綦江:贫困户初尝“甜蜜”记

100群蜂子,一年取一次蜜,一斤蜜能卖130元;喂了9头生猪,还有个把月可以卖3头,一头收入1500多元;借的20多万元修房款已经还了10来万,今年争取再还4万……
这几日,中峰镇白峰村贫困户杨永开一边在家钉蜂箱,一边不断地算脱贫账。
“别看蜂子这么小一只,我的甜蜜生活却离不开它哟。”杨永开笑着说。
然而5年前,杨永开的生活却是一片黯淡。
“他父母都是快满80岁的老人,妻子因患病失去了劳动能力,还有3个孩子要供养。”杨永开的帮扶责任人王成芳介绍说,一家人的重担全部压在了杨永开身上。
没有资金,没有手艺,杨永开种了2亩多水稻,全家人勉强度日。
“这么点庄稼只够吃,为啥不多种点?”2014年6月,王成芳第一次来到被评为贫困户后的杨永开家走访,看着一贫如洗的杨永开不禁发问。
“我们家情况已经这样了,过一天算一天吧。”杨永开回答说。
王成芳看着对生活失去信心的杨永开,耐心地给他讲解扶贫政策,并鼓励他发展产业,通过自己的勤劳苦干实现脱贫致富。
多养蜂、多喂猪、多种粮,王成芳为杨永开制定了“三多”模式。看到有人对自己苦口婆心地进行指导,杨永开逐渐有了动力和信心。
刚开始,由于没养殖经验,要学习养蜂技术,杨永开便尝试着养了5群蜂。在养蜂和喂猪的同时,朋友介绍他去中峰镇与江津交界的工地上做工,一天工资150元。
杨永开没有车,往返工地全靠两条腿。
“来回要走4个小时,往往是每天晚上11点忙完,第二天凌晨两点多钟就要起床煮猪草,然后再去做工。”杨永开说,那段时间连走路都打瞌睡,有次走到沟里去了。
邻居杨定群经常到杨永开家串门,对杨永开的变化最清楚,“他以前是得过且过,现在是豁出命来挣钱养家哟。”
即使每天只能睡两三个小时,杨永开也没想过放弃。去年,杨永开的蜜蜂扩充到了90群。今年9月采蜜后,大约可以收获300—500斤蜂蜜,预计能赚五六万元。等水稻收割、生猪出栏后,还能再增加一万多元的收入。
算算账,杨永开满心欢喜,准备建个蜂园扩大规模。
王成芳得知这一想法后,两人一合计,准备申报家庭农场,一来有助于蜂蜜的品牌销售,二来还可以帮村里贫困户寄养蜜蜂和技术指导。
于是,杨永开又开始忙活起来。在家钉蜂箱的声音,听起来像极了走在脱贫致富大道上的脚步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