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川挖掘利用资源优势构建“四型”农文旅融合发展模式赋能乡村产业振兴

近年来,重庆市南川区学好用好“两山论”、走深走实“两化路”,依托山水自然、乡村田园特色优势,充分挖掘乡村生态、旅游、文化资源价值,探索构建 “四型”农文旅融合发展模式,推动释放农村活力、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2020年南川区入列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创建名单、2021年入列首批100个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区县。
一、坚持稳粮强特原则,构建“特色产业支撑型”融合发展模式
一是做大产业规模。坚守粮食安全、耕地保护底线,建成高标准农田50余万亩,推动“南川米”提质提量,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常年保持在72万亩、30万吨以上。大力发展中药材、古树茶、方竹笋、蓝莓等特色产业,打造规模化产业基地78万亩,获评国家级、市级“一村一品”示范村28个。2021年,农业特色产业综合产值实现33亿元,同比增长8.19%。二是做强精深加工。培育市、区两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3家,建成金山红古树红茶、嘉蓝悦霖蓝莓、庆酒酒业等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生产线,建成重庆市首个蓝莓科技产业园,成功创建国家级茶叶产业标准化示范区。2021年农产品加工产值达34亿元,三年平均增长15.7%。三是做深农旅融合。推动“农道变游道、农区变景区、产品变商品”,依托“十二金钗大观园”乡村振兴试验示范带,培育园区农业、体验农业、设施农业、科普农业等业态,建成中药“百草园”、康养拙耕园等农旅融合产品。依托雨露培训基地校、“南川巧媳妇”农家乐创业培训、“田间学校”等平台开展乡村旅游主题培训200余场次,提升农民以旅游经营农业的理念和技能。截至目前,乡村旅游经营主体达550户,解决农民就近就业8000余人,实现产值5亿元以上。
二、依托大观原点项目,构建“乡村休闲体验型”融合发展模式
一是丰富旅游供给。以“游客服务中心+旅游综合体”理念打造3万平方米大观原点项目,集成游客接待、特色餐饮、休闲购物、民宿体验、花海景观等功能为一体,打造乡村旅游一站式服务平台。项目整合黎香湖、梅华园、川军血战到底等景区景点,推出生态旅游、原乡体验、产业观摩、乡野寻趣4条精品线路,打造“人在城中住,行在田野间”的田园生活场景,推动乡村旅游迭代升级。2021年,大观原点项目带动生态大观园游客量突破450.8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实现22.8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4.8%、121.8%。二是培塑文化内核。锁定原乡文化、农耕文化,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展现传统“二十四节气”元素,布局“隐居大观”圆环酒店、“十二花房”乡野民宿、乡村艺术展陈等特色板块,发展研学旅行、农事体验业态,筹建乡村振兴农旅学院实训基地,增强乡村文化体验性互动性。三是扩大价值体现。采取“精英下乡+老乡返乡”模式,引导城市人才、当地大学毕业生和村民共同参与大观原点及配套产业的建设和运营。创建“乡颂”品牌,对150余个特色农产品进行文创包装,有效提升蓝莓果酒、方竹笋面、南川米等50余个产品价值,直接提供就业岗位500余个,带动发展农家乐78家,带动周边1万余名群众人均增产增收2万元以上。四是打造田园新城。发挥大观原点牵引、支撑、示范作用,突出“田园、大健康”主题,以大观镇、河图镇为中心,规划建设245平方公里产城景、农文旅融合的大观田园新城,大力发展康养、旅游、居家、度假、养老产业,打造“人在城中住,行在田野间”的田园生活场景,建设南川与中心城区同城化发展“第一门户”。
三、整合乡村旅游资源,构建“景区景点依托型”融合发展模式。
一是推进景城乡融合。统筹旅游升级、乡村振兴、城市提升三个基本面,布局100平方公里景城乡融合发展示范片,培塑景区金佛山、城区东街、乡村大观原点三大支撑点,推动景城乡一体规划、一体联通、一体营销,实现“景城一体、景村一体、农旅融合”。二是打造乡村文旅节点。整治提升环金佛山、山王坪、大观园等重点旅游通道沿线人居环境,打造庙坝村、院星村、金龙村等一批农文旅融合示范村庄,推出山王坪双色彩林、石溪盐井梯田、龙岩云瀑等景点,建成金山文旅小镇、万卷书台花院等乡村旅游景点20余个,获评市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镇4个、示范村12个、示范点15个。三是提升乡村旅游体验。完善“吃、住、行、游、购、娱”旅游链条,逐步打造“文、商、养、闲、情、奇”综合要素体系,推出田园亲子教育、农耕文化体验、非遗赶集会等互动项目,每年举办“乡村旅游文化节”“杜鹃花节”“冰雪季”等活动,满足游客多层次、多样化乡村体验需求。2021年全区乡村旅游接待游客2000万人次、综合收入突破68亿元。
四、聚焦四大康养业态,构建“生态健康养生型”融合发展模式。一是森林康养。推动森林旅游由观光向森林体验、生态康养、休闲度假等多业态发展,培育“植物星球”“睡眠小镇”等康养产品,推出良瑜·国际养生谷等森林康养旅居产品40余万方,打造“广源避暑山庄”及山王坪露营目的地等康养基地,发展家庭林场23家、森林人家88家、林业专业合作社206个,规模经营面积达43万亩,森林旅游综合收入达25.8亿元,打响“天然氧吧”“避暑天堂”名片。二是文旅康养。做靓“金佛山•福南川”文旅品牌,挖掘民俗、抗蒙、中医药、茶、佛等文化资源,包装推出“金佛奇绝”“神龙飞瀑”“山王春秋”“醉美东街”“金钗倩影”五大文旅景区,举办博鳌国际康养文旅论坛2020年金佛山峰会等大型文旅推介活动、赛事论坛等50余次,引进实施文旅产业重点项目22个,完成投资56亿元、增长26.1%。全年接待游客量、旅游综合收入分别增长50%、99%,带动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1.2%。三是中医药康养。配套完善“种、加、销、医、养、研”中医药全产业链链条,年种植绿色中药材35万亩,建设全市唯一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区。大力发展药膳餐饮、药浴保健、温泉疗养等中医药健康养生项目,开发梅花鹿、天麻等8大系列特色药膳菜品406个,打造天星温泉城等医药康养景点15个,大健康产业年产值突破100亿元,成为首批15个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之一。四是运动康养。大力发展冰雪运动产业,建成金佛山滑雪场3个、超15万平方米,引入高温造雪技术,延长滑雪期2个月,金佛山游客量、经营收入分别增长1.5、2.2倍,冰雪季带动酒店住宿餐饮业产值突破47.3亿元,入选全国冰雪旅游精品线路“重要节点”。以金佛山东坡龙岩城为重点,布局露营、徒步、骑行等运动休闲业态,推出山地运动“飞拉达”、滑翔伞等引爆性旅游产品,金佛山大环线入选国家体育旅游精品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