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专题专栏>历史专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局)>乡村振兴>产业发展

奉节:提树质 增橙效 助脱贫

日期:2020-11-20

——做好脐橙产业扶贫大文章

【摘要】 奉节县紧紧围绕“三峡之巅,诗·橙奉节”新名片,将脐橙作为产业扶贫第一产业,在优化布局、规模经营、标准示范、整合投入、金融扶贫等方面同步发力,并通过提高技术含量、开发附加产品、提升品牌价值、助力精品营销等方式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通过主体培育、项目持股、资产入股、劳动就业、集体经济、服务创收等路径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脐橙成为贫困群众的希望树、摇钱树和致富树。截至目前,已发展脐橙35.5万亩,年产量33万吨,综合产值25.67亿元,带动全县贫困户700628463人脱贫增收。

“好山好水好风光,有诗有橙有远方。”奉节地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三峡库区生态屏障区、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核心区。近年来,奉节县聚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围绕“三峡之巅,诗·橙奉节”这张新名片,努力做好脐橙产业扶贫这篇大文章,促进脐橙成为贫困群众的希望树、摇钱树和致富树,书写了一棵树致富30万人的传奇故事。

一、精准发展兴橙业,在产业支撑上“找门子”

(一)优化布局,重规划,广覆盖。调优布局结构。将脐橙产业纳入产业扶贫规划,在“一江五河”适宜区域打造“诗·橙”特色产业带,涉及26个乡镇167个村,覆盖7006户贫困户28463名贫困人口。调优品种结构。通过实施高接换种、选育优良品种、引进优新品种等方式,调整早、中、晚果品上市期,保证“八个月鲜果”接续上市。

(二)规模经营,强组织,夯基础。积极鼓励经营主体提高组织化程度,变“零散种植”为“规模经营”,规模化、集约化、组织化程度日益提高。近三年来新发展脐橙共5.5万亩,其中贫困户新发展脐橙1100亩,户均种植达到3亩以上。全县种植面积现已发展到35.5万亩,年产量33万吨,综合产值25.67亿元,其中贫困户种植4.07万亩,年产量3.6万吨,产值1.43亿元,户均收入2万元以上。砚瓦村建卡贫困户田邦奎租赁7家果农种的700余株脐橙,种植规模达到1200余株,去年脐橙年收入达到32万元。

(三)标准示范,助融合,促带动。规范无公害柑橘标准园建设,依托“花果同树”的奇观和“挂树保鲜”的特质,沿“三线一片”打造朱衣砚瓦、永乐大坝、安坪三沱、康乐铁佛、草堂欧营、铭阳果业等科技博览园、无公害示范园、现代栽培示范园、标准化示范园等“一村一品”橙旅融合示范点16个,共打造4万亩优质果基地,带动、辐射全县6.12万户果农和2037户贫困户科学种果、促进就业,223户贫困户开办家庭农场和农家乐,户均年增收3万元以上。

(四)整合投入,添动力,健体魄。每年整合资金捆绑投入1亿元,集中使用农业基础设施、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等农业专项资金,全县脐橙产业累计投入29320万元,用于完善脐橙田间道路、水利、品牌打造等。砚瓦村建设的田间便道和无轨道运输,覆盖37户贫困户,脐橙再也不愁卖不出去。朱衣镇仙女村6组贫困户吴汉成,前几年因“大车进不来,脐橙出不去”,种植的脐橙大多烂掉在田里、路边,人工挑到长江边赶船去卖,费工费时费力,卖价极低,多年来难以脱贫。后来仙女村解决脐橙灌溉、对外运输“最后一公里”问题,吴汉成种植的10亩脐橙,年收入超过10万元,2017年主动申请脱贫,带动30户贫困户提前摘掉贫困户的帽子。

(五)金融扶贫,补短板,破难点。坚持“金融信贷驱动产业、产业发展促动脱贫”为主导的理念,围绕脐橙产业,指导1300户贫困户贷款15万元发展适宜项目,解决贫困户发展脐橙产业有意愿、无资金的难题。砚瓦村2组贫困户田邦平因产业发展缺少资金,贷款5万元发展农家乐和脐橙产业,通过线上线下促进脐橙销售,实现年增收20余万元。

二、精品塑造提橙质,在产业升级上“找路子”

(一)提高技术含量“果卖俏”。开展“农技随访”,每年组织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至少2次,全县167个脐橙生产村配备村级技术员,开展“一对一”服务,理论培训进院坝,技术指导进田间,实践操作进地头,每年开展技术培训150余场,培训“致富带头人”1.1万人次,培训果农3.2万人次,发放技术资料2.6万余份。贫困户脐橙种植水平显著提高,产量和品质得到大幅提升,成为市场抢手货。

(二)开发附加产品“橙卖好”。提档升级12家洗选果厂,引进新型脐橙分选机,加工精品果、优质果。引进重庆安益佳股份实业有限公司开发脐橙饮料、脐橙精油等高附加值产品,年处理脐橙鲜果达10万吨,综合产值达10亿元。让农产品附加值留在扶贫车间、留在农村、留给农民,引进夔凤酒业,打造智能生产线、智能灌装线,预计今年加工脐橙3000吨,生产果酒1000 吨,年产值1亿元以上。

