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健全完善帮扶项目联农带农机制的工作做法

我市高度重视健全完善帮扶项目联农带农机制。收悉国家乡村振兴局《关于进一步健全完善帮扶项目联农带农机制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后,我市第一时间以市委农村工作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专班的名义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健全完善帮扶项目联农带农机制的通知》,坚持把健全完善帮扶项目联农带农机制作为强农富农的新引擎,作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专项督查的重点内容,通过“双提升、双增强、双促进”,推动了帮扶项目联农带农机制落地落实。以下是具体工作做法。
一、聚焦“双提升”,全面细化联农带农责任
坚持把提升帮扶项目资金使用效果、提升脱贫群众和监测对象收入水平作为细化完善联农带农机制的出发点,明确联农带农责任,持续用力。一是提升帮扶效果。指导各区县出台具体办法,把联农带农紧密程度、带动效果作为安排帮扶项目资金的重要依据。督导各区县根据资金绩效评价相关办法,健全资金计划、项目实施、资金支出三本台账,切实发挥帮扶资金的使用效果。二是提升增收质量。要求各区县研究制定本区县健全完善帮扶项目联农带农的具体实施细则,做到相关帮扶项目经营主体,必须与农户签订生产带动、务工就业、入股分红等方面的协议,确保帮扶项目与农户建立健全“带得准”“带得稳”“带得久”的长效机制,持续增加农户收入水平。三是压实工作责任。全市将健全完善帮扶项目联农带农机制情况纳入市对区县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考核评估的重要内容,并要求区县从今年11月起,每月对健全完善帮扶项目联农带农机制、项目经营主体落实相关责任等情况进行1次工作调度,每季度召开1次专题会议安排部署,全力聚焦“双提升”目标导向,切实发挥《指导意见》及市级相关通知的政策效果。
二、着眼“双增强”,及时摸清帮扶项目底数
坚持把增强经营主体联农带农能力、增强农户自我发展能力作为健全完善帮扶项目联农带农机制的关键点,摸清帮扶项目底数,为“双增强”奠定基础、创造条件。一是及时建立工作台账。各区县普遍建立帮扶项目联农带农工作台账,根据帮扶项目类型和帮扶资金投入规模,确定具体的联农带农方式、标准和预期成效。二是及时开展抽样自查。结合11月份国家乡村振兴局组织开展的脱贫地区帮扶产业项目风险抽样监测,指导全市各区县对2022年以来产业帮扶项目进行风险自查,重点查清帮扶项目经营有无因今年重庆持续高温导致效益不好带动能力有限、个别帮扶项目经营主体落实联农带农责任不到位等问题。三是全面规范项目入库要求。根据排查情况,全面完善帮扶项目入库细则,随时查看帮扶项目带动情况。要求经营性项目,必须审核联农带农机制和预期成效,没有建立联农带农机制,不得纳入项目库,也不能使用帮扶资金。
三、坚持“双促进”,深入开展调研指导督导
坚持把促进全市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联农带农方式规范化作为健全完善帮项目联农带农机制的落脚点,深入调研,实地指导,发现问题,举一反三,抓好整改。一是开展实地调研。7月底,根据国家乡村振兴局《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的相关精神,市乡村振兴局先后深入涪陵、北碚、丰都等区县进行调研,初步掌握了全市帮扶项目建立健全联农带农机制的相关情况。8月初,由局分管副局长带队,深入河南省焦作市、新乡市、漯河市等地区进行调研,全面学习河南省推动农产品加工项目健全完善联农带农机制的相关做法。根据调研结果,全市确立健全完善帮扶项目联农带农机制,必须在培育壮大农业经营主体下功夫,必须在全面规范联农带农方式上出实招,切实形成“双促进”的目标导向。二是加强检查督导。9月至11月份,全市在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专项督查中,将健全完善帮扶项目联农带农机制作为重点核查内容,重点检查相关区县是否制定帮扶项目联农带农的具体实施细则,全面核查促进产业发展相关政策举措是否落实,成效是否明显;龙头企业、合作社、村集体经济等新型经营主体是否全面建立联农带农机制,方式是否规范等内容,确保“双促进”的目标导向在基层得到全面贯彻。三是抓好问题整改。11月份,结合国家开展脱贫地区帮扶产业项目风险抽样监测掌握的相关情况,整改全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专项督查发现的问题,对帮扶项目建立联农带农机制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整改。目前,全市已研究制定《重庆市促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十条措施》等文件,围绕既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又促进联农带农规模化落实的目标导向,加大村集体经济投入,全面发挥村集体经济当前联农带农最为紧密、长远共同富裕最为有效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