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平柚插上科技翅膀 标准化产业助力脱贫攻坚 ——重庆市梁平区科技扶贫典型案例

梁平柚插上科技翅膀 标准化产业助力脱贫攻坚
——重庆市梁平区科技扶贫典型案例
【摘要】梁平区是“全国名柚之乡”,梁平柚是“全国三大名袖”之一。近年来,围绕破解“种什么、怎么种、如何卖、卖个好价钱”,梁平区在标准制定、技术研发、市场营销、接二连三等方面出重拳,着力构建梁平柚产业发展创新体系、生产体系、监管体系、品牌体系、市场营销体系、智能化体系、全程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动产业标准化、科技化、市场化、融合化。截至目前,梁平柚生产面积15万亩,年产优质柚果9万吨,亩纯收益达3000元左右,综合产值近10亿元;直接种植贫困户达2576户7728人,占全区贫困户的29.86%、贫困人口的30.89%;吸纳贫困户1769人就近就业,带动贫困户增收共计300余万元。
梁平区位于重庆市东北部,地处三峡库区中枢地带,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梁平柚栽培历史悠久,在梁平特定的自然条件下,逐步形成蜜香浓烈、纯甜嫩胞,独具特色的梁平柚品种,在清朝就被征为御柚,与广西的沙田袖、福建的文旦柏一起被誉为“全国三大名袖”。2004年,梁平荣获国家农业部办颁发的“全国名柚之乡”称号,享誉全国。2019年再获“香港(国际标准)食品安全证书”及“2019年重庆市农产品(水果)出口示范基地”,畅销全国各地,远销俄罗斯、越南、港澳、新加坡、韩国等国家地区。全区33个乡镇(街道)中,有31个乡镇(街道)建有柚子基地,其中20个乡镇(街道)作为柚子基地重点建设。现有梁平柚生产面积15万亩,800余万株,年产优质柚果9万吨,优质果率达66%以上、亩纯收益达3000元左右,综合产值近10亿元。吸纳贫困户1769人就近就业,带动贫困户增收共计300余万元。
过去,制约梁平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标准化柚园比率低、科技研发能力和队伍专业性不强,设施配套不全,市场渠道不畅。近年来,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强化科技扶贫,打造区域重点主导产业,让柚产业成为脱贫增收的主产业。
一、以“标准化”为着力点,建标定制提品质
标准化的生产是现代农业生产的客观要求,是提升梁平柚果品品质的前提保障,我区在扩大产业规模,培育种植基地的同时,更加突出标准化示范园区的建设、梁平柚品种改良和梁平柚生产程序规范。一是完善标准化体系。规范梁平柚生产程序,形成行业指标是梁平柚产业走向标准化必不可少的路径。近年来,我区制定了梁平柚优质高产种植规程、梁平柚保鲜贮藏技术规程、梁平柚果分级标准(兼顾果色、果形、果重及内质等因素)、梁平柚树分级标准、梁平柚园分级标准,为梁平柚品牌化营销和社会化服务提供了可执行的依据。二是加快标准园建设。近年来,我区制定了梁平柚标准园建设标准,并督促建设主体严格按照土地深翻调形、沟路池标准配套、划线定点定植等标准进行建设。目前,全区建设梁平柚标准园70余个,面积突破2万亩,其中,重点建设5个千亩标准化示范园,即中华·梁平柚海、金带3000亩高标准化示范园、虎城袁驿千亩蜜柚园、荫平3000亩改造柚园和大观千亩早熟柚园。三是提升梁平柚品质。建立梁平柚品种选优提纯机制。每年开展一次梁平柚选优鉴评活动,对果大、形正、瓣型整齐、无核、优质丰产的单株,实行挂牌重点保护,选育出了龙滩405、园艺场77—1等一大批优选单株,同时,积极开展祖先遗留的“百年老柚树”挂牌保护工作。加大对低劣质柚树品种改造力度。对产量低、苦麻味重、商品性差的柚树,利用选优单株枝条进行高接换种改造;对衰弱柚树实行淘汰新植,从源头上减少劣质柚生产。连续实施梁平柚产业社会化服务。培育壮大专业化队伍,为农户统一开展“三肥三药一修剪”作业服务,在合兴、明达、袁驿、大观等乡镇(街道)重点生产示范区全面推广柚果套袋、生态病虫害防治、营养诊断施肥、科学修剪等优质高效新技术,强化管理提品质。
二、以“科技化”为支撑点,强化研发助升级
梁平区成立了以柑橘所、西南大学、果树所专家为骨干力量的四个课题组,定期召开梁平柚产业化发展专家咨询座谈会议,围绕“深化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的主题,分别就梁平柚品系选育、梁平柚优质丰产集成标准化技术、梁平柚商品化处理及包装贮藏技术、梁平柚精深加工技术进行深入研究。2018年,梁平区邀请浙江大学策划梁平柚区域公用品牌,围绕梁平柚价值体系、价值体系、符号体系、产品体系、传播体系、管理体系、保障机制等进行顶层设计,为梁平柚区域公用品牌提出战略路径及实施建议,使之成为梁平柚品牌化工作的有力抓手和行动纲领,进一步推动梁平柚产业转型、企业提效、人民增收,提升梁平区的核心竞争力与影响力。目前,已初步构建梁平柚产业发展创新体系、生产体系、监管体系、品牌体系、市场营销体系、智能化体系、全程社会化服务体系;初步组建一支高水平的研发人才、技能人才、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从事梁平柚种苗繁育、栽培、加工、营销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达到110余家。下一步将成立梁平柚产业发展中心。
