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奉节:打造贡米品牌 带动农户增收

2018年,为促进重庆市地产稻米品质提升和品牌打造,重庆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市农业技术推广协会组织开展了“三峡杯重庆十大好吃大米”评选活动。经过大米蒸煮食用品质感官评价等环节的激烈角逐,十个产品最终获评了首届“三峡杯重庆十大好吃大米”,奉节夔门红土大米榜上有名。
一、渊源、自然、气候独特化
红土大米历史源远流长,出产的大米始于三国刘备托孤,早在明清时期就颇负盛名,清朝嘉庆年间更是送往朝廷,作为皇室贡米供皇室享用,历来都是奉节县的最大粮仓。
红土乡地处长江三峡河谷地带,气候湿润,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冬暖、少雾、日照时间长。红土乡及周边乡镇海拔位于500--900米的地带,稻田集中连片,土质肥沃,土壤富含硒钾等微量元素,是种植水稻的最佳优质区域。
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和生态环境为生产优质水稻“红土贡米”提供了绝佳环境和天然保障。目前已建成白鹤坝等种植基地2000亩,签订种植订单20000亩。
二、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
优化新品种,加强与中国南方省市的农业科研院所和制种企业的合作,试种各类品种,最终发现和定植环保好、产量高、米质优的渝香203。
推广新技术,每年举办多期优质稻种植技术培训班,邀请全国和重庆市的专家授课,覆盖红土、公平、石岗及云阳石门、大阳等8个乡镇,共计培训干部群众9000余人次,极大地推广和提高了种植技术。
采用新设备,投入200余万元自建大棚育秧房并购有各类齐全的38台机具,基本形成了播种、育苗、栽秧、收割及统防统治的机械化运作模式。
引进新工艺,投资近200万元,建有大米加工标准化厂房近4000平方米,拥有年产近3万吨、渝东地区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大米加工生产线,使烘干、筛选、去壳、色选、分级、包装等各类操作全部一次性完成,形成了“一条龙”式的机械化操作生产链。
营销新媒介,注重在渝万奉及周边区县设立销售门市,在多家大市场、大超市设立销售网点,所产大米供不应求。并通过报纸、电视、互联网、新媒体等新闻媒介进行广泛宣传,帮助红土大米走出夔门、立足重庆、走向全国、放眼世界,极大提升了红土大米的美誉度和知名度。
三、生态、产业、品牌效益化
红土乡山清水秀、环境优美、景色宜人,孕育出黄橙橙、金灿灿、沉甸甸的红土大米,处处呈现出一派清新自然、魅力独特的田园风光。
红土大米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是乡村游、生态游、观光游、悠闲游的绝佳圣地,是助推脱贫攻坚促进乡村振兴的一块最佳“实验田”,是对陈敏尔“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重要指示的有益探索,也是对习近平扶贫重要论述的生动实践。
红土大米色泽白润如玉,煮饭香软适口,煮粥粘而不腻,营养价值极高。
先后打造了“红土贡米”“夔门红土米”等系列品牌商标,荣获农业农村部“优质大米”奖、中国西部农产品展销会“信誉奖”、中国西部农产品交易会“消费者最受欢迎奖”和中国优质稻米博览会“优质产品奖”等大奖。
品牌价值引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最大化。
近年来,红土米业在自身发展壮大的同时,饮水思源,反哺社会,强化利益联结,带贫增收脱贫。
通过集约种植流转土地每亩支付贫困户500元流转费,并招收本地贫困户在基地务工,每亩支付1000元务工费。
采取“公司+农户”的模式,为农户提供免费育秧、统防统治,每亩节约生产成本240元。
实行订单农业保护价收购,确保每公斤收购价比其他地区高0.6—1.0元,每亩为农户增加销售收入300--500元。
每年为当地农户创收960余万元,累计带动110户贫困户稳定增收、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