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专题专栏>历史专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局)>乡村振兴>产业发展

小黄花变身“致富草”

日期:2021-09-02

    脱贫攻坚以来,山西省大同市云州区因地制宜,把在当地有着 600多年种植历史、独具地方特色的黄花产业确立为“一区一业”主导产业,全方位推进、全链条扶持、全产业打造,最终把小黄花做成了大产业。近年来,云州区黄花种植规模从原来的3万亩发展到17万亩,全区有3.2万户贫困户通过经营自种黄花、在黄花合作社务工、享受土地流转费和黄花扶贫合作社分红等途径,每年人均增收3500多元。

2020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云州区黄花标准化种植基地,嘱托要把黄花产业保护好、发展好。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坚定了云州区做大做强黄花产业、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和决心。云州区干部群众将牢记总书记嘱托,再接再厉让黄花产业成为全区稳定脱贫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乡村振兴全面小康的支柱产业。

主要做法

一、统一思想认识,营造黄花产业发展氛围

黄花在云州区有600多年的种植史,加上该地区阳光充足、温差较大、富硒等自然条件,云州黄花一花七蕊,品质优良,在国内黄花市场上公认质量最好,一直以来产品供不应求,销售价格稳步上涨,黄花产业在当地是一个群众认可、效益突出、市场竞争力强的好产业。云州区委、区政府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统一思想,形成共识,把黄花确定为“一区一业”的主导扶贫产业。为推动黄花产业发展,云州区出台促进黄花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制订黄花产业发展规划、特色产业精准扶贫规划,成立了领导小组和黄花办,组建了黄花协会。每年年初召开推进会,总结现状,查找问题,研究解决办法;年中召开现场观摩会,组织乡村干部和群众到先进乡镇、农村观摩,与身边人对比算账,增强调整产业结构的信心;年底开展“冬季行动”,组织发动群众,筹措资金,流转土地,联系秧苗,为来年开春种植做好准备。

二、落实扶持政策,解决黄花产业发展难题

云州区黄花发展有传统、有优势,但过去始终没有做大做强,主要是由于一些环节的“瓶颈”没有突破。2016年以来,云州区举全区之力,拿出“真金白银”扶持政策,突出解决了黄花种植难、灌溉难、采摘难、晾晒难、保险难等“五难”问题,突破了长期以来制约黄花产业发展的瓶颈,为黄花产业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近年来,云州区财政累计投入资金5.2亿元:一是给予种植补贴。2016年,对所有新裁黄花种植户给予每亩 500 元的补助。2017 年起,对贫困人口按人均1亩的标准,每亩补贴1000元,缓解前两年黄花收益不足的问题。二是改善农田水利条件,配套基础设施。连片种植200亩以上,由水务部门免费打井取水,推广节水灌溉 6.21万亩。同时,投资2.6亿元,实施万亩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项目,为22.68万亩农田配套了农田基础设施。三是帮助联系雇工。认真分析本地和周边用工行情,通过网络、微信、上门招工等多种形式,帮助种植户联系本地及周边省份季节性采摘工人3 000多人。四是解决晾晒加工问题。投资1 630万元建设黄花冷库49个,投资750万元建设黄花晾晒大棚75个。投资3 500万元,建设了两个黄花地头加工扶贫车间。对群众自建冷库、晾晒场地和晾晒大棚进行补贴,进一步解决储存、晾晒及烘干等问题。五是开办黄花新险种。采取政府补一点、农民出一点的方式,协调保险公司开办了新险种,每亩保费不超400元,农户每亩最高可获得7 000元的赔付。2019年参保面积5.38万亩,理赔3 751万元,2020年承保7.1万亩,农民抵御自然灾害、市场波动风险的能力显著增强。

