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专题专栏>历史专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局)>乡村振兴>产业发展

綦江区积极探索“大基地+小农户”新型农业发展模式

日期:2018-07-11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对于推进农业农村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綦江区农委积极探索“大基地+小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通过该模式实现农民增收,助推规模经营主体壮大。

  

模式一  山林黑猪发展模式

  山林黑猪产业通过政府引导,采用“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农户)”的发展模式,农户与企业签订养殖合作协议,按照一定标准梯度向企业缴纳保证金(交纳保证金标准:1—3头,700元/头;4—6头,500元/头;7—9头,300元/头;9头以上,200元/头),合作社协调配合农户、企业开展工作。

  企业负责统一供应、运送健康猪苗,统一开展疫情防疫、统一为猪苗购买农业保险,同时为农户配备技术指导人员和培训养殖技术。猪苗发放3个月后,根据对农户验收的情况,企业向合作社返还保证金。商品猪体重达200—250斤,根据农户意愿,企业按照不低于8元/斤的保底价或高于保底价的市场价格组织商品猪回购,农户每头猪最低可实现收入800-1000元。

  2018年,全区将发展养殖山林黑猪30000头,预计农户增收3000万。

  

模式二  小黑木耳产业发展模式

  

 

  小黑木耳产业发展主要按照“四个统一”的模式进行生产销售。

  

     一是统一提供菌包:由公司统一出售菌包,政府给予贫困户种植补助1元/棒;二是统一规范管理:由公司派出技术人员,从小黑木耳的选址、种植到培育,进行全程指导,统一标准管理;三是统一技术服务:由公司提供技术服务,解决农户在种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保障农户收益;四是统一产品回收:农户在头年10月份种植的木耳,第二个月即可出袋采摘,可持续采摘至次年5月份,公司按照协议价格,分级回收干木耳(年前价格32元/斤,年后清明节前26元/斤,清明节后22元每斤)。普通农户收益达1.5元/棒,贫困户收益达2.5元/棒(其中政府补贴1元/棒),每种植菌棒1000棒占地面积约1分,收益约为1500-2500元。

  

模式三  甜蜜产业发展模式

  

      綦江区通过建立“合作社+农户”、“家庭农场+农户”、“公司+农户”等模式发展中蜂产业,采取资金、技术、劳力入股等方式增加农户收益。

  

       当前模式有以下几种:

  

      1.看管模式:引进资金建设养蜂基地,由贫困户或农户代为看管,年底根据投入劳动力折算进行分红;

  

      2.认养模式:贫困户或农户到基地认养蜂群,在基地统一学习管理技术,技术成熟后自己管理,所有收益归农户个人所有;

  

      3.代管模式:由基地代为管理蜂群,每年基地提供给委托代管的农户蜂蜜不低于4斤/群。

  

      探索建立养蜂技术服务体系,各街镇兽医站选择1名贫困户作为试点对象,建立养蜂实践学习基地。街镇兽医站为试点贫困户购买蜜蜂4箱,分组入户对蜜蜂进行饲养、观察学习每周2次以上,通过蜜蜂的生长情况,详细记录、分析总结、形成一套适合当地的养蜂技术规程,确保贫困户当年收获蜂蜜10斤以上。鼓励开展蜂园标准化建设,目前全区已有标准化蜂园100余个,统一蜂蜜品牌,在土鸡在线、京东网等网络平台销售。

  

模式四  “借鸡下蛋”发展模式

  

       綦江区有丰富的林地资源,林地占比47%,林下蛋鸡是我区畜禽业重点支持产业,通过“借鸡下蛋”产业发展模式实现部分农户零首付、分期还本、年收入过万的目标。具体模式为:

  

       1.“零首付”提供产蛋鸡:由公司“零首付”向农户提供6月龄开产绿壳蛋鸡100只(70元/只,价值约7000元),农户养鸡当日即可捡蛋,效益立见。

  

       2.公司定价回收绿壳鸡蛋:公司按市场价1.5元/枚按时回收销售农户持有绿壳鸡蛋,在回收时分期逐步扣除蛋鸡成本(按0.5元/枚扣除蛋鸡成本7000元),其它收益归农户所有。

  

       3.公司加价回收绿壳蛋鸡:农户饲养蛋鸡1年后,公司以100元/只的价格回收之前提供的绿壳蛋鸡。

  

       公司负责绿壳蛋鸡育苗、产品销售,免费提供建圈、饲养管理等跟踪指导服务,农户按照公司统一标准养殖绿壳蛋鸡,该模式既解决了农户的销路问题,又保证了农户从第一天养鸡就有收益,农户年纯收入达1万元以上。

  

模式五  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模式

  

       截止2017年綦江区已培育成熟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6家,具备较强农机具服务能力,目前已为全区上万农户进行了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近三年解决摞荒地面积8000余亩。

  

       该区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主要针对水稻集中育苗、机耕、机插、机收、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病虫害绿色防控、果树代管、绿肥还田、花椒管护等环节开展服务。水稻实施社会化服务后,1亩水稻耕作成本仅需400-500元,成本降低50%,农民增收800元/亩,经果林实施社会化服务后,每亩增收3000-4000元。

  

       2017年,綦江区依托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先后完成了水稻全程服务面积1万亩、经果管护面积0.8万亩,绿肥还田面积5000多亩,水稻机收面积4万亩。

  

模式六  土地托管模式

  通过土地集中连片托管,大幅减少农业生产资料投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因地制宜规模种植高粱、水稻、特色经果等作物。目前我区试行的主要托管模式有“流转式托管”和“菜单式托管”。

  “流转式托管”主要由村两委将农户的土地集中起来,交由公司或集体经济组织托管,农民按照约定产量或收入取得分红。

  “菜单式托管”主要采取社会化服务模式进行代耕代种,在农产品后期统一收获、统一储存、统一加工、统一销售,为农户提供服务。

  

       通过土地托管模式,充分开垦农村撂荒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使用价值,增加农民收益。(根据綦江区相关材料整理)

   产业开发处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2024-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