(三)提升品牌价值“名卖响”。打造“自然天成·奉节脐橙”的区域性绿色公共品牌,全方位唱响“中国地理商标”“中国驰名商标”“中国橙都”等知名品牌,经中国质量认证中心评估,奉节脐橙品牌价值达到182.8亿元,居全国橙类第一名。奉节脐橙实现名卖响,全县果农净收入提高5.3亿元。脐橙年销售收入10万元以上的农户超2200户,其中贫困户21户。通过品牌价值提升,贫困户户均收入达3.7万元。

(四)助力精准营销“价卖涨”。开展产地推介、城市推介、产销对接,让好产品卖出好价钱。成立奉节县网络扶贫直播服务中心,建成村级直播点4个,培育本地网红100个。县委书记杨树海、县长祁美文组成的书记县长天团网络扶贫实力带货,重庆市扶贫办主任刘贵忠亲自带领三级扶贫干部直播带货,贫困户每斤售价提高24元,累计销售脐橙21.6万单,销售金额960.7万元。

三、精深联结增橙效,在产业带动上“找法子”

(一)主体培育+贫困户。坚持把做大、做强、培优生产经营主体作为脐橙产业扶贫的突破口来抓,培育市级龙头企业5家,县级龙头企业38家,脐橙种植专业合作社319家,华润万家、永辉超市等在奉节县建立脐橙直采基地,农超对接企业1200家。企业带动贫困户541216236人,人均增收近4300元。在全国建成奉节脐橙批发专销点、直营店近万家,年销售脐橙突破8.2万吨,其中帮助贫困户年销售脐橙1.6万吨。

(二)项目持股+贫困户。为着力增强贫困村和贫困户自身的“造血”功能,当年享受农业产业发展财政补助资金10万元以上的项目业主,财政补助资金的6%交村集体经济组织,作为贫困户产业发展的股权基金,以补助资金的6%实行保底分红。2018年—2019年,涉及企业132个,合作社29个,贫困户实现利益分红676万元,受益贫困户达3847户,每户贫困户增收1757元。

(三)资产入股+贫困户。在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前提下,构建“公司+村集体+贫困户”“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等新型经营模式,企业和贫困户结成共同体,实现合作双赢、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脐橙收成后,按比例分红,农户(贫困户)分红30%,村集体经济分红10%,公司分红60%,共入股贫困户1600户,每年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

(四)劳动就业+贫困户。实行“土地+务工+帮扶”模式,龙头企业帮扶不少于3户贫困户脱贫增收。劳动用工优先使用当地贫困户,年均务工收入2700万元。如2019年火红有限公司,季节性用工超过120人,其中贫困户23人,发放季节劳务工资 80余万元,人均年工资1.6万元;解决农户长期就业 30余人,其中贫困户8人,人均年工资超过1.6万元。

(五)集体经济+贫困户。坚持把改革作为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以“三变”改革为契机,推动“两确权两到位”“两集中两转变”,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引领和带动贫困群众发展致富。砚瓦村股份经济合作社2184股,总资产达到439万元。安坪镇三沱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脐橙产业直接经济效益达67.5万元,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实现集体经济收益57万元,全村贫困户户均增收2400元。

(六)服务创收+贫困户。组建三沱村、砚瓦村、铁佛村等脐橙专业化服务队,添置植保无人机等设施设备,推进“技术统标、农资统供、水肥统灌、病虫统防、果实统摘”,构建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模式。如安坪镇三沱村23户贫困户组成专业服务队,在奉节、云阳、湖北巴东等地指导脐橙种植和防疫,户均增收近万元。

四、经验与启示

(一)强化组织领导是做实脐橙产业扶贫的关键。奉节脐橙是奉节县最大的民生产业,历届政府高度重视,成立奉节县脐橙产业发展中心,设立乡镇脐橙站,瞄准一个目标,选准一条路子,制定一套措施,建立一套机制,一以贯之,挂图作战,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张清单抓落实。

(二)走好“四精”之路是夯实脐橙产业扶贫的基础。要结合奉节脐橙产业发展的实际,坚持走精准发展、精心管护、精深加工、精品营销的“四精”之路,着力提高组织化、规模化、标准化和市场化程度,推动产品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不断夯实农业产业发展基础。着力解决好“品质低、品牌弱、品象差”和“市场不畅、效益不高、助力不强”等问题。

(三)延长增值链条是促进脐橙产业扶贫的先导。积极引进深加工企业,不断丰富深加工产品,推动产业向上下游延伸,构建集生产、加工、销售和品牌建设为一体的完整链条,畅通贸易链,提升价值链,汇集信息链,促进农业“接二连三”,发挥产业带贫益贫助贫作用,让全县脐橙卖得掉、卖得远、卖得好,让好产品卖出好价钱,好产业带来好收益。

(四)激发内生动力是稳定脐橙产业扶贫的核心。探索出六大产业带动及利益联结模式,让贫困户深度参与扶贫产业发展,帮助贫困户稳定获得主体带动、政策扶持、劳动务工、资产扶贫、入股分红、服务创收等收益,实现“输血”变“造血”,破除了贫困群众“等靠要”思想,使贫困户增收由被动变为主动,内生动力全面激发,让其依靠自己的双手稳定脱贫增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2024-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