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黄连让贫困户尝出“甜”味道 ——石柱黄连产业扶贫案例

”苦”黄连让贫困户尝出“甜”味道
——石柱黄连产业扶贫案例
【摘要】 石柱县是中国黄连之乡。近年来,石柱县通过培育龙头、银企合作、定点帮扶,着力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培育壮大经销商、精深加工强科技,推动黄连产业提质上档、长效增收。截至目前,全县15个乡镇67个村种植黄连,面积达到5.76万亩,涉及种植户7910户,总产值4亿,黄连种植户户均收入3.5万元。其中,种植黄连贫困户1112户、占全县贫困户6.3%,贫困户户均收入3.2万元。
一、黄连产业发展背景和概况
石柱县是中国黄连之乡,黄连久负盛名,产量占全国60%以上。但是,传统种植方式存在诸多问题,产业缺乏科技支撑和经营服务主体,特别是黄连良种选育、壮苗培育、高产示范等基本实用技术没有广泛推广;连农各自为政,难以接受新的实用技术,导致产业组织化程度低。由于以上原因,黄连种植户的贫困发生率为12.4%,部分90年代的万元户也沦为了贫困户,真正印证了一个“黄连苦”。2015年,全县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推进精准扶贫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发展特色产业是根本举措。同年,成立了黄连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出台了关于提振黄连产业发展的意见,以培育有形市场主体、提高产品质量、加大良种选育为抓手,打造产加销研一体化产业链条,构筑黄连产业集群。全县种植黄连15个乡镇67个村。其中,贫困村18个。2019年全县种植面积达到5.76万亩,黄连种植户7910户,占全县农户4.1%。采收1.2万亩,产值4亿,黄连种植户户均收入3.5万元。其中,种植黄连贫困户1112户,占全县贫困户6.3%。种植面积1633亩,采收面积1300亩,产值3575万元,贫困户户均收入3.2万元,广大农户终于体会到了“黄连甜”。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培育龙头,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保障贫困农户受益。2015年以前,黄连产业没有一个像样的企业,本地基本上是小商贩或者代理收购商,价格话语权掌控在外来客商手里。通过几年培育,重庆旺隆科技有限公司、中村农产品加工有限公司等企业逐渐兴起,形成了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企业与全县6300多户连农签订了种植收购合同,覆盖70%,连农按合同约定种植的黄连交售到企业,每公斤高出1元,带动农户增收250万元以上。企业通过实施股权项目,带动贫困户74个,贫困户每年固定分红960元,每个贫困户5年可分红4800元;黄连行业协会统一采购生产物资,成本价发方到农户,降低连农生产投入,变相提高连农收入,全县1112个贫困户,每年减低生产成本30多万元;全县3个龙头企业吸纳7个贫困户常年务工,每个贫困户务工收入3万余元。家住冷水镇玉龙村的温德飞,加入了合作社,2018年因父亲生病,黄连育苗失败,合作社补助300元,再加上政府补助1200元购买3亩黄连苗,解决了困难。温德飞开心的说:“加入了合作社,多种一亩黄连,收入就增加3万多”。
(二)银企合作,培育壮大经销商,稳定产销渠道确保持续发展。2016年上半年,黄连价格一直在90元左右徘徊,很多经销商想买货又苦于没有收购资金。石柱农业银行利用金融扶贫,把业务直接做到黄连市场,通过市场调查,对诚信度高的经销商发方信用贷款,专用收购黄连,50多个经销商授信贷款1500多万元,有了资金撬动,黄连价格很快就上涨了。到年底,价格每公斤上涨了30元左右,全县黄连增收9000余万元,贫困户增收贫困户户均增收8000余元。
(三)定点帮扶,精深加工强科技,确保产业提质长效增收。黄连烘干长期处于烟熏火烤传统方式,效率低,质量差。利用社会扶贫资金强化合计投入,提升黄连产品质量,中核集团援助120万元,建起了3个黄连集中烘干点和黄连良种选育基地大棚,直接带动贫困户200个户,简介带动302个。援建的黄连热风网带式烘干机,每天可烘干成品黄连3吨,烘干的黄连品质好,价格可提升5元,带动的200个贫困户户均每年可增收1500元以上。近五年,黄连良种选育、间套作、种连模式方面研究取得不少成绩,在正加快推进黄连从林地搬到熟地种植,减轻生态承载力,加快推进产业绿色发展。2020年,黄连熟地种植增加了2000亩。大健康产品开发也突飞猛进,黄连牙膏、香皂、脚气液、祛痘膏等产品相继问世,全产业链的格局正在形成。
三、经验与启示
(一)产业扶贫关键是精准。一是产业选择要精准,黄连产业一直以来是石柱高山地区的主导产业,必须抓好抓牢抓实。二是产业发展必须以点带面,激发贫户内生动力。三是资金投放要精准,靶向要指向关键点,充分发挥扶贫资金的撬动作用。
(二)产业扶贫重点在保障。一是强化组织保障,要在县、乡、村各级层面建立抓产业的专班,明确一班人马,瞄准一个目标,制定一套措施,一以贯之,一张蓝图绘到底。二是强化资金保障,用好省级脱贫攻坚产业扶贫子基金、市级脱贫攻坚定点帮扶基金、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信贷金融保险扶贫、特惠贷等金融扶贫产品,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积极引入社会资本,聚集市场闲散资金,汇聚多元扶贫合力,形成强大的脱贫攻坚资金合力。三是强化技术保障,既要充分发挥农技人员的专业优势,深入田间地头,对产业的全程跟踪指导服务,又要提高贫困户自身发展意识和生产技能,大力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实现贫困户全员培训,力争人人都是“田秀才”“土专家”。
(三)产业扶贫的途径在龙头带动。要着力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鼓励各类人才积极参与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利用财政专项资金、脱贫攻坚产业子基金、贷款担保补助、税费减免、保险保费补助等措施,大力支持扶贫合作经济组织、龙头企业发展,积极推广“公司+合作社+贫困户”模式,以龙头带基地,基地连贫困户,实现合作组织对贫困户全覆盖。
(四)产业扶贫的前提是贫困户参与。产业扶贫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贫困户增收脱贫,只有贫困户全员参与,这一目标才有望实现。要千方百计建立健全产业精准扶贫利益联结机制,帮助贫困户稳定获得订单生产收益、劳动务工收益、反租倒包收益、政策扶持收益、资产扶贫收益、入股分红收益,使贫困户增收由被动变为主动,实现“输血”变“造血”。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