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实施产销对接助力脱贫攻坚

摘要:脱贫攻坚以来,巫山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产业扶贫重要部署,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互利共赢”的原则,扎实开展产销对接,深入推进消费扶贫走深走实。
近年来,巫山县立足巫山产业发展实际,以巫山脆李、巫山恋橙为重点,通过组织开展巫山脆李李行天下、巫山恋橙橙信天下等产销对接活动,打造了巫山脆李、巫山恋橙农产品知名品牌,巫山脆李远销北、上、广、深等全国各大一线城市,价格由原5元/斤左右升至10—15元/斤,果农亩产达到1万以上。通过产销对接,2019年全县消费扶贫农产品销售实现5344万元,其中东西协作消费扶贫2644万元、中央单位定点帮扶销售3700万元。今年1—5月,完成东西协作消费扶贫2200余万元。
- 着力打牢农业产业基础
近年来,巫山县立足优势,大力发展“1+3+2”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一是组织保障到位。每年整合各类资金1亿元以上用于脆李产业发展。成立由县长任组长的脆李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每季度召开一次领导小组会议,定期研究解决具体事项。组建县果品产业发展中心,负责脆李产业日常工作,出台《巫山县脆李、柑橘产业扶持方案(2020—2022年)》。二是科技服务到位。成立中国(巫山)脆李产业研发中心,建立科研机构、科技创新及服务中心。整合部门资源,累计培训、培育固定化脆李专业管护技术人才、土专家1000余人。三是精心管护到位。采取“单户经营、联户经营”的模式,由农户分散种植、专业合作社或专业化服务队统一管护的模式,全县成立脆李专业合作社150个,组建修枝、打药、施肥等社会化作业队20个,科学编制《巫山脆李生产技术规程》,统一实施脆李产业精细化管护。
- 着力开展多元化营销活动
一是每年6月中下旬巫山脆李成熟季节、12月中下旬巫山纽荷尔成熟季节,由县政府统筹,举全县之力开展“巫山脆李李行天下”“巫山恋橙橙信天下”产销对接活动,邀请全国各地水果批发市场、大型水果批发商、知名电商平台企业、供应链管理企业等到巫山脆李、柑橘基地参观,现场亲自采摘、品尝巫山水果,与当地农民生产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农业产业化生产龙头企业开展对接洽谈,签订农产品供销合作协议,抢购巫山水果。二是开展扶贫产品宣传活动,与中央电视台合作积极参加扶贫产品展播;与字节跳动公司合作、利用抖音、头条大力宣传推广巫山脆李、巫山柑橘,打造巫山脆李、巫山柑橘爆款单品。三是举办巫山脆李城市宣传推介会活动,分别在北京、广州、成都、武汉、重庆等各大城市组织开展“抢鲜一步为李而来”巫山脆李系列城市宣传推介会活动,现场进行免费品鉴试吃、扫码关注送李、线上限时秒杀推广等活动,进一步提升巫山脆李知名度,促进销售。特别是2019年7月1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了2019中国.重庆“巫山脆李”消费扶贫活动启动仪式,相关部委领导出席了活动,巫山县委春奎书记亲自为巫山脆李代言,讲述巫山脆李前世今生,目前,巫山脆李已成为我市农产品区域性公共品牌,渝东北片区连片打造,共同使用。
- 着力深化东西协作促进消费扶贫
一是建立烟台巫山工业园,引入山东三嘉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入驻园区,设立巫峡粉丝有限公司投资建立巫峡粉丝建设项目,利用巫山优质红薯等原材料开展粉丝、粉条深加工。巫峡粉丝有限公司粉丝项目已于2019年9月正式建设成投产,年处理红薯可达1.5万吨以上,吸引就业35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00余人。目前,巫峡粉丝有限公司的粉丝产品已经畅销四川、云南、重庆、山东等地,实现产值3000余万元,其中:今年来,东西协作消费扶贫销往山东约1700余万元。二是投资480万元,在烟台巫山工业园建立了“山东烟台—巫山双创中心”,入驻电商企业10余家,以双创中心为依托,利用各种各类电商平台,帮助销售贫困户的农特产品。三是大力开展东西协作产销对接活动,先后举办了“烟台-巫山农产品消费扶贫对接会”、“巫山恋橙 诚信八方”巫山恋橙烟台推介活动。“巫山县领导现场推介巫山恋橙,介绍其优质口感、特性,现场开展各种趣味活动,提升巫山恋橙的品牌认知度。举办巫山“美景、美食、美物”进烟台推介活动,开展旅游宣传推介促销。通过现场制作展示巫山烤鱼、翡翠凉粉、翡翠凉面、苦荞粑粑、陈记梨膏等系列巫山特色小吃,烟台市民对巫山饮食厚重文化和“巫山烤鱼”的独特魅力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消费扶贫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着力打通电商市场环节
