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水县天台村驻村工作队“六抓” 工作法助推脱贫攻坚

彭水县天台村作为彭水县深度贫困村之一,位于彭水县城南部19公里,幅员面积1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500余亩,林地5330亩,平均海拔850米。全村共有6个村民小组,512户2085人,贫困户114户390人,已脱贫113户384人,其中2019年已脱贫17户52人,未脱贫1户6人。
天台村驻村工作队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不愁三保障一达标”的目标,始终把党建放在首位,坚持提高政治站位,科学谋划发展,全面统筹协调,严格落实《彭水自治县贫困村驻村工作队选派管理办法》《驻村工作队管理六项制度》等文件要求,紧紧依靠村支两委和广大群众、依靠两江新区对口帮扶的支持下,紧紧扭住产业发展的重点、突破精准脱贫的难点,把握群众增收的着力点,推进脱贫攻坚工作有效开展,先后争取各类资金750万元,实现电商销售20万元,全村人均增收1200元,实现集体收益100万元的大关,确保17户贫困户(人均收入6000元以上)高质量脱贫;市、县各大媒体对天台村的脱贫攻坚事迹进行了报道。11月上旬天台村代表街道接受西南大学调研脱贫攻坚检查中获全县第四名的好成绩,群众满意度全县第一。
一、抓阵地建设,壮实脱贫攻坚的“脊梁骨”
大力加强农村基层党建,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培养入党积极分子2名,发展预备党员1名。一是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根据全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需要,设置了4大类14个岗位,对全村政治思想好、身体状况好、热心于公益事业且未担任村、组干部的47名党员开展设岗定责,可一人一岗,也可一人多岗或多人一岗,把党员放到最合适的位置,重点解决农村无职党员“无权管事、不会理事、无法办事”的问题,增强党员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使农村无职党员“无职有位、有位有为”,在精准脱贫、精准帮扶中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二是深入开展“党员五事争先、共建美丽天台”活动。即在全村党员中开展以“干好本职事,争当养心彭水参与者;做好身边事,争当和谐社会维护者;管好家庭事,争当孝义文化传承者;参与公益事,争当文明幸福奉献者;完成组织事,争当美丽天台建设者”为主要内容的系列活动,让党员队伍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展示形象,争当表率。三是开展“亮身份、亮承诺”为主要内容的“双亮”行动。为每名党员统一制作党员户牌,亮明党员身份,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切实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去年以来,先后接待县内32个村级组织到村里参观学习抓党建促脱贫的成功经验;承办了全县产业规划脱贫现场会、两江新区对口扶贫基础建设推进会在村里召开;先后迎接了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胡文容,市扶贫办主任刘贵忠、市委组织部部务委员邓美涛的脱贫攻坚专题调研。分别接受县委书记钱建超、县长石强、常务副县长巩义胜、组织部长刘焕章、宣传部长裴煜宇及原组织部长何川等县委常委到村里检查指导。
二、抓理论学习,占领脱贫攻坚“制高点”
坚持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化,推进“两学一做”常态化,认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及时组织传达学习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 坚决做到“两个维护”。通过村组干部大会、驻村工作队例会、群众院坝会、上门宣讲、微信群推送等形式,组织广大干部群众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重点对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并主持召开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精神进行传达学习。并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首要的政治任务,以最坚决的态度、最务实的举措、最严实的作风攻坚克难,持之以恒推动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天台村落地生根。协调县委组织部投资30万元新建藏书1万册的村级图书室已建成对外开放;先后组织电影演出8场、文化节目演出4场、发放各种宣传资料上万份,极大的丰富了干部群众的文化生活,开拓了视野,学到了知识,为全村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保障。