三、以“市场化”为突破点,强商拓市创品牌
转变观念,创新机制,遵循规律,紧抓市场营销不放松。一是扶强市场主体。以丰瑞公司、奇爽公司、旭焰实业等梁平柚产业龙头企业牵头,吸纳全区62家梁平柚经销企业组建梁平柚产业协会。在柚产业协会指导服务下,10余家经销企业组建了重庆梁平柚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实现了强强联合、资源整合、全产业链覆盖,市场主体综合实力、尤其是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二是广拓市场渠道。通过梁平柚协会这个有效平台,避免了在部分市场扎堆、无序竞争的问题。通过经销商有序竞争认领市场的方式,梁平柚销售市场从川、渝、贵、鄂等省市扩大至北京、上海、山东等全国近20个省市,梁平柚销售渠道体系构建进一步完善。三是培育梁平柚品牌。梁平柚多次荣获原四川省优质水果奖,重庆市首届名柚展评第一名和获得“重庆市十大名柚”称号,全国第五次、第六次柚类评比“金杯奖”“金牌奖”,99北京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奖和“重庆市名牌农产品”等多项殊荣,被称为“中国三大名柚”之一。
四、以“融合化”为结合点,接二连三增效益
产业融合发展既是产业化发展必由之路,也是实施产业扶贫的重要抓手,更是提高产业综合效益的切实举措,梁平区始终坚持融合发展的思路,积极促进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一是努力推进梁平柚研发加工。培育奇爽、明乾等大型加工企业,着手建设闽商食品工业园,已研发出柚子茶、柚子酒、柚子糖、柚子精油、柚子蜜饯、柚子全果粉、柚子沐浴露等10余种柚子精加工产品,有效解决了小柚果的出路,做到了资源合理利用,增加了果农收入,延长了产业链,提高了附加值,增加了梁平柚产业的效益。二是连续举办“柚文化”节会活动。为了进一步扩大梁平柚在全市、甚至全国的影响力,我区从2009年开始,推出“浪漫柚乡·甜蜜之旅”“双桂田园·金秋梁平”“乡约梁平”等主题旅游活动。连续十年在每年5月和11月举办“柚花节”和“采柚节”,开展文艺表演、书画摄影作品展、柚王评选、吃柚子运柚子摘柚子比赛等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从2018年起,我区将连续举办柚博会,进一步提高梁平柚的美誉度和知名度,逐步建立行业领导地位。三是打造中华梁平柚海AAAA级景区。由丰瑞公司与合兴镇龙滩村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合作,探索创新中华·梁平柚园商业运营模式,学习借鉴福建漳州坚持“生态+旅游+农业+发展理念”,采用EPC模式,委托专业公司设计、规划、建设施工、营运,植入陆游等名人文化元素,按照“柚香世界、贡柚古道、百年柚惑、龙滩柚乡”四个区域,快速将中华·梁平柚园打造为农旅融合的特色旅游景区和国家级乡村振兴示范区。
五、经验与启示
如何破解农民“种什么、怎么种、如何卖、如何卖个好价钱”,是产业扶贫工作的出发点、着力点。一是科技支撑是基础。强化技术培训,大力推进生产管理标准化、规模化,着力打造无公害、绿色、有机柚品,提升柚果品质,提高柚果赞誉度。二是龙头带动是载体。农民真正实现与市场对接,需要市场经济手段、利益联结机制,充分将农民、企业、市场连接起来,促进产业扶贫工作市场化。以专业合作社、扶贫龙头企业为载体,加大对专业合作社、扶贫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通过与农户直接签订种养合同和收购合同,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脱贫。三是销售渠道是桥梁。产品要想获得高利润高收益,就必须大力投资发展第二三产业,从而实现带动一产业发展,采取线上+线下销售模式,通过电商平台、直播带货等方式打通销售渠道,有效解决农民货卖难问题。四是品牌宣传是关键。打造梁平柚文化创意农业,以果树、花卉为重要载体,以柚园为有效平台,依托梁平柚产业和林下特色产业,大力发展柚乡特色旅游业、餐营业和农家乐,建设集柚产业、山水田园于一体的柚文化休闲观光农业区,利用“柚博会”“丰收节”等知名活动打响梁平柚名片,形成品牌效应,提高柚产品销售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