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专题专栏>历史专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局)>乡村振兴>产业发展

城口网上村庄助推贫困农户增收

日期:2017-09-25

  2015初,城口县先期在东安镇黄金村,河鱼乡平溪村等4个乡镇7个贫困村试点电商扶贫“网上村庄”服务站,到2016年底已发展到25个“网上村庄”服务站,2017年计划发展20余个。与此同时,城口县推动全国首个电子商务进农村项目实施,在全县建成运行148个农村电子商务综合服务站点,站点覆盖率59.3%,其中贫困村站点覆盖率57.8%。

  通过近年来的发展,城口电商扶贫“网上村庄”服务站各具特色,探索形成了“网上村庄+专业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基本实现了农副土特产品上线带动贫困户增收。每一个网上村庄都有不同的特色经营范围,有的完全以经营收购农副土特产品为依托(如东安黄金村范中福);有的以当地农户需求不同,带动发展特色产业(如高燕红军村依托土猪发展;庙坝关内村发展柴火鸡);有的依托网上村庄举办各种节气活动(如东安新建村袁凯举行泡猪节活动等);有的以当地乡村旅游为依托,为游客消夏避暑纳凉提供吃住行提供服务(如东安兴田村)等,具体体现在:

  一、推动专业合作社转型升级,“网上村庄”成为脱贫增收新引擎。农村传统的专业合作社,在新形势的驱使和带动下,乘着“互联网+”的时代浪潮,成功转型升级。以下两个例子是众多“网上村庄”发展的缩影,他们就是通过“网上村庄”服务站建立采取多种方式助推精准脱贫,大力发展城口农村电子商务。

  如,高燕镇红军村、长田村两个“网上村庄”服务站,紧紧抓住市民需求,销售生态黑猪,目前供不应求,效果良好,极大地带动当地贫困户增收,据不完整统计,仅2016年第四季度两个网村庄村共实现销售收入就达到达13万元。他们主要依托城口县五方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创新精准扶贫到村到户的产业扶贫方式,结合该村精准扶贫实际,将生态黑猪养殖作为企业主导产业,强力助推贫困户脱贫,带动贫困户、特别是“失能弱能”特殊贫困户,初步实现了稳定脱贫致富、持续增收的目标。择优将生态黑猪养殖作为贫困户增收的目标,探索出“企业+贫困户(或农户)”的带动模式。该村建卡贫困户108户422人,贫困发生率达20%,产业基础薄弱。针对这种情况,该公司出资统一负责籽猪购买,按农户(贫困户)需求分发到户进行喂养,饲料以纯天然野生猪草为主,以农户自产的玉米、红苕为辅,不喂配合饲料,喂养出栏时间在10个月左右,出栏猪肉五方公司按市场价格统一回收销售,公司以扣除籽猪同等重量的猪肉收回成本,解决了农户无垫底资金和无销路的具体困难。每头黑猪,籽猪成本按50斤,出栏按250斤计,按2016年冬猪肉市场价16元/斤收购,16元/斤*200斤=3200元。每户按3头计算,3200元/头*3头=9600元,每个贫困户家庭可实现增收8000元以上,坚持实现持续稳定脱贫,不返贫。

