”乐趣实现全过程监督管理二是稳定产销让群众更安心。专业合作社通过采取统一配种、管护、技术、价格、防控等种植技术,推行产供销一体化模式,实现农民增产又增收,极大提高农民种植积极性私人订制”模式在福寿、石溪等多个乡镇推广,面积达2万亩,盘活撂荒地1000三是配套扶持让企业更有信心。制定发布《南川优质稻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实行品种统采统供、秧苗统育统插、肥料统测统配、病虫统防统治、稻谷统收统销“五统一”模式整合各类项目资金,落实各项惠农补贴政策,重点向优质稻示范基地倾斜推动良田良制、良种良法、农机农艺的有机融合实施政策性水稻保险15万亩,降低发展优质稻风险

三、坚持共赢原则,切实发挥多种效益。一是农民群众稳定增收依托“公司+合作社+农民”模式发展绿色精品稻米基地农村群众通过土地流转费、务工劳务费等途径实现增收。定制水稻每亩产值增加到2400户均增收1000元以上二是经营主体健康发展。在优质优价稻米产业带动下,全区累计发展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46、种粮大户26家。其中,福寿镇康茂水稻专业合作社2018推行定制水稻以来,社员6扩充至546户,固定资产年总收入分别达到150余万元79万元均翻了10倍以上三是示范效应日趋明显水稻定制促进稻米优质优价,有力提升农民种稻的内在发展动力南川水稻“私人订制”模式得到各级肯定和经验推广,康茂水稻专业合作社获评市级“示范合作社”。

四、统筹城乡发展,探索推动农旅融合。是推广稻渔综合种养。围绕稻田+模式,在鸣玉镇、福寿镇、河图镇等个乡镇建设鱼稻共生稻田综合种养产业基地10实现“一水双用、一田双收”,亩均效益达4000元以上。是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坚持稻米基地就是花园公园思路,在兴隆镇建成投用重庆市农耕文化科普教育馆暨小油沙金佛山贡米生产线,打造集农耕文化体验馆、金佛山贡米观光生产线、农耕农事体验基地、酿酒生产体验观光于一体的产业综合体;石溪镇“盐井梯田获游客追捧,成为“网红打卡地”三是做实社会化服务引导城市资本、技术、人才下乡,依托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及集体经济组织开展全程社会化服务,水稻耕种收机械化率达到70%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2024-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