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专题专栏>历史专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局)>乡村振兴>产业发展

小米做成大产业

日期:2021-09-17

敖汉旗是内蒙古自治区贫困人口最多的旗县,是世界作农业的发源地。脱贫攻坚以来,教汉旗集中发力,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全方位扶持,因地制宜地把小米产业打造成扶贫主导产业之一,使这个过去不起眼的传统种植业逐渐发展成为助力脱贫攻坚的大产业。

主要做法

敖汉旗全面落实“六个精准”“五个一批”要求,把产业扶贫作为精准脱贫的治本之策,以贫困人口类别细分为基础,通过发展壮大小米扶贫产业,带动贫困户持续增收。

一、细化“三个分类”,将脱贫路径与产业发展挂钩

对贫困人口精准分类,因户施策,实现了产业扶贫全覆盖。第一类是“两有户”,指有劳动能力、有产业发展基础,但因病因学等外部突发原因致贫的贫困户,共7 600人,占比19.74%。主要通过到户扶贫项目助推,引导其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产业实现脱贫。第二类是“一有一无户”,指有劳动能力、无发展实力,因缺资金、缺技术、不懂市场致贫的贫困户,共17908 人,占比46.51%,主要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合作社互助等方式发展产业实现脱贫。第三类是“两无户”,指无劳动能力、无经营能力的贫困户,共12 992人,占比33.75%。主要通过引导其以资产收益等形式参与产业扶贫实现脱贫。目前,全旗17 319户贫困户得到了产业扶贫政策的扶持,较好地完成了“发展生产脱贫一批”的工作任务。

二、抓好“三个结合”,将扶贫产业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挂钩

一是结合结构调整找准扶贫产业发展路子。种植业实施“两压缩、两增加”战略,利用好旱作农业优势。针对玉米产能过剩、价格持续走低的实际,2014年以来,敖汉旗每年压缩玉米、高粱20万亩,稳定增加谷子种植面积。2019年,全旗通过种植业产业结构调整,带动农民人均增收669元。二是结合主导产业找准扶贫产业发展路子。敖汉旗凭借“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全球500佳”和“世界小米之乡”三张世界级品牌,连续出台政策,重点发展小米为代表的扶贫产业。旗政府每年预算小米产业发展专项资金4 000万元,用于基地建设、组织召开小米大会、可追溯系统建立及支持企业品牌打造等。敖汉小米声名远扬,全旗谷子面积持续增长,达到90万亩,小米产业优势明显,带动贫困户分享全产业链收益,打造名副其实的“中国谷乡”。几年来,敖汉小米产业覆盖贫困人口2.31万人,占比60%。通过发展小米产业,每亩地比种植玉米增收500元。三是结合特色经济找准扶贫产业发展路子。敖汉旗通过走“规模种植、加工增值、电商外销”的路子,积极为小米产业搭建展示平台,推进敖汉小米产品外销,提升品牌效应。从2017年起,在一年一度的“阿里巴巴”新米节上,旗长亲自登台,通过直播向全国推介敖汉小米。

三、通过“三种对子”,将贫困人口与市场主体挂起钩

一是通过“企业+贫困户”模式结成对子。近年来,敖汉旗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引进和培育了一大批龙头企业,利用扶贫龙头企业引领产业发展,开展全产业链谷子种植加工产业,不断增强小米产业与贫困户的利益联机制。企业与贫困户嫁接主要体现在三方面:第一技术嫁接,企业为贫困户提供全程技术指导,降低了贫困户的种植风险;第二资金嫁接,企业为种植户提供种子以及资金支持,扩大了种植规模,增加了种植效益;第三市场嫁接,企业的保护价回收,贫困户收入更有保障。目前,全旗规模以上加工企业22家,年加工能力4万吨以上,销售网络覆盖全国二三线以上城市。二是通过“合作组织+贫困户”模式结成对子。取支部引领、能人领办、经纪人率头等形式组建各类合作组织,按照“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统一销售、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以“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方式,将一家一户组织起来走规模化种植、加工增值的现代循环链条发展之路。合作社充分发挥产品市场占有率高、品牌知名度高、有机认证面积大、产品来源可追溯等优势,加快土地流转,解决分散种植、劳动力浪费的问题;利用集体力量,解决有机生产周转期长的难题;解放劳动力从事其他产业,增加就业机会,解决收入渠道单一的问题。多年来,培育以谷子种植和加工为主的新惠镇扎赛营子、四家子镇南大城农民专业合作社366家。三是通过“种植大户+贫困户”模式结成对子。对部分没有劳动能力的扶贫对象和外出打工的贫困人口,鼓励其将土地向种养大户流转,增加贫困户财产性收入;对一部分有增收发展项目、有贷款意愿的贫困户,实行扶贫小额信贷政策,支持其发展产业,增加经营性收入。建立了产业指导员制度,将贫困户精准嵌入小米产业各个环节。目前,全旗谷子种植面积由40万亩发展到90万亩,分别占全国和全区的3.8%17.3%。全旗年均生产谷子4.5亿斤”,产值超1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1000元,小米产业成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强大引擎。

贫困户受益案例

温秀云,敖汉旗新惠镇扎赛营子村贫困户,家中4口人,因残致贫。该户在该村惠隆种植合作社互助发展的组织下,借助有机订单种植等优势,种植有机小米17亩,较普通种植每亩增加收入200元。同时,该户在合作社长期从事包装这一稳定工种,每月可获得劳务收入3 000 元左右,每年可获得劳务收入3万余元。在合作社的互助带动下,该户于2018年实现了稳定脱贫。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2024-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