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专题专栏>历史专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局)>乡村振兴>机关党建

梁平:“三社”融合为土货进城插上“翅膀”

日期:2020-02-29

  

 

   凌晨4点,两辆大货车载着满满的莴笋、油麦菜从梁平区荫平镇驶出,一路驶往重庆主城区。

   得知货车顺利抵达的消息,张幸玮悬着的心终于落地了。这批蔬菜,代表着梁平区全面启动荫平蔬菜线上销售新模式。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让梁平区供销合作社主任张幸玮更加明白了“三社”融合的优势,“现在我们区的菜篮子不仅有了保障,农户的销售渠道也不愁了。” 

      “村村旺”收购百家菜

   “这下好了,我基地里的蔬菜不用发愁卖了。”在梁平区荫平镇乐英村四组的绿丰蔬菜基地,基地负责人胡高看着一车车运往重庆的蔬菜,心情很是不错。而前几天,他还在为自家基地里卖不出去的蔬菜而发愁。

   胡高的蔬菜基地占地200亩,每年产出莴笋、辣椒、茄子、生姜、油麦菜等各类蔬菜40余万公斤。眼下,正是这一季油麦菜等蔬菜的收获季,已到了上市的时候。

   疫情发生后,和其他地方一样,原先收购蔬菜的菜贩不来了。地里的蔬菜,如果不及时采收,就会烂掉。

   转机发生在2月11日,当天中午,张幸玮收到了荫平镇党政负责人的求助电话,受重庆市主城区蔬菜批发市场关闭影响,梁平区“三社”融合发展试点蔬菜种植示范基地荫平镇种植点积压油麦莱、莴笋、飘儿菜等蔬菜200余亩、100余吨,希望供销合作社能帮助解决农民的销售难问题。

   第二天去荫平镇考察回来,张幸玮就开始联系重庆市供销社旗下的农村电商综合服务平台——“村村旺”,以及区内外其它超市、农贸市场,力争把荫平镇菜农的损失降到最低。

  经过多方沟通协调,梁平区供销社通过“村村旺”平台,链接了谊品生鲜重庆主城170多家门店,通过线上销售让农民种出来的农产品有渠道可销、稳定增收,同时把梁平优质优惠的农产品提供给消费者。

   张幸玮介绍,首批运往重庆的5吨油麦菜,便是绿丰蔬菜基地采收的。后续将通过“村村旺”每天运往重庆5吨各类蔬菜进行销售。

      除了线上销售,线下也同样“频频出招”。

   北霖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是梁平区“三社融合”试点单位。从2月14日以来,该合作社便联系梁平重百、新世纪等超市专门设置了“梁平区贫困户优质农副产品销售专柜”,每天销售蔬菜基地的油麦莱、莴笋等新鲜蔬菜在3吨以上。

   通过重庆供销电商集团的村村旺平台,依托北霖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将梁平各乡镇的优质蔬菜送到梁平及重庆主城等地销售,不仅解决了梁平本地菜农的蔬菜销售问题,还为重庆的市民提供了优质放心的蔬菜。

   “下一步,我们将整合梁平更多的优质蔬菜,用好用活线上线下渠道,让广大市民的菜篮子拎得更稳。” 张幸玮说。

      龙头带动抱团齐发展

   张幸玮坦言,梁平区供销合作社以社有企业带动为突破口,以服务“三农”为根本,就“三社”融合发展进行探索与实践。由社有龙头企业新合储运公司出资20万于2017年恢复重建梁平区星桥镇供销合作社,融入北霖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三农”提供全程社会化服务。

   这种模式,使农户的产品从种植到销售形成了一个畅通的链条。以梁平区柏家镇三新村为例,最开始,老百姓单打独斗,蔬菜种植没有成规模,销售渠道也不畅通,老百姓收入很少。

   去年,该村总共种了200亩小米辣,200亩西瓜,400亩榨菜。一亩地收入能达6000元,比种传统的庄稼要高好几倍。

   刘中奎是柏家镇三新村10组村民,原本一直在福建务工,去年回到家乡,当起村里的致富带头人,带领村民种蔬菜。刘中奎自己承包了500亩地,种植了麻竹,间种了青菜头,辣椒。

   “最开始村民不信任,不愿意种,我们提供免费的种子、肥料等,才有56户村民加入。”刘中奎说,去年,老百姓尝到甜头后,今年村民踊跃报名,有120户村民愿意跟着种。

   “得益于‘三社融合’,供销社不仅给我们提供肥料种子,还能保障销路。村民的信心也增加了。” 刘中奎说,以前村里蔬菜种得很少,销路得农户自己找,现在村民只管把菜种好,什么都不用管,没有了后顾之忧。

   同时,梁平区供销社还优选了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让党员冲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帮助扶贫村整顿软弱涣散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了党员干部和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越来越多的“燕归来”,成了致富领路人。

   柏家镇白仙村的黄英海和妻子潘盛琼是一对返乡创业的“80后”夫妇,去年底他们从外地返梁,流转村里土地300余亩,成立了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种植了小米椒和晚熟经果林,并吸收村里贫困户到基地务工,增加收入。

      服务队贴心解民忧

   眼下正是春耕备耕的关键节点,梁平区供销合作社了解到防疫期间村民不方便出门购买农用物资,主动把农资送进村,送到户。

   2月16日,在梁平区聚奎镇水稻种植户龚元英家,梁平区供销合作社的工作人员送来了化肥。

   龚元英家里有着300多亩水稻田,往年的这个时候已经翻垦完,施肥插上秧苗了。龚元英告诉记者,因疫情期间不方便购买化肥,秧苗无法下种。如果耽误,一家人的损失将会很大。

  了解决类似龚元英情况的农户有需求,梁平区供销合作社在做好经营场所和人员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与各级经销商、种植合作社和种田大户对接联系,通过“线上下单、电话订购、送货上门”的方式及时保障农民需求。

   张幸玮介绍,为推进“三社”融合发展,保障梁平“三社”融合示范点社正常进行春耕生产,梁平区供销合作社组织专业合作社、示范基地负责人、各乡镇供销合作社负责人等人员成立了“抗疫情,促生产,保补”服务队。并抽调基层供销社4架农用无人机对中华·梁平柚海,北霖蔬菜基地及东山片青菜头种植基地等“三社”融合示范点社进行义务消毒和杀虫,确保各示范社在防疫春耕两不误的情况下正常生产,同时也让农民充分享受到“三社”融合发展带来的获得感。

   张幸玮说,目前,梁平区供销社通过新合储运公司引领星桥供销合作社融入的北霖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为本地10个市级贫困村、6个区级相对贫困村、18个贫困组建设了蔬菜种植基地3200亩,实现产值1800万元,带动贫困户增收300万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2024-03-29