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专题专栏>历史专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局)>乡村振兴>产业发展

奉节县板仓村走出“弃煤启美”绿色发展之路

日期:2018-11-21

绿色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近年来,奉节县岩湾乡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对标对表“一个目标”“四个原则”“四条主线”理清思路、找准定位、明确方向,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贫困村板仓村以点带面抓好典型示范,坚定不移推进绿色发展,以实施产业变革助推村民脱贫致富,绘就了一幅“村新、业兴、景美、人和”的山水画卷。

一、曾经饱受“四挖”苦

板仓村位于岩湾乡东北角,距县城54公里,幅员面积10.29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050米;全村耕地面积2697亩,林地面积11900亩。板仓村由原来的大曲、茶湾、板仓三个行政村组成,共425户1873人。

煤,曾经是板仓村经济收入的“半壁河山”。由于全国煤炭行业的滑坡,加之“山挖塌、水挖断、树挖死、人挖残”等生态后患日益凸显,全村因挖煤死亡6人,导致矽肺病人97人、身体残疾17人。

“一煤独大”的经济结构让板仓村陷入了“一穷二白”的尴尬境地,传统种植的“三大坨”(包谷坨、红苕坨、洋芋坨)是主打产业,属典型的自给自足式小农经济;全村60%以上的挖煤收入没有了来源,村民纷纷举家外迁,外迁竹柿坪、白水池中心场镇139户652人,县城及县外居住生活232户1134人,全村在家村民仅87人,致使大片土地荒芜。

二、而今迈步“四精”路

一是精准发展。以“三变”改革实践为契机,立足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发挥优势、扬长避短、突出特色,通过整合土地资源、发展绿色经济、强化利益链结,将节水型经果林作为主导产业进行发展。根据地形地貌、土壤类型、基础设施水平等要素,制定了《板仓村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将特色产业发展精准到每块土地。截至目前,全村种植青脆李750亩、软籽石榴300亩、晚熟黄桃600亩、毛叶山桐子1200亩,林下间作魔芋和黄精600亩,实现了荒芜土地的全覆盖和有效利用。

二是精心管护。实行绿色产业发展企业化运作、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管护,成功引进奉节县冬有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成立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共流转全村土地2850亩,土地流转率达100%。在企业实行规模化种植的基础上,向企业派驻2名农技人员,蹲点开展技术服务指导,免费开展企业职工技术培训,确保企业种好“摇钱树”,让荒山坡变成“花果山”。

三是精深加工。引导支持企业加大农产品深加工投入力度,扩大机械化规模,提高精深加工水平,建起500吨气调库1座、果品分拣包装生产线1条、榨油厂1个、烘干房300平方米,保证全村所有绿色农产品按照质量标准进入市场。

四是精品营销。坚持市场化营销,积极拓展重庆市区和武汉线下两大市场,实现销售收入200多万元;建成板仓村淘宝服务站,让农产品插上互联网翅膀,远销至北京、上海、广东、成都等地。

三、念好产业“四品”经

坚持“好品种实现好品质,好品质做出好品牌,好品牌体现好品位”发展理念,切实念好产业发展“四品”经。

一是引进好品种。结合地质地理条件,从全国各地引进优良经林果品种7个,其中青脆李有茂县青脆李、巫山脆李、蜂糖李3个品种,黄桃有黄金脆和冬桃2个品种。

二是实现好品质。大力推进绿色有机水果种植,指导企业对全村1650亩果园进行土壤改良,完善田间道路和灌溉设施;采用生物防治及施用有机肥等综合措施,着力提升农产品品质。

三是做出好品牌。坚持“统一生产加工、统一商标品牌、统一包装销售”的品牌化发展道路,集中打造板仓高山优质水果品牌,目前已上市“板仓青脆李”、“板仓蜂糖李”,着力推动“一村一品”产业发展。

四是体现好品位。着力探索绿色产业与全域旅游有机融合,与精准脱贫和乡村振兴相结合的发展道路,深度挖掘高山农耕文化,举办赏花节、采摘节等丰富多彩的文旅活动,大大提高板仓农产品的文化品位。

四、干群共绘“四美”图

一是自然秀美。经过几年的绿色发展,板仓村从过去满目疮痍的荒山坡变成了如今生态良好、风景优美的花果山,板仓村春来漫山花海,秋天硕果累累,山清水秀、空气清新,犹如一个开放的森林公园;同时着力推进清洁家园建设,实施农村环境保护、污染整治,初步实现“生态美”建设目标。

二是人文优美。开展“立家规、传家训、树家风、圆家梦”活动,公开评选模范家庭10户、“好婆婆”5个、“好媳妇”5个、“五好文明家庭”5户、“美丽庭院”10户,不断丰富板仓人“勤耙苦作、诚信明礼”精神内涵,将板仓村打造成内外兼修的美丽乡村。

三是发展壮美。将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与生态保护、全域旅游、脱贫攻坚等工作紧密结合,建成年收益达10多万元的光伏电站2座,产业项目100%利益联结贫困户,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四是社会和美。整合帮扶单位、驻村工作队、村支两委等工作力量,实施网格化管理,推行脱贫攻坚“八到户八到人”工作法,开办“新时代讲习所”,开展“两回两讲两解”,推行“六个公示公开”,持续推进“六项专项治理”行动,更好地宣传、引导、服务群众,正民风、化民怨、解民难、促民和,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2024-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