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专题专栏>历史专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局)>乡村振兴>产业发展

开州:冷水鱼产业致富带头人蒋开均创业纪实

日期:2021-05-06

摘要:2010年,开州区谭家镇花仙村党员致富带头人蒋开均响应国家号召,返乡创业创办泰旭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建立冷水鱼流水养殖基地,为贫困群众免费提供养殖技术培训,吸纳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与贫困群众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带领贫困群众在脱贫致富道路上奋力前行,为花仙村脱贫攻坚作出贡献。

重庆市开州区谭家镇花仙村地处秦巴山脉边远山区,自然环境条件恶劣,农业发展水平较低,产业带贫效益不高,群众增收渠道较少,扶贫开发任务艰巨。2014年,花仙村被识别为市级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05423人,贫困发生率高达13%,群众人均可支配收入仅有6000元。一直以来,受地理位置、教育程度、社会环境等多重因素影响,贫困群众安于现状、“等靠要”思想较为突出。转变贫困群众思想观念,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是花仙村扶贫路上必须破解的难题,而如何有效发挥致富带头人引领带动作用就是破解这道难题的生动实践。

2010年,开州区谭家镇花仙村党员致富带头人返乡创业创办泰旭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截至20206月,泰旭农业公司总资产达到2.3亿元,冷水鱼流水养殖基地占地350亩,已建成标准化流水养殖池10万平方米,成为中国内陆单体面积最大的冷水鱼流水养殖基地。现养殖各类商品鱼550万尾、多年生鱼子酱专用鲟鱼150万斤,产品远销上海、郑州、长沙等地,鱼子酱出口法国、丹麦、俄罗斯,年产值4000万元。2018年以来,基地为全区贫困户免费提供养殖技术、销售信息和销售渠道,年均培训800人次以上,为全国各地培训致富带头人500人次,带动45名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在泰旭农业示范带动下,花仙村于2016年脱贫出列,贫困发生率降为0.03%,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到9000/年。

主要做法:

(一)转认识,探索致富新路。蒋开均是土生土长的农家孩子,他先后做过矿工,搞过运输,还养过娃娃鱼,收入还能维持一家人的生计,但是敢闯敢干的蒋开均并不安于现状。每次回到家乡,看见青山绿水仍未开发利用,而村集体经济又十分薄弱,群众的生活水平还很低的时候,他想:家乡这些青山绿水也是宝,何不开发利用,为社会创造财富。在外养殖娃娃鱼期间,蒋开均就对冷水鱼养殖的市场前景十分看好,又正值政府对返乡创业的大力支持,他下定决心回到花仙村试水冷水鱼驯养和繁殖。

(二)扬优势,发展特色产业。蒋开均在认真学习各级扶贫政策、文件的基础上,依托花仙村得天独厚的冷水资源,开始建设冷水鱼流水养殖基地。蒋开均常对群众说:“一人事业的成功不算成功,只有大家成功才是成功;一人富裕不是富裕,只有共同富裕才是真正的富裕”。蒋开均在花仙村承包350多亩宜林荒山,规划建设集冷水鱼养殖、繁育、鱼子酱制作于一体的养殖基地。为了把基地办成功,他起早摸黑,以基地为家,和员工一起搞规划,亲自设计防洪堤坝、养殖池,落实一整套科学管理措施。在他的辛勤努力、政府支持和技术人员的精心指导下,昔日的荒山秃岭如今变成了百亩现代化鱼池。

(三)勤充电,积极参加培训。创业成功的蒋开均仍时刻不忘学习,严格要求自己。20185月,正值开州脱贫摘帽的关键时期,为了带领更多贫困户脱贫致富,蒋开均先后到市内外先进精准扶贫车间学习,并着手开始创建就业扶贫车间。20195月,在基地冷水鱼进入产卵关键时刻的情况下,蒋开均仍抽出7天时间参加了开州区组织前往山东潍坊市的致富带头人培训。他说:“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用学习来武装自己,与社会共同进步,学到先进地区致富带头人的理念、知识和技术,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带领更多的群众共同致富。”

(四)拓思路,带领群众致富。蒋开均时刻不忘履行致富带头人的职责。在政策支持和扶贫资金股权化改革推动下,他通过多种方式建立起与村集体和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投入的扶贫资金,村集体和贫困户占股51%,基地按照年收益6%进行保底分红。优先解决当地贫困劳动力就业,固定吸纳45名贫困劳动力在基地务工,人均收入120220/天,人均年务工收入达2.1万元以上。为贫困户提供寄养鱼池,贫困户以成本价认购鱼苗和饲料,待成鱼销售后,贫困户和基地按64的比例进行收益分红,5户贫困户户均增收5000/年。创建市级、区级致富带头人培育基地和精准扶贫车间,常年为全区贫困户免费提供养殖技术、销售信息和销售渠道,推动开州水产业快速发展。

(五)为人民,热心公益事业。勤劳致富的蒋开均并没有忘记对社会的回报。他常说:“没有党的富民政策,就没有我的今天,我所取得的一点成绩,是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支持分不开的。”几年来,作为一名党员致富带头人,他不仅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工作,还十分热心公益事业。先后发动职工为贫困户捐款捐物,筹措公益事业建设资金30余万元,并主动结对帮扶贫困户5户。

经验启示:

蒋开均作为开州400余名贫困村致富带头人中的一员,积极发展村级本土产业,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引导其他致富带头人争相学习,成为了开州致富带头人的脱贫典型,也为全国各地提供了可借鉴、可参考、可复制的“四精”典型经验。

(一)精细筛选,找准苗子。带头人培育,选对人才是关键,要从“海选”“优选”“严选”着手,选准培育对象。坚持“自下而上、公开公示”原则,重点从外出创业成功人员、村干部、党员、种养业大户等群体中选人,筛选出创业基础好、具有领办能力、带动至少3户贫困户的人才确定为致富带头人培育对象,确保培育对象立得起、靠得住、盘得强。

(二)精心培训,提升素质。带头人培育,抓好培训是前提,要从优选培训机构、科学制定计划着手,培训好培育对象。选择培训经验丰富、后期指导和跟踪服务到位的学校和实践基地承担致富带头人培训任务。根据贫困村需求和致富带头人领办项目情况,重点培训种植养殖技术、农业生产管理、市场销售手段等内容,做到“供需对接、缺啥补啥”。

(三)精确培育,增强体质。带头人培育,政策支持是动力,要从政策层面着手,扶持激励培育对象。构建区级统筹、部门分工、联动协作的政策体系,制定带贫奖补、就业创业、产业发展、电商扶持、金融扶持等具体扶持措施,做到政策有保障、落实有措施。

(四)精准帮带,强化效果。带头人培育,落实帮带是根本,要从创新利益联结机制着手,引导致富带头人带贫。建立返租倒包等“六型”带贫模式、资产收益“八种”利益联结机制和“24种”产业增收模式,将创业致富带头人和贫困户牢牢绑在产业链上。建立致富带头人培育基地,让成功的致富带头人以身说法,与创业新人分享创业理念和经验,共享创业技术与信息,帮助其更快、更准、更好发展产业,实现合作共赢、互助共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2024-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