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璧山:守“七道保障线”,创新“真扶贫”

我区健康扶贫工作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脱贫攻坚决策部署为主线,扎牢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扶贫济困基金、健康扶贫医疗救助基金、精准脱贫保和政府兜底“七道保障线”,落实“三个一批”,坚决执行“先诊疗后付费”与“一站式”结算的便民政策,多措并举,让健康扶贫的阳光雨露洒在“关键少数”,创新点亮“扶真贫”。现就我们如何“守住门、真扶贫”的工作内容汇报如下:
一、联动“拉网”,衔接经费保障
为确保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住院费用自付比例控制在10%以内,重特大病及慢病门诊费用自付比例控制在20%以内,在实施全市统一的基本医保、大病保险、民政救助、扶贫济困基金、健康扶贫医疗基金、精准脱贫保的基础上,我们积极争取区财政投入,创新开展财政兜底、医院先行垫付政策。
二、精准识别,实现应保尽保
落实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覆盖,组织镇街卫生院家医团队定期排查辖区内贫困人口患病情况,核实核准因病致贫返贫人员信息,更新工作台账,实行动态管理,保障救治措施精准到户到人到病。另外,我委以医保系统为支撑,协调区扶贫办、区医保局、区财政局开展拉网式排查,全面清理全区贫困人口中未参加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的人员,落实资助参保,实现应保尽保。
三、优化宣传,“明白”享受政策
我们印制了《重庆市璧山区健康扶贫文件汇编》“口袋书”,分发至35家医保定点机构、相关部门和镇街,组织开展分级分类培训,“无死角”地建设健康扶贫宣传阵地,并合理运用新媒体进行传播和普及。更重要的,是结合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开展健康扶贫政策入户宣传,做到了一家一张“明白纸”、一家一个“明白人”。
四、提升实力,守护健康大门
我们不断推进全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医通、人通、财通”健康共同体建设,做强区级医院学科和人才队伍,提升镇街卫生院服务能力,筑牢村卫生室服务网底,力求达到医疗卫生机构“三建好”、医疗卫生人员“三合格”、医疗服务能力“三达标”的要求。
五、惠民便民,“扶真贫、真扶贫”
督促35家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加强对入出院、收费等重要窗口人员的责任心教育;通过信息化手段确保对贫困户的身份精准识别,落实执行住院“先诊疗后付费”、出院“‘一站式’结算”两项便民服务,各类报销由平台自动核算,贫困患者只需支付个人自付部分费用,真正发挥“七道保障线”的守门作用。目前全区贫困人口患者2019年度住院自付比例为8.82%、门诊自付比例为12.10%、区内就诊率为98.87%,均达到了市里要求。
六、创新举措,“送医送诊断”
我们组织各镇街卫生院家庭医生团队走村入户,对疑似罹患慢、特病又因各种原因未办理特病卡人员,分阶段、分病种,组织专家集中检查、集中诊断,让贫困患者一个不落下,做到救治措施精准到户到人。
七、严格督导,确保扶贫实效
区卫生健康委抽调相关医疗机构骨干人员组建了健康扶贫督导工作小组,每月对各镇街卫生院填报《全国健康扶贫动态管理系统》贫困患者报销数据和贫困人口住院和门诊费用报销数据情况、定点医疗机构开展大病专项救治情况、各医疗机构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情况以及健康促进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导。发现问题、立即整改,严格督导、严肃问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