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乡村振兴专报〔2023〕78期 重庆巫山•山东烟台:探索强县富民之路 谱写鲁渝协作新篇

重庆巫山县、山东烟台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西部协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严格落实山东·重庆东西部协作联席会议精神,持续巩固深化协作成果,携手打造山区库区强县富民标志性成果,在中国式现代化场景中谋划推动鲁渝协作新篇章。
一、多方联动促成效,智力帮扶激活干群“脑瓜子”。一是党政互访。10余年来,巫山县委县政府、烟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坚持每年互访,召开联席会议30余次。巫山县10个结对乡镇同步与烟台市10个强市区开展互访,共商协作事项。二是人才互流。持续强化干部互派力度,巫山县选派挂职干部定期到烟台实岗锻炼。烟台市持续派往巫山县挂职干部、农技人员、医生、教师150余人,“点对点”培养专技人才5000余人次,形成一支“带不走”的实用队伍。三是企业互帮。烟台市投入2800余万元帮扶资金,对烟台(巫山)产业园区老旧基础设施和配套污水处理设施提档升级。投入500余万元支持建设2500平方米的烟台·巫山“双创”中心,为巫山中小微企业创新创业搭建综合服务平台。近年来,先后有三嘉粉丝、光明彩印、烟台葛悠农业、烟台程果农业等9家企业落户巫山,常年带动400余人就业。
二、立足优势成胜势,产业振兴鼓起群众“钱袋子”。一是发展致富农业增收入。以进站博士为纽带,通过引进新技术,孵化新产业,助推巫山产业高质量发展。巫山先后引进烟台大樱桃、秋月梨、海阳甜柿等烟台先进果蔬新品种36个,成功繁育烟薯25、烟薯29种苗100亩;示范推广烟薯25、烟薯29种植面积达1000余亩;秋月梨、海阳甜柿预计今年产量将达到100万斤,实现产值500万元。二是深化文旅合作引流量。双方找准旅游合作结合点,搭建“交流合作、市场拓展、智力帮扶”三大平台,开通巫山至烟台机场航线和高铁线路,巫山设立驻烟台旅游营销和招商引资工作组。创新打造文化旅游协作“1+6+N”模式,构建“百家企业齐助力、百万市民共参与”工作大格局,年均举办宣传推广活动10次,实现游客互送20余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000余万元,助力两地旅游协作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更高质量迈进。三是开展消费协作提质效。积极开展巫山农特产品山东行,在烟台举办巫山农特产品大型推介活动,组织巫山农特产品进超市、进机关食堂、进社区。在烟台所城里、牟平养马岛烟威游客集散中心分别设立“巫山人家”体验店和巫山(烟台)城市推广·消费协作馆。在巫山投资建设“巫山烟台人家”山东特产专卖店,推动东西部协作消费帮扶产品双向流通。开通巫山脆李货运包机,有力拓展巫山农产品的销售渠道,目前烟台市累计采购销售巫山农特产品2.9亿元。
三、创新探索出示范,携手打造强县富民“新路子”。一是科技助力拓面提质。建立烟台(巫山)博士工作站,与鲁东大学、烟台市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烟台山医院、毓璜顶医院等单位合作,柔性引进100余位博士、专家入驻博士工作站,成立食用菌创新团队、农林作物遗传改良中心团队、智慧农业与大数据服务团队、现代物流与供应链服务团队等11个专家团队,为巫山科技创新助推乡村振兴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组建脆李、柑橘等3个专家大院(研究中心),精选25名高精专人才,集中攻坚产业技术、攻关科研难题,成功研发脆李小烧、脆李白兰地等系列产品,提升附加值。二是飞地建园迭代升级。围绕巫山“1+3+2”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布局,借鉴山东烟台果业发展优势、设施蔬菜“寿光模式”,因地制宜在金坪乡、两坪乡等地发展秋月梨、大樱桃、甜柿为主的“万亩精品果园”,在骡坪镇、平河乡等乡镇建设高山数字有机蔬菜产业园。发挥基层党组织示范带头作用,实行“集体经济组织+专业合作社或农业企业+农户”或“示范带动企业+合作社+菜农”的园区合作模式,预期3年可达亩产纯收入10000元,实现“三变”改革新突破。三是培就一体跨域联动。鲁东大学、烟台市乡村振兴学院、巫山县职教中心共建巫山(烟台)乡村振兴学院,构建理论研究、实践指导、人才培养“三位一体”综合供给中心,开展各类乡村振兴培训16期,培训1500人次。创新探索“校企合作”劳务输出模式,实现学生高质量顶岗实习或就业,受到脱贫农户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