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专题专栏>历史专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局)>乡村振兴>产业发展

梁平区曲水镇打造“李子经济”助推乡村旅游扶贫

日期:2018-11-21

  梁平区曲水镇位于该区东部,紧邻万州区分水镇,距梁平城区41公里,全镇幅员面积47.43平方公里, 辖区总人口16747人。地处深丘河谷,最高点佛印山海拔1140米,最低点276米,相差800多米。曲水镇下辖的聚宝村位于曲水镇东南部,由原来的合力村“瓦力村”“罗城村”“宝圣村”合并而成,距曲水镇政府4公里,幅员面积3.7平方公里,下辖有5个农民小组,共有483户1461人。市级贫困村聚宝村平均海拔650米,系丘陵地区,土壤肥沃、日照充足,自然资源优势明显。

  一、科学合理做好规划

  聚宝村属于典型的山区农业乡村,土地资源分散,以种植水稻为主,长期以来都是粮猪二元结构,农民人均年收入仅2800元,一度为产业空壳乡村,外出务工成为当地农民家庭主要收入来源。聚宝村连同镇政府一道,适时改变种殖结构,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聚宝村的地理和气候条件种植李子,并以李子产业为依托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聚宝村虽然距离梁平城区较远,但紧邻万州区分水镇,有沪渝高速公路收费站、分水火车站、万州港口相对较近的交通优势,李子等农特产品可销往人口较多的万州等地。聚宝村的李子种植历史本就有上百年时间,其海拔适中,光照时间长,气候、土壤条件适宜,上百年李树占50%以上,50年以上的李树随处可见。聚宝村根据当地农耕基础条件,不跟风、不贪大求洋、深耕细作本地土李。

  二、培育优质李子,形成比较优势

  聚宝村的李子种植产业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的理念,在生产管理中采用无公害生产,施用有机肥,禁用高危化学药剂。积极引进中晚熟李子品种,优化李子种植结构,延长李子销售期。定期聘请专业人员,对李子种植户进行指导培训。同时狠抓李子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建设,打造并推广“李果老”品牌,依托网络平台实现线上销售。聚宝村种植出的李子绿色、生态、安全、品质优良,知名度高,形成了比较优势,为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吸引外地游客

  聚宝村共硬化村组公路14公里,人行便道13公里,5户以上的院落全通水泥路,85%以上的家庭通人行便道。规划建设聚宝村产业大道2千米,建成李子文化广场1个、观景台1个。在此基础之上,一方面政府积极引导,鼓励发展农家民宿,补贴民宿,动员当地有实力的农户发展民宿,对发展积极的部分民宿业主,政府出资购买床铺、棉被等生活物资,让前来游玩的旅客有落脚之处,玩得尽兴。另一方面空屋盘活,集租集配。针对当地外出务工人员较多,房屋空置的情况,通过支付少量租金的形式租用空置农房,并用统一的标准装配民宿,盘活现有闲置资源。通过硬化村组公路以及发展民宿,聚宝村解决了乡村旅游“行”与“住”的问题,方便了前来旅游的游客,提高了聚宝乡村旅游的吸引力,同时也带动了农民收入的增加。

  四、打造乡村旅游活动,增加乡村旅游“看点”“玩点”

  聚宝村化生态资源优势为发展优势,坚持以李子、油菜等本地特色经济农作物资源为依托,连续举办多届赏花节、采李节,着力打造乡村旅游名片,实现春赏花、夏品李、秋摘橘、冬观雾的乡村游格局:3月中旬至4月,欣赏油菜花和李花繁茂盛开的壮观景象;6月后李子熟,满山遍野硕果累累,便举行李子采摘节;赏花节开幕有唢呐表演、曲水河畔广场舞、腰鼓队等颇具乡村文化特色的演出;景区提供烧烤区和农家饭自制体验区,让游客自己动手享受乡野美食DIY的乐趣。将李子、油菜花等经济作物实现“再消费”,不仅盘活了聚宝村的乡村旅游,更能增加当地水果品牌知名度,提高销量和售价,为农民创收。

  五、实施农旅融合,乡村旅游扶贫成效明显

  聚宝村李子园规模不断壮大,建成了鲁家湾、枇杷梁、谭家院子等6个李子园。春天花开时节,漫山遍野的李花如白雪飘舞,与油菜花、麦穗、水田交相辉映;夏秋季节李子成熟时,翠绿的李树遍布起伏,满树硕果累累,白墙青瓦的民居点缀其间,一幅安宁富足的乡村美景图。聚宝村还被重庆市建委评为“重庆市2016年度绿色村庄”,被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评为第一批绿色村庄,被农业部办公厅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聚宝村坚持发展以李子产业为基础的乡村旅游,聚力打造乡村旅游品牌,叫响了“李果老”李子品牌,聚宝村的李子也成功申报“曲水聚宝李子生态原产地保护”标识;充分利用农产业优势,积极培育引导,致力于基础设施建设,建成旅游观光游步道约15千米,休闲垂钓场所5处、“星级”农家乐2家、“聚宝人家”乡农民宿11家,连续4年成功举办李花节和采李节、农特产品展销会,吸引区内外游客达50万余人次。(根据梁平区农委提供材料整理)

 

 

  产业开发处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2024-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