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专题专栏>历史专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局)>乡村振兴>产业发展

开州区推出七大产业精准扶贫带动模式

日期:2017-09-11

  

         开州区脱贫攻坚工作中不断探索产业扶贫的新模式,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主导,因地制宜地创新产业扶贫机制,打出了一整套产业扶贫开发“组合拳”,有效提高了产业扶贫开发的整体效益。

  模式一:财政资金注入、量化配股到户、企业主体管理、贫困群体分红、脱贫转股退出的资产收益型扶贫模式

  实例:开州区长沙镇齐圣村村民自愿以现金或田地参股到该村的长发农业开发公司。低保贫困户田土较少,且没有现金,该村就利用政府投入到农村的生产发展类资金、扶贫开发资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等量化配股给20户低保贫困户,让他们持有股金,以便分到更多的红利。2016年,贫困户户均分红可达6000元以上。为了让更多人也能享受到财政配股资金分红,尽早摆脱贫困,长沙镇齐圣村和开州区大多数贫困村一样,推行了政府配股资金的脱贫转股、滚动使用模式。

  模式二:优势产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

  实例:紫水乡黄豆种植及深加工优势产业项目采取与开区袁氏种植股份合作社合作,政府投入的专项扶贫资金按照10:41:49配股保底分红模式,即村民委员会占10%股份,贫困户占41%股份,开区袁氏专业合作社占49%股份,合作社49%股份用于扶贫产业基地及黄豆生产加工厂建设。待产业取得收益时,合作社每年给贫困户不低于6%配股分红。

  模式三:合作社+农户+市场

  

       实例: 九龙山镇清狮无花果种植股份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农户+市场的经营方式,吸引农户资金入股专业合作社,专业合作社按入股资金分红。2016年该合作社实施的资产收益项目,将财政专项扶贫资金40万元配股到清狮村建卡贫困户56户204人,每年按6%的股息分红,2017年的红利已于2017年2月份打进对象户的账户。通过实施该项目,一方面实现了清狮村贫困户的稳定增收,另一方面也带动了该村农户发展无花果的积极性。清狮无花果专业合作社建设无花果深加工基地,通过收购该村散户种植的无花果,来增强群众种植无花果的信心,确保该村的主导产业可持续发展,从而实现我镇清狮村贫困户脱贫、贫困村销号。

  

       模式四:美丽乡村建设+旅游合作社+贫困户

  

       实例:满月乡马营、顶星、双坪村,原是被人遗忘的偏僻落后的“狗儿坪”,自从2012年美丽乡村建设以来,村民成立合作社,发展产业,集约使用土地,配合政府搞环境整治,基础建设修缮。改善后,全村贫困人口加入合作社的贫困户,在合作社引导、管理、带动下,实行岗位就业,股份分红,引导贫困户创业,同时依托美丽乡村建设带动、改变种养产业,通过乡村旅游服务建起了农家乐、乡村旅馆等200多家,把特色农产品卖给来村子游玩的客人,大大增加了村民收入,截至目前,贫困村双坪村已脱贫209户,722人。

  

       模式五:乡村旅游+公司+贫困户

  实例:满月乡海拔420米-2260米,拥有优美的自然风光、明显的立体气候、丰富的人文传说、突出的乡村旅游产业等独特的旅游资源禀赋,是全区3个乡村旅游示范区之一。2016年来,该乡与开区桦阳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合作,全力打造国家AAAA级景区。政府投入的专项扶贫资金按照10:41:49配股保底分红模式,即村民委员会占10%股份,贫困户占41%股份,公司占49%股份,公司49%股份用于乡村旅游升级打造和基础设施建设。公司每年给贫困户不低于6%配股分红。

  

       模式六:电商+培训+贫困户

  

       开州区抓住“互联网+”的机遇,多措并举为贫困人口开展电商培训,打通“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最后一公里。

  

       2015年以来,专门针对贫困人口、残疾人的培训10期700余人次。目前,已有47个贫困村、700多个贫困户、2400多名贫困人口从事农副产品线上开发和销售,40个贫困村成长为淘宝村,注册网店已达5000余家,吸纳7300余名贫困人口就业,年人均增收5000多元。贫困户梁先桂在培训班里学得精,学成后在实践中用得活,自己在家开实体店,再加上他的淘宝网店收入,成了村里的富裕户。

  

       模式七:垦荒用闲+平台支持+贫困户

  

        开州区山多、水多、劳动力外出务工导致撂荒的土地也多,闲置资源的科学开发成为富村富民的巨大潜力。根据这一情况,正努力探索创新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光伏扶贫、经营性资产入股收益、生产经营收益、非经营性资产入股收益等资产收益扶贫模式。采取集中联户、以村带户、社会资本参与方式,投资建设光伏扶贫项目。

       产业开发处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2024-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