三、抓调研走访,掌握脱贫攻坚的“基础账”
工作队将身根植于群众中,对全村512户村民进行了到家访谈,开展“三个一遍”工作,即每月与在家的村民至少见面一遍、与家长拉家常一遍、到屋间察看住房安全一遍。二是常访,对全村113户建卡贫困户进行经常性的走访调研,宣传脱贫政策,帮助制订脱贫措施,动员积极参与村集体经济建设,激发内生动力,引导发展“五小”经济脱贫项目,共同参与田间劳作,指导红白喜事的勤俭办理等。 三是重访,对全村37户低保户、8户五保户共计72人进行重点走访,将工作队员的电话与每一名低保户、五保户连接,随时送医送药,经常夜间到低保户、五保户家里察看他们生活情况、了解他们的具体困难。通过调研,详细掌握天台村支部建设状况、村基本情况、发展现状、贫困户分布、项目需求。认真分析脱贫制约瓶颈,深刻理清脱贫任务,及时制定脱贫计划,重新制订《2019年—2022年天台村精准脱贫工作规划》,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奠定了坚实基础,从而进一步明确村户需求、任务清单、帮扶重点和对策建议。
四、抓民生工程,夯实脱贫攻坚“路基石”
民生工程是顺应“民声”的大事,基础设施不完善,是天台村整体脱贫攻坚中的短板,也是制约天台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针对行路难、饮水难、发展难的问题,驻村工作队主动作为,积极协调建设资金750余万元,主要用于洁净饮水、公路建设、村院整治等建设。目前,基础建设全面启动,3组5.8公里的公路硬化已完成,4组花椒坪至摩围山景区观田堡森林3.5公里的防火通道已90%工程量,5、6组2.2公里的连接道路已完工;20亩的水库整治(垂钓基地)建设已初具规模;村院整洁亮化美化工程全面铺开,已修建花台480个,制作路边栅栏500米,摆放垃圾桶20个,院坝灯450盏、路灯100盏安装完工;3组竹亭坡200立方饮水池已完工,饮用水的问题得到了根本性的解决。产业路的修建如火如荼,2组水库到5组6组油茶基地生产步道和水库周边花卉苗圃基地正在全面建设;投资10万元修建沿公路3个公共卫生间方便群众使用,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施乡村振兴、搞好乡村旅游打下坚实基础。
五、抓产业发展,充实脱贫攻坚“资金库”
始终坚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组织作为带动脱贫攻坚突破口,立足地理自然优势,盘活发展资源,在优化利用、扩大效益上下功夫,增强村级组织造血功能,使之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有力支撑。天台村目前采取以独资经营为龙头,合作经营为主体,承包经营为补充的三种经济发展模式。其中独资经营就是村集体办企业,我们通过实施“三变改革”,农户以土地、现金方式入股,风险共担,按比分红,引导贫困户入股参与公司经营管理。目前,我们坚持长中短产业发展相结合,成功打造了1000亩优质油茶项目,400亩优质鹰嘴蜜桃(可以搞采摘体验)基地,130余亩中药材前胡项目。目前,3个产业已全面实施完成,经果林、中药材长势喜人。二是合作经营。将县武陵山林牧业发展有限公司于2014年在天台村实施720亩油茶纳入村集体管理,统一规划,武陵山林牧业发展有限公司将利润的30%纳入村集体公司收益,今年油茶收入10万元。村集体公司与龙马建设公司组成联合体公司中标村基础设施建设,合同金额在600余万元,工程已施工完毕,集体经济获利100万元以上。三是承包经营。利用原有6口废弃的山坪塘,投资130余万进行维修整治,修缮完毕后计划发包给未脱贫的贫困户用于发展休闲垂钓产业,让贫困户在承包经营中有稳定收入。
六、抓巡视整改,筑牢脱贫攻坚的“廉洁墙”
加强廉政警示教育。把《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等作为加强全村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的根本标准和必修课,加强村干部的纪律和廉洁自律教育,深入开展作风纪律教育,把党纪法规作为村干部培训重要内容。定期组织村组干部观看廉政警示片,通过宣传正面典型,弘扬先进典型,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利用反面案例教育,起到震慑警示作用,让村干部引以为戒。认真对照市巡视整改的要求,组织干部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一一核查,制定措施、遂一整改。特别是对12户易地扶贫搬迁整改中,严格按照要求,真改实改,不留后患,做到符合规定、多方满意,并汲取教训,加强制度建设,以制度为抓手,不断增强照章办事的自觉性。
通过两年的驻村扶贫,深刻体会到作为工作队的每一员,必须具备“群众利益无小事”的为民情怀,必须具备“舍我为民”的奉献精神,必须具备会弹钢琴的过硬本领,必须具备“一口泡沫一个印”的担当精神,必须适应与大山为伍、星星为伴的清寂生活。在明年的乡村振兴建设中,继续保持昂扬的斗志、虚怀若谷的态度、面若桃花的笑容,用脚步丈量脱贫,以实干诠释增收。
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胡文容在天台村调研脱贫攻坚工作
彭水县在天台村召开市派第一书记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