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口县坚持问题导向 精准发力脱贫攻坚

城口县始终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聚焦脱贫攻坚中心工作,坚持“问题导向、清单管理、结果倒逼”的强有力工作推进机制,按照“十个精准”要求精准对标、精细立标、精确达标,科学绘制“作战图”,倒排“时间表”,下达“任务书”,落实“责任清单”、“负面清单”管理,突出精准、政策、项目、机制、作风、纪律、保障、创新等八个关键环节,精准抓细,全面落实市委“十个精准”的各项工作要求,2015年实现11个贫困村、14984名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目标。
一、精准抓细扶贫对象。采取拉网式对全县贫困人口进行再次核查识别,识别项目精准到贫困户户主姓名、人口数量,家庭人员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劳动力状况,老弱病残障人员比例、病残程度及劳动力丧失程度,家庭农业生产资源状况、产业发展基础和家庭收入来源渠道及构成比例等方方面面,做到底数清、问题清、对策清、任务清、责任清。通过“四看三问两算账”(“四看”,即看人、看家庭、看健康、看资源;“三问”,即问思路、问需求、问困难;“两算账”,即算目前家庭收入账、算帮扶措施落实后的收入账)等多种形式精准识别贫困户收入情况。
二、精准抓细动态管理。科学确定贫困类别,细化完善基础台账,做到“户有册、村有簿、乡有档、全县一张网”,确保系统信息和实际情况高度一致,为到户到人精准扶贫提供真实情况和准确依据。
三、精准抓细项目到户。认真对照贫困村“建八有”、贫困户“解八难”标准,编制完成90个贫困村整村脱贫规划,统筹打捆项目资金,对90个贫困村的项目建设情况进行实地摸底核查,按脱贫时限分类分年度建立项目台账,将每一个项目对应到乡镇、到村、到责任部门,细化到每一个项目投资概算、资金来源、实施方式、建设情况、竣工时间等,做实扶贫项目,做细资金安排,协同推进90个贫困村整村脱贫项目建设。
四、精准抓细资金到户。将县级年度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新增财力的30%作为专项扶贫资金。调整特色效益农业产业扶持政策,将县级特色效益农业切块资金的70%切块到乡镇,再由乡镇按不低于70%的比例安排到贫困户,确保项目资金覆盖到户到人,扶持贫困户发展可持续稳定增收产业。
五、精准抓细措施到户。由第一书记带领驻村工作队逐村逐户查实致贫原因,根据致贫原因分类施策、一户一策、量身定做扶贫路径,对有资源、有劳动力但无门路的“两有贫困户”实施产业扶贫和技术培训扶贫;对缺基础设施、缺搬迁资金的“两缺贫困户”实施生态扶贫搬迁;对因学因病致贫的“两因贫困户”,实施中职免费教育、生活资助和提高医疗救助水平等措施扶贫,使4017名贫困人口获得一档标准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资助,实现贫困人口农村扶贫小额保险、大病医疗补充保险全覆盖;对无力脱贫、无业可扶的“两无贫困户”,实施1350户“两线合一”兜底扶贫。
六、精准抓细帮扶到户。创新实施“54321”结对帮扶深度贫困户机制,建立县领导包乡、县级部门(单位)包村、机关干部包户的三级精准帮扶机制,全县37名县级领导、115个单位组建了25个帮扶工作组,派出295名工作人员组成90个贫困村驻村扶贫工作队,全县3475名干部职工全覆盖结对帮扶10994贫困户。
七、精准抓细社会扶贫。水利部扶贫集团积极支持我县水利建设,累计投入我县各类水利资金14.47亿元,帮助我县建成各型水利工程万余处。持续深化东西扶贫协作,2015年山东临沂市帮扶我县资金363万元,实施扶贫项目4个,启动“十三五”东西扶贫协作规划编制。市纪委扶贫集团在市纪委的牵头支持下,19个扶贫成员单位从智力帮扶、项目援建、政策倾斜、金融支持等领域,捐赠资金3340万元(含2015年规划项目资金1308万元、巴南区直接投入资金1775万元),协调引进各类项目资金25871余万元,开展“扶贫日”等各类慰问活动捐赠资金134万元。市国资委扶贫集团9家国有企业捐赠资金1亿元,重点实施158个扶贫项目。
八、精准抓细基层基础。切实加强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将90个贫困村纳入后进基层党组织进行整顿转化,大力推广运用“群工系统”,受理反映事项5034件,办结率达到98.7%,满意率达到98.8%。将脱贫攻坚纳入对村支部书记、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乡镇党委书记和帮扶部门“一把手”抓基层党建工作专项述职和年度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与年底目标考核和干部选拔任用挂钩。切实发挥村支两委干部和广大党员“双带”作用,全面开展邻里互助结对帮扶、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和党员承诺、践诺、评诺活动,采取亲帮亲、邻帮邻等方式,切实搞好村内贫困户的日常帮扶工作。
机关党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