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专题专栏>历史专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局)>乡村振兴>产业发展

巫溪县红池坝镇:农旅融合促“三变” 乡村旅游探“新路”

日期:2019-06-21

  红池坝镇位于巫溪—云阳—开州—城口生态旅游环线腹地,全镇幅员面积232平方公里,辖13个行政村(社区)、71个社、4991户、19157人,耕地3.9万亩,林地27万亩,海拔高差460米~2260米,属亚热带暖湿气候,基本镇情可概括为“边远、闭塞、贫困”。2017年8月,红池坝镇被列入全市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确立了“农旅融合、旅为龙头、农为基础、交通先行、党建保障”的发展思路,全力推进脱贫攻坚,试点开展乡村振兴,农旅融合发展格局加快形成,乡村旅游扶贫初见成效。

  一、改善乡村旅游发展环境——推动“三变”

  天堑变通途。加快推进“一横一纵”区域互联互通道路建设,年底前竣工S502双庙垭口—渔沙段横线工程,初通X002田坝—红池坝镇景区段纵线工程。随着巫云开高速公路10月底前启动建设,红池坝镇将由离巫溪县城最远变成离重庆主城和红池坝景区最近,成为红池坝景区迎接重庆、万州、开州、云阳、达州方向游客的“西大门”和“前客厅”。加之镇内“四好农村路”、产业路、人行便道逐步联网,为引流客源提供了极大方便。

  山区变景区。大力发展“小规模、多品种、高品质、好价钱”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因地制宜、长短结合、梯次布局,落地形成万亩茶园、万亩经果、万亩中药材、万亩蔬菜、万群中蜂、万头草食牲畜等“六个万级”主导产业,初步形成茶山—九坪康养民宿度假区、中岗—茶园茶旅融合发展区、渔沙—金家生态农业保供园“两区一园”,春—品茶赏花,夏—避暑摘果,秋—收药采蜜,冬—民俗戏雪的四季农旅融合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农房变客房。积极推进“小组团、微田园、生态化、有特色”农旅融合发展,累计完成C、D级危房改造453户,实施厨房、厕所、圈舍、线路、院坝、入户便道及排水沟渠“四改两治”608户,通过村集体入股、招商引资、农户联营,发展民宿公司2家,引导农户建成运营乡村旅游农家乐15户。正加快推进“2+20+80”乡村旅游接待能力建设,即,建设2个民宿接待中心、20户“森林人家”示范户、80户星级农家乐。拟于8月下旬举办首届“红池坝上•云中之家”乡村旅游文化节。

  二、探索乡村旅游扶贫模式——实行“三联”

  参股联营。引进华侨城、巴渝民宿、宁之源等3家企业投资,九坪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土地、资源作价和政府项目折资入股,按50%、19%、10%、21%比例持股,共同开发“天脉九坪”巴渝民宿项目,规划用地370亩,分3个阶段,建设精品酒店、特色民宿、商业配套、生态景观等总面积约4.6万平方米,惠及农户403户,其中贫困户152户,实行“一分红、两保底”机制。“一分红”,即按照实际股权根据公司年度经营收益进行股权分红;“两保底”,即对项目区内以地入股的农户和利用旅游扶贫补助资金入股的建卡贫困户,公司承诺其每年保底收益不低于股权的6%。此外,项目区内具备农房改造条件且有能力自愿参加巴渝民宿经营的农户,还可按照统一规划、接受统一指导、自行改造住房、参与民宿联营。公司将与项目区农户在土地流转、就近就业、民宿经营、农产品销售等方面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目前,该项目一期示范区精品酒店已封顶,商业民宿第一层完成建设,整体效果基本成型,8月底可建成投入运营。

  文旅联创。在保护生态景观、打造农业景观、开发人文景观的基础上,深度进行文旅联创。陆续推出“九坪山歌赛”“清明采茶节”“原乡刨猪汤”等乡村旅游节会活动,组织市扶贫帮扶单位、自行车运动协会、各类文艺爱好者到红池坝大峡谷开展“驴友”“猎奇”“采风”活动5次,培育团城峡谷、渔沙花谷、银洞茶园、茶山果园等乡村旅游精品线路4条。为做大盘强茶叶主导产业,精深开发乡村旅游商品,重点围绕“一叶一企、一品一节”目标,通过举办茶文化节系列活动,着力打造“巫溪秀芽”公用品牌

  双线联动。积极开展网络营销,通过搜狐中国《深山寻宝》、华龙网记者《扶贫手记》、巫溪论坛《热点关注》、“红池中岗原”电商平台等渠道,宣传推介红池坝镇旅游资源、土特产品、风土人情等信息10余条,网络点击量累计突破50万人次,实现农产品线上交易20余万元。综合利用巫溪年货节、重庆农交会、杭州茶博会等展销平台,推出巫溪秀芽、风味腊肉、宁河刺绣、竹篾编筐等土特产品,在拓展消费扶贫同时,宣传红池坝镇“原乡茶乡、生态生活、宜居宜游”的乡村旅游魅力。

       产业开发处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2024-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