三、创新发展方式,提升黄花产业组织化程度

面对农村劳动力不足,土地分散,经营粗放的现状,云州区在扶持培育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能人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同时,探索实践由党支部领导、村干部领办合作社,把贫困户吸引进合作社,把分散的地块整合起来,把上级的扶贫资金折股量化到合作社,统一规划使用,统一田间管理,按股给贫困户和村集体分红。这样既解决个别贫困户无法发展黄花的问题,又提升了产业的科技含量、机械化水平和效益,增加了村集体和贫困户的收入。扶贫合作社在入社贫困群众的监督下,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规定,统一流转土地,统一种植,统一管理,各村根据不同情况确定村集体与贫困户的分红比例,实现了村集体和贫困户的双赢。入社的贫困户既可按股份“股金”,通过流转土地享“租金”,又可通过参与合作社管理、务工得“薪金”,充分激发了贫困户的内生动力,实现长久稳定脱贫。

四、党员干部引领,助推黄花产业发展

农村党支部是产业发展中坚力量,云州区大力提升农村党支部的战斗力,推动特色黄花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脱贫致富。一是选好配强“领头雁”。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新任党支部书记43人,新任“两委”班子成员415名,占比41%,35 岁年轻干部80名,占比7.6%,平均年龄降低了6岁。在“领头雁”带动下,黄花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二是党员示范带头。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全区有 83 名支部书记、650多名党员带头种植黄花。有81名村干部领办黄花合作社,为群众种植、加工和销售黄花提供服务和帮助。如徐家堡村党支部书记白继跃带头种植黄花35 亩,村干部每人种植20亩,全村发展黄花170亩,产业带动整村脱贫。三是驻村帮扶指导。发挥包村领导、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三支队伍”的作用,帮助群众解决黄花产业发展中的具体问题。各级驻村工作队、派驻农村第一书记倾心为群众办好事、解难题。如山西省地勘局投入187万元,为黄花种植户每亩补贴500元,帮助4个村发展黄花1 774亩。

贫困户受益案例

案例一

徐尚宽,大同市云州区峰峪乡徐家堡村贫困户,因缺乏资金、技术致贫,2013年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云州区委、区政府出台鼓励种植黄花相关政策后,因资金短缺而致贫的徐尚宽找到了发展方向。2013年,徐尚宽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在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享受政府每亩500元的补贴,一下子种了28亩黄花。

通过精心管护,黄花长势良好,徐尚宽的收入也逐年增加。2015年,黄花有了收益,亩收入达到了1 000元以上,基本收回了前两年的投入。2016年,黄花进入盛产期,亩收入达5 000元以上,全家收入达14万元,这对于一个农民来讲,这简直是天文数字。收入增加了,发展的信心壮大了,他也成了峰峪乡第一批脱贫的贫困户。

“一人富不算富”,为了带动乡亲们同步致富,他创办了合作社,并且帮着贫困户算经济账,带动全村黄花种植面积由原来的不到100亩,发展到了350亩以上,全村贫困户人均种植黄花3亩以上,徐家堡村也成为全区远近闻名的黄花专业村。

案例二

赵子明,云州区峰峪乡东子口村村民,全家4口人,因学致贫,2013年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赵子明以前一直种植玉米,收入较低,两个孩子还在上学,家庭生活困难。2011年以来,云州区委、区政府大力发展黄花,每亩补贴500元。2013年,赵子明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在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开始发展黄花种植,工作队还为其办理扶贫小额贷款5万元,解决了种植初期的资金困难。在他的精心管护下,黄花产生了明显的效益。2015年,22亩黄花纯收入2万元以上;2016年,纯收入达到了10万元以上,不仅解决了孩子的学费问题,还一举还清了贷款。

近几年,黄花的产量越来越大,全家已经管理不过来了,赵子明开始雇佣采摘工进行采摘,自己全心意做起了管理。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肯定了黄花产业,他发展的信心更足了,打算2021年流转部分土地,再发展10亩以上。他说:“总书记来我们这里视察,给了大家信心和力量,我们老百姓种黄花的劲头更足了,我下定决心还要多种黄花,争取全家彻底拔穷根、奔小康,过上好光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2024-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