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万元扶贫小贷成就一碗幸福小面 ——涪陵区扶贫小额信贷典型案例

5万元扶贫小贷成就一碗幸福小面
——涪陵区扶贫小额信贷典型案例
【摘要】涪陵区增福乡贫困户杨淑会,在扶贫技能培训班学习掌握了煮小面技术,开起了一间小面馆,利用扶贫小额信贷政策,贷款5万元改善经营环境,生意日益兴隆,不仅自己脱了贫,还雇用建档立卡贫户参与务工就业,带动增收脱贫。
近年来,涪陵区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工作全局,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帮扶全覆盖,政策、资金、措施精准到位。特别是在扶贫工作中,注重因户施策,通过充分利用扶贫政策发展产业、激励创业,大大增强贫困户的内生动力,增福乡杨淑会便是其中的先进典型。
技能培训开启创业之路
现年49岁的杨淑会是增福乡延寿村2组人,2014年因两个孩子上学,且父母年事高、常年慢性病花费较大,经村、乡、区三级部门严格审核,被评定为建卡贫困户。为了一家人的生计,她和丈夫俩不得不利用农闲时间外出务工,但收入甚微。
2015年,在帮扶干部的宣传动员下,杨淑会参加了涪陵区组织的贫困群众创业就业技能培训,学习到小面技术,并在场镇租赁下一间35平米的门面经营起小面馆,结束了零工生涯。随着不断磨练技术、完善服务,杨淑会的小面逐渐得到了越来越多乡邻的认可。据统计,2015年至今涪陵区组织开展贫困群众创业就业技能培训60余场次3355人,许许多多像杨淑会这样心灵手巧的贫困妇女正是通过技能培训,开始了人生的转折。
小额信贷助力稳定发展
2018年初,扶贫小额信贷政策在涪陵区全面铺开,杨淑会通过申请到的5万元资金,对小面馆进行翻新,添置了设备设施,增加了产品种类,生意忙不过来的她还聘请了同村的建卡贫困户马顺秀共同经营。重装后的小面馆生意步入正轨,每逢赶集日能卖出一百多碗小面,日均营业额能达到七八百元。
通过自立自强、诚信经营,杨淑会树立起场镇餐饮业的标杆,成为了贫困留守妇女的榜样,2019年被评选为增福乡产业扶贫示范户标兵,而干净卫生的小面馆也多次登上了增福乡每月创卫红榜。
目前涪陵区扶贫小额信贷工作稳步推进,全区累计获贷9448户次,累计获贷金额2.47亿元,获贷率达54.12%。通过把扶贫小额信贷政策广泛融入到产业发展中,激发了贫困户的生产积极性,完成了扶贫工作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越来越多像杨淑会一样的贫困户投身到第三产业中,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注入了强大而持续的内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