  又如,东安镇黄金村电商扶贫“网上村庄”服务站,该站负责人范忠福于2011年1月就成立了城口县东安兴晨中蜂养殖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成立之初仅有社员5人,创建资本为20万元。该负责人在参加市扶贫办举办的电商培训后,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在市县扶贫办和东安镇政府的指导鼓励下,紧紧抓住东安镇快速的乡旅发展,决定向电子商务转型升级,到目前该合作社社员发展到122人(其中包括建档立卡贫困户65人),现已经成为东安镇农特产品品种最齐全的网上零售商和最大的农村电商合作社,线上销售与线下体验协同推进。从2015年5月开始建设与营业同步进行,截止2016年底,电商营业额达560余万元,帮助贫困户销售农产品109万元,其中线上零售农特产品81.5万元,通过电商平台宣传引进批发商实体店交易231万元,其中带动贫困户人均增收3000余元。该站成功总结了以下三种模式:一是经营模式转型以“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为依托,建立农户与服务站的利益联结机制,注重群众受益增长。合作社努力探索社员股份化经营模式,构建紧密型利益连接机制,提高社员特别是贫困户收益。现已发展全镇建卡贫困户中65户养蜂户为会员,统一培训、生产、包装和销售优质蜂蜜,销售价格提升20%以上,并已为贫困户社员分红60000余元二是平台搭建转型合作社以电商服务站村服务站为依托,向上联通各类电商渠道,构建开放共享的电商扶贫平台。一是嫁接区域性专业电商平台,已在网上村庄、重庆村游网、华龙百家和商小妹购等平台上开设专区。二是联通全国性大电商平台,在淘宝、腾讯微商城、苏宁易购等大平台上开设店铺。三是融入电子商务公众服务体系,借助城口全国电商进农村试点县建设契机,将服务站纳入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站点并承接东安镇综合服务站建设。三是营销推广转型线上线下全方位互动,拓展营销渠道,构建适合贫困山区农产品销售渠道的电商模式。线上平台销售。结合本镇大巴山森林人家20余户在重庆村游网实现网上查询预订;借助农村淘宝服务站,成为服务站淘帮手,建成1+3+10的帮扶联动机制,成为东安镇农村通过微商线上销售农特产品60余万元。线下体验营销。注重体验营销,全力抓好后备箱工程,带动周边农户直接销售农产品。合作社利用通过游客后备箱实现销售约30万元,通过线下信用的建立,成倍促进了线上订单与销售。政府大力推广主题活动,利用刨猪文化节、消夏节、干果文化节等营销协助开展年货购物、板栗采摘、刨猪等节庆活动吸引自驾旅客前来体验、消费。由此,该合作社自转型电子商务以来受到众多荣誉,2016年被评为“市级示范合作社”,重庆市商委授予范中福“重庆市农村电商带头人”荣誉称号,2015年荣获“最佳业绩”站点,2016年重庆市商品交易协会授予“全市农产品经销大户”荣誉称号,2015年2016年被东安镇党委政府授予“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二、“网上村庄”服务站的建立,极大地带动当地贫困户增收,效果明显。一是黄金村、红军村电商服务平台主要依托专业合作社,以村内农户(特别是建卡贫困户)农林产品资源对接为重点,坚持精准到户与整体推进相结合,与贫困农户对接,建立定向指导、创业孵化、产品营销等帮扶机制,并通过农村电商培育农产品种植大户、养殖大户、贫困村电商带头人。二是红军村等电商服务平台主要依托公司向贫困户发展土猪助推脱贫增收。三是加工、包装、创新独具东安或高燕特色的互联网产品和生态旅游产品,促进乡村旅游和生态农业融合发展,促进贫困农户增收脱贫。四是深入贫困户社员家中收购富余农产品,解决区域内偏远贫困户的农林产品出行难的问题,切实帮助建卡贫困户稳定增收提供保障。

  总之,不论是东安镇黄金村或是高燕镇红军村电商服务站借助农村电子商务这个“互联网+”平台快速发展,成为年销售额几百万元的业绩,离不开国内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和农村淘宝这个大环境,以及当地乡村旅游发展的带动和电商发展的定位。特别是东安镇在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城镇建设和扶贫开发的同时,综合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先后实施了“互联网+森林人家+建卡贫困户”、“互联网+农村淘宝+合作社+建卡贫困户”的电商发展模式,这是政策培育的结果。能够利用乡村旅游的发展,结合游客的实地体验,结合生态涵养发展,利用后备箱经营的模式,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在大环境和小环境的相互融合发展的双模式下,合作社才能顺利的随着潮浪前进,带动本镇贫困户增收。

 

 

  产业开发处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2024-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