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专题专栏>历史专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局)>乡村振兴>产业发展

“三变+村资管会”盘活农村闲置资源 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日期:2020-10-15


摘要:涪陵区大顺乡新兴村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以“三变+村资管会”盘活农村闲置资源为抓手、以共享农庄为载体,依托良好的资源禀赋,因地制宜走出了一条融特色民宿经济、生态经济和共享经济于一体的盘活闲置宅基地、闲置危房、闲置土地资源“三变”改革新路子,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新兴村位于涪陵区大顺乡东南部,距涪陵城区59公里、重庆主城区70公里,幅员面积7.79平方公里,平均海拔810米,村内自然风光优美、生态资源丰富多样,森林覆盖率达68%有耕地4495亩、林地6500亩、小二型水库1座、山坪塘57口。村下辖7个村民小组,4871860人;村党支部下设3个党小组,有党员65名。2014年以来全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76户,2019年底已全部脱贫。

以前的新兴村,基础设施薄弱,群众都依靠传统的生产经营模式,长期以来始终无法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2014年底,贫困发生率在15.35%;村集体不仅无集体经营收入,反而债台高筑,外债累计高达20余万元。由于地处偏僻、交通不畅、信息闭塞和经济落后,青壮年劳动力持续外流,1800人的村只有不足1/3的老人、妇女和儿童留守,导致大量宅基地闲置、大片耕地撂荒。

穷则思变,2016年以来该村以“摘穷帽、挖穷根”为美好夙愿,不断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大胆探索,将目光投向了村内闲置率高达50%的宅基地,欲唤醒这些“沉睡”资源,变废为宝,以发展村集体为抓手,推动村企之间优势互补、资源要素优化配置,探索形成了闲置宅基地盘活利用的“3+3+3模式。

一、“三股联动”整合闲置宅基地

在村党支部领导下,由村委会发起,组建以村集体为载体、农民为主体的新型集体经济运管组织——村集体资产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资管会)。资管会以宅基地为核心要素和第一抓手,对村内闲置宅基地、闲置危房、闲置土地等进行收储、整合,建立闲置资源资产“预收储”台账,为编制乡村产业发展规划和引入企业资本实施项目开发搭建平台。其中,农户以资源资产入股,企业以资金技术入股,村组集体以管理服务职能入股,按照群众利益最大化原则明确股权占比和分配原则,撬动“三变”改革,实现农村闲置资产、资源和企业资本双向流通。

二、“三管齐下”激活“沉睡”资产

企业通过资管会平台投入资金,以宅基地为核心要素,通过租赁、自营、共建方式“三管齐下”盘活闲置资产资源,形成“宅基地+承包地”、“宅基地+鱼塘”、“宅基地+果园”等灵活多样的“宅基地+打包运营模式。如“半亩塘”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采取“宅基地+承包地+鱼塘”打包运营模式,在新兴村3组租用农户闲置宅基地42870平方米,附带流转周边耕地近300亩,鱼塘37,打造乡村民俗经营点。又如重庆市花土堡农业有限责任公司与村集体联合打造的“共享农庄”示范区,采取“宅基地+承包地+果园”打造运营模式,在新兴村1组租用农户闲置宅基地53210平方米,流转周边耕地近370亩,果园80亩,发展生态、绿色、有机农业。

三、“三方共赢”固牢利益联结

遵循城乡融合发展的共建共享新理念,推行“村组集体+城市资本+村民(贫困户)”的收益分配模式,具体按村组集体占10%、城市资本占49%、村民(贫困户)占41%,打造村组集体管理服务、企业发展项目、村民占股分红的合作共赢新格局。村民根据实际,选择以闲置宅基地置换或土地入股等方式参与合作,获取收益。选择宅基地置换的,由村资管会与其签订补偿协议,按照14.38万元/亩复垦价格一次性补偿农户,由企业租赁开发,实行统一经营;选择土地入股的,村资管会与其签订股权托管经营协议,由企业租赁土地,盘活利用。农户每年除从企业获得600/亩的土地入股保底分红、务工收入外,还可获得资管会综合收益二次分配;村组集体每年享有土地固定分红50/亩,另参与企业盈利的0.2%分红收益;企业则将管理服务和协调职能交由村组集体代管,专心做市场,实现了各方专事专办、高效运转、合作共赢。

取得成效:

(一)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激发了乡村新活力

一是村集体经济效益显著提高。2017年新兴村集体经济负债20余万元,而通过收储宅基地236080平方米,代管土地800余亩,对外租赁收入245.22万元,服务性收入3万余元,联营收入10万余元,村集体经济快速壮大,不仅还清了负债还盈余70余万元。二是村集体组织影响力显著增强。依托项目推动,破解农村集体经济“空壳化”问题,实现集体资产、资源保值增值。

(二)群众收入水平激增,奏响了乡村新乐章

一是整体来看,2014年新兴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200元,贫困户76户,贫困发生率为15.35%2018年以来通过农户闲置宅基地资源和土地资源整合盘活利用,农户获得直接收益167万元,二次分红29万元,劳务报酬160万元。2019年,新兴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000元,同比增长21%,贫困户全部脱贫,脱贫成效显著。二是从参与贫困户来看,新兴村盘活闲置宅基地和土地共涉及农户108423人,其中贫困户1739人。利用“宅基地+的模式,农户收入来源多元化。项目实施以来,参与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200元,其中财产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仅包含项目劳务报酬)分别为6200元和12000元,占总收入的34%66%

(三)促进社会资本增殖,培育了乡村新业态

一是搭建社会资本进入平台。新兴村通过闲置宅基地和土地的收储和招租,破解了社会资本进入农村的住房和土地难题。截至目前,入驻企业9家,投资1200万元,带动3000余亩农户土地入股。二是提高企业资本盈利水平。农户、集体和企业形成三方经营和利益共同体,形成了特色民宿、共享农庄、有机农业等新兴业态,企业资本盈利水平显著提高,2019年社会资本盈利200万元。

(四)推动社会环境优化,绘就了乡村新画卷

一是盘活闲置资源资产。2017年,新兴村共有宅基地272000平方米,其中闲置宅基地108800平方米,闲置率为40%;土地4995亩,其中撂荒土地2997亩,撂荒率为60%。通过闲置宅基地置换和收储、土地入股等方式盘活闲置资源资产,截至目前,共盘活闲置宅基地6080平方米,占宅基地总面积的2.2%;盘活土地1200,占土地总面积的24%。二是改善人居环境,通过企业出资对其宅基地旧房及周边环境进行改造,“脏乱破败”的普通农房变为环境怡人的乡村民宿。截至目前,新兴村已消除危房21户,规范化整治农村院落7处。

如今的新兴村不再是破落闭塞的村、“空壳村”,而是成为远近闻名的精准扶贫示范村、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的明星村。究其根本,在于大胆探索,将“三变”改革落地落实,让闲置资源进入“产业链”,真正把“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2024-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