一是健全营销网点。持续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建设,建成县乡村三级农村电商综合服务体系。县级层面,建立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入驻电商企业20余家。乡镇层面,建立乡镇电商服务站点25个;村级层面,完成314个村级电商服务站点建设,实施升级改造工程5个。二是畅通物流配送。整合中国邮政、京东、顺丰速运等物流企业,建成脆李专业销售体系,建成乡村物流站点306个,建成冷运干线35条,实现脆李运输一线城市24小时到达、二线城市48小时到达。三是拓展销售渠道。坚持线上、线下同步销售,确保巫山脆李卖得远、卖得好。2019年县内外30余家电商企业、1200余家微商参与脆李销售,网络销售额达到2亿元。2019年脆李销售价格同比增幅达20%,最高5斤礼品装巫山脆李网上销售为195元/盒,单价高达39元/斤。2020年,巫山提前谋划脆李销售,宣传策划“优质脆李树网上寻‘主人’”预售活动,全县50余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电商企业的45000余株优质脆李树提前找到了“主人”。
经验启示:
(一)输血式扶贫转向造血式扶贫。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决战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目标清晰,责任重大。同时,对于成功脱贫的地区,巩固脱贫成果难度巨大,已脱贫的地区和人口中,产业基础仍然比较薄弱,产业项目同质化严重,脱贫就业不够稳定,政策性收入占比高。虽然目前我县脱贫成效明显,贫困人口住房、教育、医疗得到了应有的保障,但部分贫困人口的脱贫依赖于“输血式扶贫”措施较多,产业、就业增收的措施不够稳定,家庭收入或多或少存在政策兜底。如何把“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移,是巩固脱贫成果的有效手段,比如烟台招远三佳粉丝到巫山投资建立巫峡粉丝就是一个成功的造血式扶贫案例。通过双方政府牵线搭桥,利用巫山资源优势和烟台企业技术优势,两地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厂开展农产品深加工项目,推进产业合作,达成共赢。
(二)政府主导转变为市场主导。脱贫攻坚期间,贫困地区享受着诸多扶贫扶持政策,有许多项目支撑,政府主导产销对接推进扶贫攻坚得心应手,游忍有余。比如前期我县举办的各种产销对接活动,都由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共同推进。后期,随着扶贫政策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政府职能的科学转变将导致政府主导模式难以为继,政府主导逐步转向为市场主导已是迫在眉睫。由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市场配置资源,市场需要什么就组织生产什么。扭转过去由产定销的传统模式,实现产销无缝连接。
(三)“单户经营”转向“组团发展”。实施产业组织化,重点开展主体培育,坚持以适度规模经营为主,农户以土地“单户经营”或“联户经营”的方式,重点培育20
50亩规模以职业果农为主的家庭果园2000个以上。培育扶强大业主果园。引入社会资本建设50亩以上大业主果园,重点培育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按照“龙头企业+基地+贫困户”模式,通过土地租赁、作价入股、经营权托管、订单农业、技术承包服务、就地务工等方式增加贫困户收入。建立全县贫困户与168个新型经营主体利益链结机制。如福田镇松柏村探索股权化改革,村民把土地资源作为资产,整合土地2050亩加入村集体组织,村民按照土地等级以1:1.3或1:1.4作为股份,农民变股民,带领36户121名贫困户实现脱贫增收,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40万元。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