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专题专栏>历史专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局)>乡村振兴>产业发展

”阳光银行”普惠群众 光伏扶贫助农增收 ——重庆市巫溪县光伏扶贫案例

日期:2020-10-15

阳光银行”普惠群众 光伏扶贫助农增收

——重庆市巫溪县光伏扶贫案例


【摘要】光伏扶贫是国家十大精准扶贫产业之一,是科技扶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有效途径,是当前推进农村扶贫开发、促进贫困群众增收的重要举措。2015年以来,巫溪县抢抓机遇,投入扶贫资金5776万元,建成132座村级光伏扶贫电站、688座户用光伏电站,帮助贫困村、深度贫困户建立起长久增收脱贫项目,实现“一次输血”向“长效造血”转变。


巫溪县村级光伏电站累计上网电量1143万度,结算电费824万元(约296万元清洁能源补贴尚未兑现),村集体利用光伏收益,奖励、临时救助贫困户580余户次;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临时务工等,帮助400多个贫困劳动力人均年增加工资性收入3000元;开展小型公益事业扶贫,受益贫困户3000余户。全县户用光伏电站累计上网电量约1146.11万度,结算电费约1118.14万元,带动1236户贫困户户均年增收3000元。

一、采取“三大模式”,推进光伏扶贫电站建设。通盘考虑光照条件、安装条件、贫困户分布等因素,探索创新建设模式,确保光伏扶贫电站落地见效。一是“集体光伏”模式。利用整村扶贫村建设资金,在具备条件的贫困村建设一个35—150KW不等的村级小型分布式光伏发电站,其电站权属归集体所有、发电收益归集体使用。通过实施“集体光伏”项目,让村集体有持续稳定的收入来源,盘活集体经济,破解发展掣肘。二是“户用联建”模式。对900户贫困程度深、不具备建设条件的贫困户,由村委会协调土地,在村办公室、卫生室、废弃村小等楼顶或村内荒山荒坡集中联建1216—33KW不等的户用联建光伏扶贫电站,发电收益平均分配给受益贫困户,既节约并网投入又便于集中管理。三是“户用单户”模式。有条件的贫困户在自家房顶或院坝内单独建设3KW光伏电站。同时,通过市财政扶贫资金补助一部分、县级配套解决一部分、贫困农户自筹一部分切实解决户用光伏电站建设资金问题。在农户资金筹集上,根据农户家庭情况采取不同的帮扶措施,即实行以贫困户自筹为主,确有困难的,采取农户银行贷款、建设企业代垫、县级帮扶单位捐赠或社会捐助的方式解决。

二、落实“三级管理”,确保电站高效稳定运行。组建运维机构,强化“村、乡、县”三级管理责任,确保光伏扶贫电站正常运营。一是每个村级光伏电站均落实一名专人负责日常管护,定期清杂除尘,检查电站是否运行。村支两委每半月对管护人员工作完成情况进行一次巡查,并将光伏发电量与管护人员工资挂钩,倒逼管护员履职尽责,坚决防止“拿了报酬不履职”的情况发生。二是乡镇每月对设施设备运行情况、村支两委及村级管护员履职情况进行一次专项督查,压实村支两委、村级管护员管理责任,协助解决相关问题,确保设备正常运行。三是县级负责协调运维企业,每年组织开展两次光伏扶贫电站巡检活动,排查全县光伏扶贫电站设备运行方面的问题,及时帮助消除故障。同时,定期组织开展光伏管理业务培训,采取理论教学与现场实训相结合的方式,着力提高光伏电站运维管理水平,实现管护人员“能准确识别故障原因、一般故障能及时处理”目标,确保光伏扶贫电站持续稳定产生效益。

三、明确“三个途径”,规范光伏收益分配使用。制定《村级光伏扶贫电站收益分配使用办法》,严格分配使用方向,确保光伏收益发挥扶贫作用,防止资金闲置和超范围使用。一是开发公益岗位带动贫困户就近就业。各村根据实际,科学合理开发光伏维护、清扫保洁、护水护路等公益岗位,公开选聘上岗人员,促进贫困人口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和稳定增收脱贫。2020年,新开发200余个光伏公益岗位,优先安排受疫情影响无法外出务工的贫困户上岗就业,根据岗位性质、工作量,月岗位补贴300-500元不等,人均年增收5000元左右。二是建设小型公益事业提升贫困户幸福指数。利用光伏扶贫电站发电收益,实施饮水管道、公共服务设施整修等小型公益事业,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提升村容村貌。近年来,共计开展小型公益事业扶贫400余次,惠及3000余户贫困户。三是实施奖补扶贫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针对失能弱能户,设置500元清洁卫生示范奖励,以奖代补,激发贫困群众主动脱贫。

经验启示:

一是前期项目选址举足轻重。光伏扶贫电站的选址直接决定建成后的发电收益,项目选址应考虑日照时数、温度、风速、降水量、扬沙天数、积雪深度、冻土深度等气象因素,这些因素是影响光伏电站存活率及发电效率的重要因素。电站建设还应考虑地形地势,地形越平坦越好,山地地形最好东西走向且有向南坡面最好,周围不能有遮挡,这样才能保证发电量。

二是后期运维管护至关重要。光伏扶贫电站发电量的大小和发电收益的高低,与后期日常管护是否到位、故障处理是否及时密切相关。针对运维工作的不同内容,可采取多种运维方式。清理杂草、清洁光伏板等简单管护工作,可开发公益性岗位承担,既增加贫困户收入,又保障光伏扶贫电站正常运营;排查故障、维修组件等需要专业知识的维护工作,可组建专业运维公司承担,确保光伏扶贫电站正常发电。

三是收益分配使用务必规范透明。村级光伏扶贫电站收益形成村集体经济,收益是要用于分配的,群众对此非常敏感和关注。只有公开、公平、公正分配使用光伏收益,才能得到群众认可,光伏扶贫事业才能持续健康发展。因此,县乡两级务必强化监督检查,确保光伏收益规范使用,否则就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辛辛苦苦为群众牟取利益,结果群众反而不买账,并且造成新的矛盾。

— 3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2024-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