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专题专栏>历史专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局)>乡村振兴>产业发展

奉节“蔬菜书记”林桥为民兴业带富一方

日期:2018-07-10

  他坚守大山15年,从一名返乡创业人员逐渐成为远近闻名的“蔬菜书记”;引领组织1500多户村民发展高山反季节蔬菜12000多亩,实现年产值5000万元以上,让绿色蔬菜成为高山地区的支柱产业;示范带动305户贫困群众种植蔬菜,真情帮扶贫困家庭每年户均稳定增收1万元以上。他就是奉节县龙桥土家族乡致富带头人林桥,现任奉节县鑫桥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龙桥土家族乡瑞丰社区支部书记。

  一、“订单农业”助农增收

   2003年,在外打拼了10年的林桥回到自己的家乡,利用务工期间学到的蔬菜种植经验和技术,个人投资150万元承包土地300多亩,利用龙桥土家族乡海拔1200米至1800米的独特气候,发展高山无公害反季节蔬菜,获得成功的林桥于2005年成立了鑫桥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在林桥的倡导下,公司积极履行企业帮村产业带动责任,采取“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按照“产前投入、产中技术指导、产后合同价回收”的“订单农业”方式,示范带动当地村民发展绿色蔬菜。2006年,受市场波动的影响,公司种植的1000亩蔬菜严重滞销,其中400亩低价处理,600亩烂在地里充化肥,净亏200万元。但鑫桥公司积极履行承诺,所有和公司签订合同的村民没有因公司的亏损影响稳定增收。

  近几年,鑫桥公司不断发展壮大,种植范围由过去的龙桥、蜀鄂2个村拓展到瑞丰、阳坝、金龙等5个村以及太和土家族乡、兴隆镇和平安乡等乡镇,带动发展专业合作社3家、家庭农场7户、种植规模200亩以上大户30余户,推动高山地区形成“一村一品”蔬菜产业发展格局。

  二、“产业补助”彰显爱心

  由于尝到了种植蔬菜的甜头,龙桥土家族乡家家户户种植蔬菜,积极性空前高涨,很多贫困户因此逐渐摆脱了贫困。在公司帮带的村民中还有不少户属于贫困家庭,其中一部分贫困户增收脱贫十分困难。林桥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从2016年始,鑫桥公司对所有贫困户交售的蔬菜给予40元/吨的额外补助,按户均种植5亩蔬菜、产量5吨/亩计算,贫困户将额外获得200元/亩的补助,户均可额外获得1000余元产业补助。

  截至目前,鑫桥公司帮带从事蔬菜种植的300多户贫困户已从公司领到了80多万元额外补助,这笔资金对贫困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乡亲们都亲切地称林桥为“好老板”、“贴心人”。

  三、“无形股份”精准帮扶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后,林桥在蜀鄂、龙桥、瑞丰等村选择21户深度贫困户,采取“无形股份”的方式进行重点帮扶,有信心通过一年时间的努力让他们实现脱贫。

  林桥给予这些重点贫困户每户15000元的“无形股份”进行帮扶,每户贫困户每年享受不低于10%的股份红利,分配方式为不支付现金,直接转换为生产资料,在产前提前兑现,以解决贫困户资金短缺问题。按每户贫困户每年可享受最低红利1500元计算,种植蔬菜每亩需要500元投入,1500元红利折合可种3亩蔬菜,每亩蔬菜按3000元收入计算,贫困户每年最低能享受红利投入所得蔬菜收益9000元。享受股份收益的贫困户脱贫后,将自动退出股份,由新增贫困户进行递补,以充分发挥“无形股份”持续性扶贫效益。

  龙桥村贫困户黄思波一家5口人,因地处偏僻无增收产业,加上2个女儿一个上大学,一个读高中,致使家庭一直过得非常艰难。近三年通过“无形股份”帮扶他家已累计种植蔬菜60多亩,目前已经交售蔬菜200余吨,实现销售收入近18万元,这个贫困家庭终于走上了脱贫奔小康的大道。

  四、“蔬菜书记”勇担重任

  经过十多年的摸爬滚打,“蔬菜大王”林桥将蔬菜产业越做越大,当地党委政府、干部群众对林桥的期望也越来越高。2016年,龙桥土家族乡瑞丰社区换届,林桥被村民一致推选为社区支部书记,义不容辞扛起了带领乡亲们脱贫奔小康的责任。

  瑞丰社区虽然是非贫困社区,但产业发展基础不牢,群众仍以种植红薯、土豆、玉米“三大砣”和烟叶为主,收入不高,社区里有141户贫困户,贫困人口占了社区人口的近1/8,加之脱贫攻坚时间紧、任务重,林桥针对瑞丰社区的现状,采取了调整产业结构的办法让贫困群众如期脱贫。一是调整蔬菜种植结构,因地制宜发展甜玉米、辣椒、卷心菜、萝卜等蔬菜,扩大蔬菜种植面积2000亩;二是利用高山地理优势和种植习惯,着力发展大黄、贝母、党参等中药材种植1500亩。

  林桥和公司职工结对帮扶了13户贫困户,指导他们种植5亩以上的蔬菜,为他们提供种子、技术、资金扶持,帮助让贫困户持续稳定增加收入。同时,鑫桥蔬菜公司履行社会责任,主动承担起41户深度贫困户的结对帮扶任务,每年通过订单种植、二次分红和生产资料扶持等方式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林桥将公司发展植根于家乡广袤的田野,将个人追求融入到广大群众脱贫致富的梦想,走出了一条为民兴业之路,受到当地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肯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2024-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