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九叶青”花椒 撑起扶贫大产业 ——江津区花椒产业扶贫案例

小小“九叶青”花椒 撑起扶贫大产业
——江津区花椒产业扶贫案例
【摘要】江津区是“中国花椒之乡”,规模化发展历时40余年,花椒产量和效益排名全国前列。近年来,江津区将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稳步实施,把提高产量与增强品质、增加效益结合起来,着力推进全区花椒产业上档升级,推进花椒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花椒产业成为江津区农业经济、产业扶贫的支柱产业。截至2019年,该区花椒种植面积已达54万亩,投产面积38万亩,鲜椒产量28万吨,总产值32亿元;其中花椒种植贫困户3000户,占贫困户的35.7%,实现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
花椒隶属于芸香科花椒属,是我国传统经济树种,已有2600多年的种植和使用历史,其果皮被誉为八大调味品之一。近年来,该区围绕贫困户脱贫致富这一目标,把花椒产业作为产业扶贫的抓手,走出了一条花椒产业扶贫之路,成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新引擎。
一、产业发展情况
该区花椒主要品种为“九叶青”花椒,是该区自主培育的优良青花椒品种,该品种通过先锋镇种植的云南竹叶花椒中选育的优良品种进行示范,不断创新种植技术培育而成。现已成为该区农业最大的特色产业。2019年该区花椒种植面积已达54万亩,投产面积38万亩,鲜椒产量28万吨,总产值32亿元,2020年全区55.5万亩花椒,投产面积40万亩,预计产鲜椒30万吨、增长7.1%,预计总产值32.5亿元、增长1.56%,椒农28万户,62万人,占乡村人口(77万人)的80.5%,其中季节性务工16万个,劳务收入4.4亿元。每年输出营销经纪人和从业人员8000多人,培养各地技术人才5万余人,实现劳务收入2.8亿元。江津花椒种植面积占全重庆市花椒种植面积的51%、产量占60%以上,约占全国青花椒种植面积的5%,产量约占15%—20%。2019年该区发展花椒种植贫困户3000户,占贫困户的35.7%,实现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嘉平镇紫荆村、西湖镇百燕村等7个市级贫困村将花椒作为主导产业发展,贫困村种植花椒面积达15900亩。
江津区花椒深加工项目两次被列入国家863计划。已拥有6个“重庆市重点新产品”“重庆市高新技术产品”(花椒精、花椒籽油、保鲜花椒、微囊花椒粉、鲜花椒调味液、花椒芳香精油)、15项国家专利(花椒精、花椒籽油、保鲜花椒、微囊花椒粉、鲜花椒调味液、花椒芳香精油、脱粒烘干一体机、花椒油过滤装置、鲜花椒水分检测装置、鲜花椒灭菌装置、花椒粉烘干装置、花椒粉末生产设备、花椒自动炒制设备、花椒籽壳分离设备、花椒油高效生产设备)。已培育骨干加工企业28家,其中区级龙头企业18家,市级龙头企业4家(重庆凯扬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重庆骄王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重庆吴滩农业服务有限公司、重庆市江津区丰源花椒有限公司)、规上企业3家(重庆凯扬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重庆骄王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重庆吴滩农业服务有限公司)、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重庆凯扬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开发食品、保健、医药、化工等4个系列7大类46个品种。江津花椒以保鲜花椒、花椒油和干花椒为主,远销美国、日本、韩国、东南亚、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建立“政府+公司+银行+保险+贫困户”五方风险共担机制。一是印发《江津区产业扶贫到户奖补实施方案》,对种植花椒的建卡贫困户每亩补助400元,并为贫困户提供免费种苗,有效解决贫困户不愿意种的问题。2019年该区对1600余花椒种植贫困户奖补,奖补资金超300万元。二是由邮政银行、农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石银村镇银航四家银航机构为贫困户提供不超过5万元(含)的贷款。贷款利率执行同档次银行贷款基准利率,贷款期限为1-3年的小额信贷,由政府提供全额贴息,有效解决贫困户发展花椒产业资金不足的问题。截至目前该区共有1000户贫困户同过小额信贷发展花椒种植,贷款500万元。三是与重庆凯扬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重庆骄王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本土花椒深加工公司签订保收协议,以保底价4.2元/斤收购本地花椒,有效解决贫困户花椒销路难的问题。四是为防范花椒种植风险,印发《江津区花椒保险试点方案》,由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中华联合财产保险公司实施,保额1000元/亩(其中:花椒树保额500元,花椒果保额500元),保险费率为5%,农户自缴保费比例为30%,即15元。有效解决贫困户花椒种植风险。
(二)强化技术指导。为提高贫困户花椒种植技术,该区建立了产业扶贫指导员制度,从贫困户种植花椒的选苗、备耕、种植到管理,进行全程免费跟踪指导。依托江南职高创建花椒种植培训班,定期对有种植技术需求的贫困户开展培训,确保贫困户掌握先进适用的栽植技术,截至目前已开办培训班超过5次,培训培养贫困户技术骨干200余人。各镇街每年定期举办适用技术培训,由区农业农村委派出种植专家现场授课,2018年以来已累计培训花椒种植贫困户超2000人次,有效提高了贫困群众科学种植的水平,夯实了自我发展能力。
(三)完善市场营销体系。建立重庆江津花椒交易市场,健全区级市场和乡镇二级市场,并建成了特色农产品交易市场,实现了政府对市场秩序的全程监管,畅通了市场流通渠道,提高了花椒交易价格,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成功召开2019中国·江津花椒贸洽会,来自全国各地的100余名行业专家、全国“花椒之乡”代表、花椒客商、餐饮企业代等齐聚盛会,签订江津花椒购销合同1.2亿元。
(四)打造消费品工业高质量。2020年3月16日,江津区打造消费品工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领导小组专题会议召开,江津区依托花椒产地优势,打造食品交易、加工、冷链、运输、科研、人居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复合特色产业园。先锋食品特色产业园位于江津南高速互通下道口350米处,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以食品及相关产业为核心,重点发展调味品制造、休闲食品制造和方便食品制造,同时依托原材料优势发展花椒、肉制品等农副产品加工,大力引进产品研发、包装设计、产品溯源、防腐保鲜、电商网红等配套产业,致力于构建食品生态产业链,建设食品生产、检测、销售一体化发展的特色产业园,到2022年引进食品产业相关企业30个以上,累计实现产值15亿元以上。目前,先锋食品特色产业园正在积极规划建设中,1200亩征地拆迁工作已全面启动,招商引资工作同步推进。
几点启示:一是发展扶贫产业需解决资金投入短板。资金匮乏,是产业发展主要瓶颈之一。江津区整合扶贫小额信贷、产业到户补助等政策,为贫困户发展产业提供“借贷融合”的资金支持,解决了贫困户发展产业的资金难题,有力促进了贫困群众脱贫增收致富。二是发展扶贫产业需强化科技支撑。科技支撑,是产业发展的后劲所在。江津区聘任专家组成产业扶贫技术专家组,聘任致富带头人为贫困村产业扶贫指导员,实现了贫困户产业指导全覆盖。加强技术研发,探索形成了选种育苗、矮化丰产、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治、产品加工等成套技术体系,有力促进花椒产业健康发展。三是发展扶贫产业需延伸产业链条。延伸产业链,才能提高附加值,确保产业行稳致远。江津区打造集种植、加工、冷链、运输、科研、人居等于一体的先锋食品特色产业园,同步配套产品研发、包装设计、产品溯源、防腐保鲜等上下游产业,实现了产业接二连三,提升了花椒产业附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